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古人取火用的火子,到底是用什麽原理做出來的?

古人取火用的火子,到底是用什麽原理做出來的?

古人取火用的火子,主要原理如下:

火折子是把棉絮用白芨汁浸泡,然後曬幹以後搓成繩子的形狀,有的還會在裏面加入壹點土紙和葦絮,這樣可以更好的卷成型。然後把它裝在壹個竹筒裏面,這個時候可以用火點燃以後把它吹滅,留壹點點小火星或者暗火,然後蓋上蓋子。這個火星就可以保持長時間不熄滅。等到需要用火的時候拿出來把火星吹大壹點,就會使得火折子重新燃起來。

當然這種火折子雖然看起來很方便,但是如果長時間的蓋著,這個火也是會熄滅的。所以火折子最開始只能適合短時間的需求,如果要過很久才能用火折子的話,很可能就沒有火了。所以後來古人為了取火也發明了壹些其他的東西來輔助。

第壹個東西就是火鐮,它是壹個很薄的鐵片。第二個東西就是火石,隨便在山上撿壹塊石頭就行了。第三個東西就是火紙,這是壹種比較粗糙的竹纖維紙,很容易點火。這些東西配套的時候使用,點火率就要高很多。

還是要準備壹個竹筒,把火紙卷起來以後緊密的塞到竹筒裏面,火紙的前面可以先燒壹下變成黑炭狀。如果要用火的時候,可以用手夾住火折子的前面,然後把火石放在黑炭狀的地方,用火鐮擊打石頭就會出現火星,這個時候火折子就會被被點燃,不用了就可以蓋上蓋子。

其實這跟火柴有點相似,以前的火折子火星有的時候會熄滅,但是這個時候配備了火石和火鐮以後,即使火折子的火星沒有了,吹不燃的話還可以利用火石和火鐮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