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咤》國內票房近50億,北美上映卻遭冷遇,是炒作沒到位嗎?
因為對於海外觀眾來說,好萊塢和歐洲電影已經提供了足夠多的高質量科幻片、戰爭片、動畫片,而中國的類型片制作雖然在近幾年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但對海外觀眾來說,無論是劇情還是特效依舊不夠看,而且文化差異也不容忽視。
《哪咤之魔童降世》之所以能讓觀眾看到“國漫”明顯的進步,除了創作者自身的努力,與中國動畫產業整體的發展密不可分。
曾經的“國漫之光”《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投資只有500萬美元,而《哪咤之魔童降世》的投資約1500萬美元,也就是說達到了1億人民幣左右的投資規模。
雖然相比好萊塢動畫大片6000萬到7000萬美元的入門級成本還有不小差距(很多壹線動畫電影的成本超過1億美元,例如《冰雪奇緣》成本1.5億美元,《玩具總動員3》成本甚至高達2億美元),但《哪咤》的投資規模在國內已經算屈指可數。這也是《哪咤》精細、逼真的畫面廣受好評的重要原因之壹。
可以合理推測,隨著真金白銀的投入不斷增加,國產動畫的制作水準還會進壹步提高。
“十月文化”總裁劉偉認為,《哪咤》的成功對國內動畫產業會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至少大家看到了動畫電影的票房天花板是很高的,從企業的角度講,以後大家可能更敢於多花壹些錢,雇更多更好的人才,最終把整個產業的高度提上去。
當然,電影是壹種藝術創作,不光是靠錢堆出來的。與國產真人電影經常與海外特效公司合作的情況不同,囿於成本,國產動畫行業較少使用外國的動畫制作團隊,《哪咤》的所有制作環節幾乎全部由中國動畫人完成。也就是說,除了錢,國內動畫公司的發展、動畫人才的成長,同樣是決定著國產動畫水平的關鍵因素。
而《哪咤》正是踏在了這壹條《大聖》開荒之路上,才讓中國動畫擁有了首次徹底的商業化勝利。
這條路上,有著成熟的動畫技術,對中國動畫有了革新性認識的觀眾和剛發現新大陸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