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有多少人口
江津是壹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以地處長江要津而得名。江津位於重慶西南長江之濱,距渝小區公路裏程50公裏;鐵路裏程65公裏;水路裏程72公裏。江津城區氣候特征與重慶相近,但綜合氣象指標要優於重慶。江津市域地形南高北低,最低處珞璜十壩海拔178.5米;最高點四面山蜈蚣壩海拔l 709.4米,主城區平均海撥209.7米,50年壹遇洪水位199.門米,全市面積3200.44平方公裏,人口145萬。
大江西來,在江津城區受阻於鼎山轉而向北,復受阻於馬駿嶺東巡,再受阻於高家坪南巡南回,最後轉向東北,環鼎山繞了壹個幾字形的大彎,故江津又名幾江。
江津古屬於《禹貢》梁州,星臨由大朱雀鬼宿,周屬巴子國,秦屆巴郡,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早期文明在這裏繁衍。
江津建縣已有1500多年歷史,過去曾名江州和江陽,公元487年(齊永明五年),江州自郡城(今重慶)移治棘溪口(今江口);公元557年<後周閔帝元年)於縣治設七門郡,改江州為江陽:公元583年(隋開皇二年)改江陽為江津:公元967年(北宋乾德五年)移縣治於幾江。
縣城在明末戰亂中萬戶蕭疏,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漸次恢復繁榮,逐步成為川東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重鎮。
1951年,江津地區行署設治幾江,轄八縣;1960年行署遷永川,但仍保留江津地區行署名稱至1981年:1983年3月3如地、市合並,江津歸入重慶建制;1992年10月江津撒縣設市。
江津在19世紀小期發展成為長江上遊著名商埠,中國創辦的第壹批公司中就有江津枳殼公司(清.野史大觀),1911年,江津鹿蒿玻璃制品在巴拿馬萬國工藝品展覽競賽中奪得頭等獎。縣內的白沙鎮曾名列全川四大經濟重鎮之壹[江油中壩鎮、江津白鎮、渠縣三匯鎮(或射洪太和鎮)、金堂趙家渡鎮]。到20世紀中期,江津已成為經濟繁榮的“成渝三江地區”(成都、重慶和溫江,內江、江津)的重要組成部分。江津境 內擁有西南最大的火力發電廠(裝機容量達144萬千瓦的珞璜 電廠);重慶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年產180萬噸優質水泥的 江津水泥廠);江津城內目前擁有的數控加上設備和齒輪加工 設備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江津生豬生產名列全國前茅:糧食生產進入全國百強:目前綜合經濟實力在重慶40個區市縣中排名中上。
江津地域蘊含巨大的交通發展潛力,現有6條國家級通道與江津結緣:長江過境127公裏,擁有5個國家級深水港,境內大小溪河通航裏程長達305公裏,水能蘊藏量近300萬千瓦:成渝、渝黔鐵路過境15站135公裏:公路210國道過境53公裏;成渝、渝黔高速公路均為江津開有(或預留有)路門。小南海壹珞璜長江鐵路大橋和江津長江公路大橋橫跨大江南北。斜貫市域的渝滇快速通道現已列入重慶市米字型八大快速通道規劃。
江津雄踞重慶長汁上遊咽喉,扼滬渝、控涪合、接滇黔、通藏衛,具有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清末以來壹直為主力師駐超過50名。江津同時也是巴渝地區近現代重要的軍火基地,重慶歷史上最大的鐵炮“三將軍”即為江津所鑄造。江津已兩次被命名為全國的雙擁模範城。
江津文化昌明,人才輩出,20世紀初由蔡元培、吳玉章等倡導的留法勤工儉學,江津成行人數占全國百分之三以上。
抗戰時,著名的津(江津)沙(白沙)文化區曾壹度與重慶沙(沙坪壩)磁(磁器口)文化區、成都金牛(金牛壩)文化區、北碚文化區並列為中國大後方四大文化區之壹。
江津是明代著名輔相江淵和宋代首築重慶九開八閉堅城以抗元兵的彭大雅的故鄉,是***和國元帥聶榮臻的誕生地,同時也是中國***產黨主要創始人之壹陳獨秀的客死處。
江津是現代科技人才的搖籃,在整個20世紀的重慶籍院士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是江津人。此外,原中科院院長周光召,兩彈元勛鄧稼先、工程院士丁衡高等也曾就學於這片上地。
