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石怎麽讀
燧石讀音:suì shí。
燧石俗稱火石,是比較常見的矽質巖石,燧石質密、堅硬,多為灰、黑色,敲碎後具有貝殼狀斷口。
燧石由於堅硬,破碎後產生鋒利的斷口,所以是最早為石器時代的原始人所青睞,絕大部分石器都是用燧石打擊制造的,燧石和鐵器擊打會產生火花,所以也為古代人用作取火工具。
中國古代常用壹小塊燧石和壹把鋼制的“火鐮”擊打取火,所以燧石也叫作火石,燧石槍也是利用扳機擊打火石引發火藥的。現代利用燧石的堅硬性質,將燧石作為研磨的原料。
燧石的典故:
《太平禦覽》卷八六九引《王子年拾遺記》:“有燧明國,不識四時晝夜。國有火樹,名燧木,屈盤萬頃,雲霧出於中間。折枝相鉆,則火出矣。後世聖人為變腥臊之味,遊日月之外,以食救萬物;乃至南垂。目此樹表,有鳥若鸮,以口啄樹,粲然火出。聖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鉆火,號燧人氏。”
擊燧石取火的方法從遠古到解放初期,商丘壹帶的農村壹直沿用著,只不過先前的以石擊燧石,到後來改成了以鐵擊燧石,名曰:“火鐮子”。
擊燧石取火也好,擊燧木取火也罷,反正都是摩擦取火。對於它在世界文明發展進程 中的作用,恩格斯給了高度評價:“就世界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起火還是超過了蒸汽機。”這就是說,火,不僅在生活上促進了人類的文明,而且在世界經濟的發展上成為巨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