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知名創業者選擇創業項目的理由

知名創業者選擇創業項目的理由

創業首先就是要確定壹個好的 創業項目 ,有了好的創業項目創業就會事半功倍,沒有的話,就會事倍功半。那麽壹個創業項目被選中的理由是什麽?下面是我整理的有關於創業項目的理由的全部內容了,希望能夠幫助妳們!

 90年代的創業

 任正非 華為集團

 創業時間:1987年

 創業地點:深圳

 我創業的理由:不懂做生意,欠了200萬,被逼無奈走上創業路。

 要看任正非的 故事 可不太容易,壹位記者戲謔壹直等到退休都沒能采訪到他。任正非為什麽創業?答案竟然是被逼上梁山的。經過媒體的各種描述後,黑馬哥發現了具體經過可能是這樣的1983年,任正非復員轉業到了深圳南海石油基地,並在那兒工作了四年,當著壹個小幹部,而此時他已經44歲了。四十幾歲的任正非,還不太懂經商,在壹次交易中竟然被人家騙了兩百多萬,之後任正非稀有地在壹次訪談中講到這個事,說經此之後,他搞懂了什麽是市場經濟,也搞懂了什麽是“客戶”和“貨源”。最終,是為了還債,他選擇了東拼西湊兩萬壹千塊註冊了華為公司,代理香港的通信設備,而就是在代理過程中他發覺,老是幫著外國人賣設備,實在不甘心,最終決定了走自主研發之路。

 任正非的創業語錄:當時我在國有企業幹得不好,人家也不要我,我還寫了 保證書 ,人家也不要我,只好走向創業。當時,私人企業是很不時髦的事情。根據深圳87年(18)號文件,可以創立民間科技,就走上這條不歸路。到了深圳才發現, 打工妹的收入都比我們多,然後就開始融入社會了。

 朱新禮 匯源果汁

 創業時間:1992年

 創業地點:沂蒙山,後到北京

 我創業的理由:“要致富,種果樹”之後,看見大量果子爛在地裏賣不出去,想辦法變成果汁賣出去。

 和很多那個年代的企業家壹樣,朱新禮是壹位紮根在農村的企業家。他擔任過農村黨支部書記等各種職務,對農村和果農有著濃濃的眷戀之情。80年代後期,“要致富,種果樹”的戰略實施之後,沂蒙山區的水果產量確實是爆棚了,但受困於交通和加工等原因,大量生產出來的水果並不能夠順利實現變現。92年鄧小平南巡之後,朱新禮就辭去了公職,想看看能不能在這些還沒有實現價值的水果身上做做 文章 。畢竟,對壹個對農村生活有感情的人來說,看到鄉親們種的大片水果就這樣白白爛在地裏,是壹件很痛苦的事情。

 93年,朱新禮接手的罐頭廠做出了第壹批濃縮果汁,據媒體報道,他當時壹個人帶著樣品,背著煎餅就去德國參加展會了,最後竟然拿到了第壹批價值500萬美元的訂單,震驚了當時的許多人。94年,他帶領不到三十人的團隊到順義打拼,開始了在北京的 創業之路 ,他的事業也就這樣慢慢做大了。

 朱新禮的創業語錄:到現在我創業這麽多年了,我從來沒有說我成功。我做企業壹開始創業真不知道天高地厚,全部向好處想從來沒向壞處想。在創業之中,坎坷、陷阱、困難、困苦太多,越走越害怕,越走越小心謹慎,就像壹個司機壹樣,剛學會開車的時候他不知道,越開快越過癮,但是壹個老司機會想很多很多。

 王衛 順豐速遞

 創業時間:1993年

 創業地點:廣東佛山

 我創業的理由:給對岸的香港人送印染小樣,因需求太大,轉行開快遞公司。

 和任正非壹樣,王衛也不是壹個容易被媒體捕捉到的人。少有的采訪中只是大致透露了壹些他當時創業的經歷,在順德做印染,常常需要把樣品寄到香港給客戶看,當時大量的香港企業都有這種需求,而國內的郵局又不能滿足他們對速度的要求,93年,年僅22歲的王衛找父親借了10萬元錢,找了5個小夥伴,註冊了壹家叫做“順豐”的快遞公司。據媒體報道,剛開始創業的王衛是這樣的形象:背著壹個裝滿合同、信函、樣品和報關資料的大包,往返於順德到香港的陸路通道。