江津堪稱風景名勝之鄉,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位於市域南端渝、川、黔結合部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四面山,以森林為基調,以丹霞地貌為特色,以水景為亮點,綿亙百裏,四面飛瀑。四面山西南緊連四川合江佛寶國家森林公園,貴州亦水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赤水國家桫欏保護區、赤水竹海國家森林公園、赤水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四渡赤水國家文物保擴區,貴州習水自然保護區等,組合成我國絕無僅有的首家超大型生態公園,是地球同緯度碩果儀存的面積最大,保護最完好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珍貴的物種基因庫。
位於市域西南部的黑石山--滾子坪省(市)級風景名區橫跨三鎮兩鄉,面積125平方公裏,由黑石山、滾子坪、人圓洞、塘河水域和清源宮5個獨立景區單元組成,其中黑石山在半個世紀前就已入選美國出版的世界風景名勝辭典。
江津市域東部有駱崍山市級風景名勝區,由駱崍99峰、龍登山、紫荊山和天臺湖等景區組成,龍登山曾是明代建文皇帝避難之所,駱崍山上的豬嘴洞曾為田紀雲同誌當年露宿之地。
江津市域西北部有碑槽山市級風景名勝區,主要景觀有碑槽山溶洞群、石門大佛寺、聶帥舊居、石筍山、雲霧坪、利濟橋等,石門大佛為長江邊第壹大佛、中國第九大佛和世界最大的觀音菩薩石刻造像。
市域西南部有以湖、瀑景觀為主的清溪溝市級風景名勝區。
古老的幾江城區,集中了聶帥母校、聶帥陳列館、陳獨秀故居、陳獨秀原某址、天下第—長聯、江公享堂、聖泉寺遺址、石佛寺、蓮花石以及鼎山、幾水等眾多高質量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是“壹日遊”選擇線路的最佳日的地之壹。
江津文明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目前已發現固定文物603處,其中古遺址11處,古墓葬265處,古建築67處,石窟及石刻93處,近現代史跡17處,近現代代表性建築3處,其他固定文物127處。在這些固定文化遺產中,屬於新石器時代的3處、漢代49處、宋代19處、明代79處、清代414處、近現代39處,其中有266處已被列入《中國文物地圖冊》。
江津美食與江津風光壹樣的迷人。江津廣柑以錦橙為代表,圓潤鮮澤,果味醇濃,酸甜適度,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名揚中外,最近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以頭條新聞介紹了江津廣柑:江津白酒以“幾江”牌為代表,醇厚廿咧,年產數萬噸,暢銷全國,被譽為江津茅臺:江津花生果仁飽滿:酥脆香甜,著名的江津“天府花生”在東南業、北美、西歐和澳大利亞享有良好聲譽:江津米花糖源起太和齋,香脆化渣,以“玫
瑰”牌和“荷花”牌為代表的江津米花糖日前已占領全國同類產品50%以上的市場份額,江津己成為全國最大的米花糖生產基地:江津“順發麻糖”與著名的湖北孝感麻糖齊名,合稱中國麻糖姐妹花:江津芝麻圓子香甜爽門,油而不膩,1981年獲重慶“名小吃”稱號;江津肉片色澤金黃,外酥內嫩,1974年入選《四川菜譜》:江津冰糖竽兒泥、江津冰糖藕丸、江津綠豆團、江津夜露霜等小吃清香甜嫩、爽口化渣,1981年分別入選《川東小吃》和《川味小吃菜譜》:江津燦香雞、江津地雷鴨子、江津酸菜魚(鄒魚)等菜品邑、香、味俱仕,享譽巴蜀,流傳全國;江津“四面碧芽”、“駱崍迎春”、“崍山雲霧”等富硒名茶清香鮮醇、湯色綠亮,深受遊客歡迎;江津先鋒花椒品質優良,暢銷全國,供不應求。江津四面山絞股蘭、四面山臘肉、四面山豆花、四而山糯包谷以及四面山山珍系列等保健飲品和食品源出天然,絕無汙染,最能滿足人們現代生活的需求……。
江津已向廣大遊客敞開迷人的胸懷,擁抱您!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