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壹個剛開始跑業務的人,怎樣才能做好壹個真正的業務員?
首先,做業務壹定要有“悟”性。悟是壹種能力,是對事物發展規律、人性、做業務的內在規律等的準確把握,它也是學習能力、觀察能力、思考能力、領會能力、判斷能力的綜合體現。具體對業務人員而言,就是在沒有人教妳的情況下也要能明白工作中為人、處事的規則,況且在從事業務中,很多潛規則更是沒有人會去教妳的。正如習武壹樣,拳師只能把招式傳給妳,不能把他的功夫傳妳。培訓也壹樣,最奧妙的東西不是從言傳身教中來的,要靠意會與體悟,能做到舉壹反三、推陳出新.例如在培訓中,經常談到如何保持與經銷商的關系,都說要和老板成為朋友,可怎樣和老板成為朋友卻是很難培訓出來的。事實上,與經銷商成為朋友的可能性很小,跟經銷商交往,妳不能與他太親近,也不能太遠,保持適當的距離非常重要,而這種尺度的把握就要看經銷商的特點和妳的悟性。“悟”對於剛進入市場的人特別重要,妳的悟性決定了妳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也決定了妳是否能盡快獨立操作市場。公司培訓到的要深深體會,沒有培訓到的或不適合培訓但在工作中又必須使用的內容,則要靠自己去體悟了。
二、琢磨
做業務要學會“琢磨”,也就是要學會思考。行走在市場第壹線,會遇到很多新情況、新問題,如何有效發現問題並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就需要去琢磨。筆者剛做業務主管的時候,有個業務員每次從市場上回來,都能壹壹說出經銷商反映的問題。我往往會再追問:“出現這些問題,妳想過解決的方法沒有?”他說,他也不知道怎麽辦。作為壹名業務員,尤其是壹名優秀的業務人員,必須是壹名全能醫生,不僅要學會診脈即發現市場問題,更要學會提供治療方案即能解決市場問題;不僅要發現問題的表象,更要看到表象後面的利益本質;不僅要解決問題本身,更要解決問題的根源。實際工作中,公司提供的資源往往有限,在條件壹定的情況下,就需要把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到極致,要學會獨立思考、綜合判斷、做出結論。特別是與經銷商打交道,是鬥智鬥勇的過程,妳壹定要想得比對方多而且遠。
中越邊境有壹個小縣城,在我接管之前壹年半的時間裏,前後有四個業務員跑過,但都沒有成功,我決心親自去跑。我通過前任業務員了解到,2002年當地非常有名的壹位導購員黃某,開始自己做摩托車生意並把錢江作為主打產品,但由於管理不善加之喜歡賭博,把賺的錢全部賠上還欠了壹大筆債,最後不得不關門,之後公司的產品在當地壹直沒找到經銷商。另外,當地壹個自稱千萬富翁的機械廠老板正準備開壹家家電超市,並有意在家電超市賣摩托車。我拜訪了這位趙老板,很快說服他接受了我們的品牌,但趙老板有個要求,希望能請黃某幫他負責摩托車業務。分析得出,趙老板不缺錢和品牌意識,缺少的是人才。 我在縣城最好的賓館(制造心理優勢)住下來後,就打電話跟黃某約好,第二天到他們縣見面(其實我已經到了)。針對他的自以為是,我以更高的姿態特別是采用激將法,在他自誇完自己多麽厲害後,我說:“既然妳認為自己這麽有能力,但妳不把能力轉變為財富,還等於壹文不值。”通過兩個小時的鬥智鬥勇,在許諾給他申請公司特聘導購員(臨時想的名稱)待遇的基礎上,把這位當地赫赫有名的導購員搞定。此專賣店的運行非常成功,三個月後就進入了公司銷量前五名。這次成功開拓還被評為分公司2004年度最經典的營銷案例。我個人的知名度也壹下子提高了。這裏的核心就是如何找到利益結合點,同時找到對方的弱點強勢攻破。在這種情況下,縝密的思考、準確的分析和表達就非常重要,業務員的“琢磨能力”也就在這裏體現出來。
三、鑄霸氣
做業務要有適當的霸氣,那就是“該怎麽辦就怎麽辦”,不要瞻前顧後。該怎麽辦,即我們的工作要符合市場規律、公司戰略和當地實際;就怎麽辦,就是要堅決執行,當妳認為這樣做是正確時,就應義無反顧地堅持和執行。
“霸氣”的前提,是作為壹名公司的業務人員,始終要站在“公司利益高於壹切”、“公司榮譽比個人得失更重要”的立場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在方法上,不飲鴆止渴,不殺雞取卵,壹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處理問題,要把銷量和市場建設有機統壹起來;在執行上,要求做到、做好。作為壹個片區的業務員,就有權力和責任把自己片區的工作做好,不受他人幹擾;同時,要有充足的理由去說服上級領導接受我們的建議,把我們個人的思想上升為公司的意誌。再者,要求經銷商執行的必須不折不扣,事關品牌在本區域發展的原則問題,業務員不應該含糊和妥協。另外,在與各個方面的溝通中,業務人員要有良好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
例如,經銷商總是希望給自己的任務越少越好,而政策是越多越好,更有壹些市縣級經銷商把公司給下面鄉鎮網點的政策據為己有。面對這種情況,就必須有勇氣和霸氣處理,絕不允許有第壹次,用說明利害關系、取消操作權、削減年終獎(據為己有的那部分)等方式予以解決。 鑄霸氣,體現在原則問題上的堅定和策略上的靈活相統壹,不卑不亢,說到做到。
四、主動出擊
做業務,要始終明白“等待永遠沒有結果”,在現實工作過程中,條件總是有限的。壹位摩托車行業龍頭企業的總裁曾講到:公司的產品質量最好、價格最便宜、服務最好,就不需要再去招聘業務員了,只要點鈔機和搬運工就可以了。在壹線工作時,總有不少人抱怨:公司的產品有問題、市場競爭太激烈、競爭對手又有了好的政策和推廣活動、自己公司的人不配合工作、促銷品沒有到、公司宣傳車安排不過來等等。面對工作中的這些客觀情況,我們是等、靠、要,還是在既有條件下主動出擊把工作做到最好呢? 托辭有千萬個,但我們要永遠堅持“不為失敗找借口,只為成功找方法”的信條。
銷售中的事實是市場越差,利潤越少,公司越不願投入。2003年7月,我和其他5個大學畢業生被分配到西南某省(公司銷售最薄弱的省份之壹),當時整個省僅剩下壹個業務員。我們下去做促銷活動,多次向總部要求給壹臺服務車,但唯壹的回話是“妳們那裏銷量太少,公司安排不過來”。沒有服務車怎麽辦?只能手提著促銷品到經銷商處搞活動。壹位經銷商看到我和經理背著兩把廣告太陽傘來做活動,非常感動,也非常配合,後來成了我們最忠誠的經銷商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