 王衛的創業語錄:王衛語錄?妳想多了。據說有壹個香港的狗仔隊為了拍他,混到順豐公司當了壹天的快遞員,收發了300多個包裹,最後照片雖然拍到了,但不久後又在網上消失了。

 2000年左右,這幫玩互聯網的人出道了

 李彥宏 百度

 創業時間:1999年

 創業地點:北京

 我創業的理由:美國教授問,中國有計算機嗎?太傷自尊了!

 1987年,來自山西的學霸李彥宏考上了北大圖書情報專業,不過後來他對此專業並不感興趣,很早就開始規劃人生的李彥宏這個時候想的都是,去美國 留學 ,他也給自己選了壹個看起來前途遠大的專業,學計算機。91年,23歲的李彥宏踏上了美國的土地,但剛開始去很遭人鄙視,學的是新專業,課也跟不上,壹度讓授課老師懷疑:妳們中國有計算機嗎?這位受挫的北大嬌子後來發奮圖強,決定要改變現狀,壹位高考狀元想改變他的學習狀態似乎不是壹件很難的事,很快,他適應了留學生活,成績也跟上了,進入名企實習了,去華爾街待了三年半。

 在海外8年時間讓他得到了稀有的歷練機會,而國內的互聯網界也正經歷著瘋狂的變化,1999年,他回到北京,租了兩間房,找了5個技術人員,1個財務人員,開始經營搜索業務。

 李彥宏的創業語錄:我回國創業前在矽谷當工程師,覺得種.種花草也挺開心,但我太太鼓勵我去加入公司,那時候我希望做得更大些,並由自己控制方向。回國創業是最合適的選擇。在人生的選擇道路上,我好像沒有很不順利的過程,只是面臨著壹些選擇。我真正的夢想並不是“美國夢”,不是舒適的生活。在美國創業應該也有機會,但中國的機會更多,這是我當時的壹個判斷。

 丁磊 網易

 創業時間:1997年

 創業地點:廣州,後到北京

 我創業的理由:在國企上班,我有壹種難盡其才的苦惱。

 從成都電子科技大學 畢業 後,丁磊回老家,當起了壹名公務員,但壹種“難盡其才”的苦惱始終伴隨著他,終於有壹天他爆發了,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丁磊辭去了當時的工作,生於江浙的他最終決定去廣州闖世界,在某家公司當了壹年的程序猿之後,他又萌發了辭職之意,這次他想獨立出去創辦壹家和“互聯網”有關的公司,因為自己覺得互聯網可以變得更容易,他的新公司幹脆取名為“網易”。

 丁磊的創業語錄:因為鄧小平的南巡講話,給了我這樣壹個青年人很大的信心。我也認識到,未來互聯網將會很快超越單純的話音服務,可以去開拓更為廣闊的新天地。

 劉強東 京東

 創業時間:1998年,2004年

 創業地點:北京

 我創業(電商)的理由:非典來襲,沒人在我店子裏買產品了,只好拿到BBS上賣。

 妳至今還能在中關村聽到霸道總裁強東哥的 創業故事 ,很多人都說他是從賣光盤起家的其實說到起家,不如說他第壹次創業是開了壹家餐館,盡管那是壹個慘痛的失敗經歷,後來據劉強東回憶,餐館失敗還是自己的錯,不懂管理,也不懂財務,吸取教訓之後的他進了壹家公司打工,兩年後還完了欠債,在這之後,他又想自己創業了,第二次創業他在中關村開了壹家專賣電子產品的商店,和現在中關村的那些地面門店沒有兩樣,只不過他的店開得比較大,2003年他已經賺了壹千萬了。但次年的非典讓他開始面臨前所未有的焦慮,大家都不願意出門,生意自然每況愈下。

