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養生之道,就是開心過生活:專訪植物空間設計師-李霽
質物霽畫負責人,現任學學文創、臺北當代藝術館講師。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畢業,曾任職建築師事務五年。個人作品包括信義誠品櫥窗、富錦樹裝置景觀、松菸誠品AXES、徐佳瑩/Ventriloqui *** Project、大人物展/陳意涵、ISETAN大阪伊勢丹-植物墻、黃子佼51屆金馬獎/胸花設計、陳綺貞演唱會/頭花造型、蕭敬騰以愛之名/ *** 植物等。
攝影/宿昱星植物教我的事
從「建築設計」跨界「植物創作」,掌握生活節奏的線索,拿捏對空間的想像,每天24小時的生活樣貌,就是設計師最真實的作品。
善於建構細膩的植物紋理,每壹次創作,都是壹次有機自由的舒展,「植物在空間裏的角色是說故事」,設定的角色和場景,就依劇本長出該有的樣子,探觸生活裏的各種面向和深度,都豐富、精彩而多變;綠色植物的感染力驚人,他們和現實的柴米油鹽交集,就是設計師平衡生活的原點。
重新打開封閉的感官
那年夏天,在壹位日本植物學家陪同下,摸黑穿過京都北端的寺廟,走進午夜壹點的森林,「那是壹個奇妙的狀態,空氣中飄著有壹股青草味,老實說,當下的心情有點害怕,但在害怕的同時,所有的感官都打開了,壹切都是那麽驚奇,那個感覺好棒!我突然意識到,我們生活在都市太久,很多事情,都是在我們還沒去選擇,就已經先接受了。」
生活裏所有習以為常的壹切,都值得重新思考:「這些埋在生活裏面的感官,其實是最基本的,我想做的,只是重新喚起大家已經麻痹的感覺,因為只有在打開的五感之上,才有能力去好好生活。」
沒有好生活,就沒有好設計
五感平衡的生活,其實很簡單,「對我來說,keep it simple,很早起床,盡量早睡,然後壹定要吃早餐(笑)」。保持簡單,是為了隨時可以回到最真實的方式,即使在不高的物質需求下,有時間就逛逛傳統市場,或到附近戲院看場電影,壹樣能享受簡單生活中踏實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