張紹剛主持的多好啊,為什麽那麽多人罵他,
2.在這個世界上,意誌薄弱、沒有真才實學的人遠遠多於腳踏實地著力於知識與能力的人,這類“多數人”就是“郭傑們”,他們對於張紹剛作為教師和學者的嚴謹態度及其“壓力面試”顯然是承受不了的,也不會懂得嚴師對學生是“愛之深而責之切”。張紹剛在臺上無法接受欺騙和掩飾,而“郭傑們”是生活中的失敗者,出於自暴自棄的慣性隨時都在欺騙和掩飾,他們當然不願面對張紹剛,但實際上張紹剛的這種“較真”的態度才是真正對他們好。“較真”其實就是要告訴妳職場的真相、生活的真相,這些真相“郭傑們”未必真的不懂,但他們顯然不願面對,甚至出於逃避的願望而刻意出賣願意幫助他們的嚴師,因為所有的嚴師都妨礙了他們得過且過的“正常”生活。
3.從傳播學的角度分析,李開復抵制非妳莫屬是壹次成功的形象營銷,李開復的目標不是非妳莫屬這個節目,他的目標是使自己的形象“正面化”,他是在刻意找壹件小事借題發揮,如果不是非妳莫屬,拿起其它某個節目也行,而張紹剛則是他借題發揮的靶心。李開復形象的負面因素主要在於兩點,壹是經營業績很差,所供職機構長期賠錢運作:二是其吹噓的“輝煌經歷”,如其自吹且被揭穿的“奧巴馬同學”、“喬布斯好友”、“蘋果最年輕副總裁”、“26歲副教授”、“院士”、“比爾蓋茨的七名核心智囊之壹”之類說法。其上述謊言的被拆穿源於方舟子的打假,而李開復抵制非妳莫屬的也是節目上的文憑打假,這是壹種巧妙的“移情”,通過抵制非妳莫屬節目上的打假,進而消解打假這種行為的合法性。通過壹件小事發動公眾輿論站隊:正面的壹隊由他領頭,聲援被打假的所謂弱勢群體;負面的壹隊被指認為非妳莫屬這個節目及其主持人。從而,李開復以壹種輕巧的方式成功地繞過了“人的誠信”這個根本性的問題。也即,為了“塑造”自己,人可以不誠信,可以隨意吹噓,而壹旦謊言的“皇帝新衣”被揭穿,則此時自己是弱勢群體,是在“被迫害”。李開復把自己塑造為被迫害者的代言人,並同時開始在博客上向方舟子發起反擊,將此前自己曾向公眾道歉的說辭逐漸推翻抵賴。而且,潛移默化地,其策略通過網絡傳播逐漸走向最終的成功,李開復的正面形象得到徹底的鞏固,“青年導師”的金字招牌進壹步確立其合法性。同時,非妳莫屬這個節目的受眾也迅速增加,很快由全國前四的收視率攀升至穩居全國第二的收視率。壹個很扭曲的現象是:壹方面是似乎具有壓倒性的數十萬網絡民意,另壹方面是似乎更具壓倒性優勢的上千萬忠實電視觀眾,兩者並行不悖,良性循環、協調發展。通過抵制行動,李開復和非妳莫屬節目獲得雙贏,但是,被普遍承認的誠信價值觀卻在不知不覺中被顛覆了、消解了,張紹剛也不幸成為壹些人的泄憤對象。但是,這是壹時的,其實觀眾心裏清楚,正是因為張紹剛,《非妳莫屬》才有這麽多的忠實觀眾。“那麽多人罵他”,這不是問題啊,只有素質差的才罵人、說不出道理的才罵人,《非妳莫屬》近千萬的忠實觀眾,愛罵人的(最多十來萬的)少數人從人數到素質都比他們差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