 據其後來回憶,有壹陣子他和員工們每天就是在網上發帖子賣產品,但沒想到效果奇好,從此以後,他開始把重心放到了互聯網電商上。

 劉強東的創業語錄:我創業至今,從沒有暴利的念頭,就是細水長流、薄利多銷、規模為首,這是老祖宗教的,我堅持這個原則,所以我是中關村第壹個明碼標價的商戶。

 2011年左右的移動互聯網時代

 張旭豪 餓了麽

 創業時間:2008年

 創業地點:上海

 我創業的理由:深夜叫不來外賣很傷腦筋,幹脆自己幹。

 這位成名於近幾年的年輕CEO的故事已被太多人講過,“交大宿舍”、“熬夜打網遊”、“自己送外賣”是這故事常常帶著的標簽。雖然成名於移動互聯網時代,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故事其實開始於2008年。他們最開始的勞動全部是人力推動:把交大閔行校區周圍的餐館信息搜羅壹遍,印成“餓了麽”的小冊子在學校發放,同學要訂餐,電話就會打到張旭豪寢室,之後再由張旭豪和小夥伴去餐館取快餐,然後送給顧客

 和他的前輩們當年所處的創業環境很不壹樣的是,他們的創業項目壹出道就已經有了很多的競爭對手,資本市場在中國的興起為他們項目助推,也帶來了競爭的強度和難度。有人認為,經過這兩年的發展,移動互聯網大局已定,但更多人認為,好戲才剛剛開始

 張旭豪創業語錄:我們漸漸地感覺有成就感,感覺通過技術和 思維方式 改變了壹些人的經營方式和生活方式。當年在中央電視臺報道最多的是馬雲到義烏拉中小商戶上網,從那個時候開始,就堅定了我們壹定要把餓了麽做下去。

 王興 前美團網創始人,現美團和大眾合並後新公司的CEO

 創業時間:2003年,2007年,2010年

 創業地點:北京

 我創業的理由:天生躁動不安的創業者

 王興屬於來自清華系的連環創業者,十二年時間,他已創業三次,且都是行業裏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和李彥宏們不同的是,同樣留學美國的他,沒有完成博士學業就回國創業了,此後他的名字和三個公司連在了壹起:校內、飯否、美團。或許妳對其中第二個網站有些生疏,但值得註意的是,這是早於新浪微博的壹個社交SNS網站,505天解封之後,商業環境已經風雲大變,也再沒有第二個微博的余地了。

 之後,美團也順利從PC時代過渡到移動時代,現在已經是互聯網O2O領域的明星公司此處也應有小夥伴大眾點評的身影,美團網和王興接下來的命運?時間才有答案。不過從王興之前的履歷來看,他絕非壹個會停止折騰的人。

 王興創業語錄:創業並不簡單,但也並不痛苦,除非妳幹的事情很不適合妳。對有些人來說跑步或舉重是需要用巨大毅力才能堅持下去的痛苦的事,但對另壹些人來說這些活動本身就充滿樂趣。

 莊辰超 去哪兒創始人

 創業時間:1997年

 創業地點:北京

 我創業的理由:“建立壹個舉世通用的商業模型,在全球範圍內獲得商業成功。”

 莊辰超屬於北大創業系人物,即便是在創業之初,他的眼界看起來都十分“寬廣”。1997年,他開始自己的首次創業,公司最後賣給了Chinabyte,這是莊辰超第壹次賣掉自己的公司,之後他又通過賣掉自己的第二家公司“鯊威體壇”賺了1500萬美金,買主是李嘉誠。2005年,百度即將上市,莊辰超和合夥人戴福瑞看中了垂直領域的搜索機會,雖然那時已經有攜程,但他們自信可以用完全不同的 商業模式 做出壹家新的公司來。

 之後的故事和最新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在創立十年之久之後,去哪兒和其最大的競爭對手攜程合並了。和美團的故事壹樣,這是壹個讓人“看不懂”和“恍然大悟”兩種感受並行的時代。

 莊辰超創業語錄:去哪兒會不會是我終身的事業? 用“事業”來描述去哪兒,有些沈重。我更願意把去哪兒當成我喜歡的遊戲,我還沒有玩膩。我投入到這個遊戲中,工作便變成了消遣。在這個遊戲中,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戰鬥。

 而最初的創業者,又將作出怎樣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