蒓湖鎮的旅遊景點
地處象山港內的向陽海岸休閑城毗鄰興建中的國家壹級群眾漁港桐照漁港,擁有鳳凰山島、懸山島等島嶼和3000多平方米的灘塗。海島垂釣,自助海鮮,漁業文化展覽等休閑項目讓遊人領略到質樸豪放的漁家風情。
奉化蒓湖鎮壹帶有103平方公裏的海域和長達63公裏的海岸線,漁業經濟十分發達。 南嶴頤養村是奉化市有名的“長壽村”,這裏民風淳樸、恬靜安逸、水靜醇甜。
目前全村有102戶人家300余人。距近20年統計,該村人均壽命79.2歲,100歲以上有三人,80歲以上的人極為普遍。經考察,是因為南嶴村的自然環境獨好。
該村的溪流祼露,山泉大都在地表下流淌,且不受汙染,目前已開發為“長壽山”系列飲用水,與此同時,南嶴農副產品豐富,尤其以大白鵝著名。
村東南角有亭子,名曰:“長壽亭”,該亭為六角重檐石亭,單邊長為2.1米,頂上有七幅石圖,分別為龍、鳳、竹、蘭、茶花、水仙、牡丹、荷花,石柱上書:“榮辱不驚看山中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亭的旁邊有壹石碑,上書:“八十不稱老九十尚年少,人生滿龍蟠鳳逸正是風光好。”
另由於該村環境優美,經常有人來該村購房居住,現有別墅20多幢,每幢約有300平方米,***約壹平方公裏,每幢別墅都有私家花園,內有壹個個竹林、桃林,並設有石徑。 奉化市內古塔多數是募款集資所建,唯獨培風塔是兩位婦女出資合建。她們是陳登位之妻張氏和董雅軒之妻王氏。培風塔上還刻著她們的姓氏。
培風塔在奉化鮚埼鄉下陳村南面小溪旁的塘塍上。七層六角,用磚砌成。底層各面都嵌著壹塊石碑。北面石碑上銹“培風塔”三字,西北面石碑上刻著造塔人的姓氏。其他幾面石碑刻有清代嘉慶年間舉人溪灣老人孫事倫所作的建塔碑記。上面六層每層每面都有壺門圖案。由於塔基不大,直徑僅3.40米,各層收分又較小,再加上腰檐僅用四塊磚塊平疊挑出,所以塔身頎長,仿佛壹柄巨劍豎立在象山港邊,與大海白雲為伍。真象那孫事倫碑記中所形容的那樣:“山陬海澨分矗起鋒芒,上挹宵漢兮下映青蒼。”
從孫事倫的碑記來看,建造這座磚塔還有壹段佳話。原來下陳村歷來文風不盛,人才不多,據說是由於村子周圍雖然崗巒起伏,但是尖峰很少,因而靈秀之氣不足,只有建造寶塔加以彌補。村人陳登位、董雅軒有誌造塔,可惜天不假年,誌未成而身先死。是他們的妻子張氏、王氏,繼承丈夫的遺誌,***同捐資,完成丈夫的遺願。由於建塔的目的在培植風脈,所以塔名叫做“培風”。希冀建塔後能“人才脫穎而出”,甚至“高復高兮上復上,輝映斯塔兮歷千秋萬代而不忘”。(孫事倫作碑記中語)
下陳村三面環山,南面濱海,培風塔正處於海濱這壹空缺中。塔的西北兩面房屋櫛比,東面丘陵起伏,南面綠野壹片,稍遠處,連接東西對峙的埼山和月邊山之間的是海塘壹線,那就是有名的史家塘。塘長2公裏,塘面寬3米,圍田兩千畝,這是我國圍墾史上壹個壯舉。千百年來,塘身日夜經受海潮的沖擊,屹立無恙。象山港上,白浪映日,風帆片片。前看海塘,後望高塔,思念前人的業績,令人神往。 1938年,竺梅先與夫人徐錦華集資5萬元,在後瑯泰清寺創辦國際災童教養院,自任院長,徐任副院長,接收來自上海等地的流浪孤兒600余人,免費供住宿,開設小學、初中教育,辦院6年,捐資25萬元。
1941年,竺兼鄞縣糧食調劑委員會委員。時鄞奉壹帶發生災荒,多次去溫州、樂清、永康等地采購大米,以濟鄉梓之饑。因積勞成疾,次年5月逝世。
竺梅先逝世後,徐錦華獨力支撐國際災童教養院,汪偽駐軍師長謝某等人受陳璧君指使,多次去院要挾接辦,她堅決拒絕。1943年底經費、糧食無繼,教養院停辦。
1990年9月,海峽兩岸部分原國際災童教養院學員集資在教養院舊址建梅華亭,紀念竺梅先夫婦功績。 桐照村的懸山島是象山港內的島嶼之壹,它占海域面積約為0.5平方公裏,島高約為70米,島上的植被覆蓋率達百分之九十以上,植被以竹林和松柏為主,其高度約為20米。懸山島的西面是獼猴島,島上現活動著約500只獼猴。懸山島的前面是壹片橫巴組咀——堵同咀的灘塗,長度約為270米,灘塗上還有許多小蟹爬動,跳跳魚時而出沒。灘塗的東南面是壹小島,島的四周有少量的水產養殖區域。懸山島的西面海域上有約為7500平方米的漁箱。網箱長有500余米,占地面積為7500平方米,是由泡沫塑料和木板組成,懸浮在海面上。網箱上還建有30間小木房,小木房的占地面積約為10平方米,內設有簡單炊飲具,是捕魚者居住使用。約距懸山島2公裏有壹桐照碼頭,它現是奉化市海上交通、漁業的重要碼頭。碼頭、網箱、懸山島、灘塗、、海域及船只交相呼應,構成壹體,形成了獨特的海域風光。
懸山島位於蒓湖鎮東南面,離桐照碼頭約兩公裏,海上的網箱位於桐照壹級漁港和獅子口港灣的之間。距離蒓湖鎮中心約7.5公裏,與象山港接壤,相距約5公裏。海上交通十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