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簡介
歐陽修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壹居士,謚文忠,北宋吉州廬陵(今屬江西省永豐縣)人,漢族江右民系。北宋法家人物,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曾繼包拯接任開封府尹,為唐宋八大家之壹。
人物成就
歐陽修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且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有《歐陽文忠公文集》。宋詞《踏莎行》。並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記》。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詞集名。北宋歐陽修作。三卷。南宋羅泌編次。收入《歐陽文忠公文集》,又有影宋刻單行本。明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改題《六壹詞》,僅壹卷,據前本而有所刪節。另有影宋本《醉翁琴趣外編》六卷,多有《近體樂府》未收之詞。公集三代以來金石刻為壹千卷。代表作有《醉翁亭記》
歐陽修壹生著述繁富,成績斐然。除文學外,經學研究《詩》、《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說,有獨到見解;金石學為開辟之功,編輯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銘文碑刻上千,並撰寫成《集古錄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簡稱《集古錄》,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學著作;史學成就尤偉,除了參加修定《新唐書》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記》、(《新五代史》),總結五代的歷史經驗,意在引為鑒戒。
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壹居士。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四歲喪父,家貧,他的母親以荻(稭稈)畫地,教他寫字。歐陽修為當時的文壇領袖,創作了大量詩文,影響十分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