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什麽?
壹、水稻是什麽
1、 水稻是草本稻屬的壹種,屬谷類,也是稻屬中作為糧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壹種,區別於旱稻。原產中國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國長江流域就種植水稻。
2、 水稻按稻谷類型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還有其它分類,按是否無土栽培分為水田稻與浮水稻;按生存周期分為季節稻與“懶人稻”(越年再生稻);按高矮分為普通水稻與2米左右的巨型稻;按耐鹽堿性分為普通淡水稻與“海水稻”(其實它主要使用淡水)。
3、 水稻所結子實即稻谷,稻谷脫去穎殼後稱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層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壹半人口,都以大米為食。水稻除可食用外,還可以釀酒、制糖作工業原料,稻殼、稻稈,可以作為飼料。我國水稻主產區主要是東北地區、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屬於直接經濟作物。還是世界上三分之壹人類的主食。也是北方人民的主要有機食品。
4、 水稻(學名:Oryza sativa)是草本稻屬的壹種,也是稻屬中作為糧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壹種,又稱為亞洲型栽培稻,簡單來說也可以說是稻。為壹年生,禾本科植物,單子葉,性喜溫濕,成熟時約有1米高,葉子細長,約有50到100厘米長,寬約2到2.5厘米。稻米的花非常小,開花時,主要花枝會呈現拱形,在枝頭往下30到50毫米間都會開小花,大部分自花授粉並結種子,稱為稻穗。壹般稻粒的大小在5到12毫米長,2到3毫米厚度。
二、稻主要品類
1、秈稻(Oryza sativa subsp. xian)
有20%左右為直鏈澱粉。屬中黏性。秈稻起源於亞熱帶,種植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生長期短,在無霜期長的地方壹年可多次成熟。去殼成為秈米後,外觀細長、透明度低。有的品種表皮發紅,如中國江西出產的紅米,煮熟後米飯較幹、松。通常用於蘿蔔糕、米粉、炒飯。
2、粳稻(Oryza sativa subsp. geng )
粳稻的直鏈澱粉較少,低於15%。種植於溫帶和寒帶地區,生長期長,壹般壹年只能成熟壹次。去殼成為粳米後,外觀圓短、透明(部分品種米粒有局部白粉質)。煮食特性介於糯米與秈米之間。用途為壹般食米。
3、早、中、晚稻
早、中、晚稻的根本區別在於對光照反應的不同。早、中稻對光照反應不敏感,在全年各個季節種植都能正常成熟,晚稻對短日照很敏感,嚴格要求在短日照條件下才能通過光照階段,抽穗結實。晚稻和野生稻很相似,是由野生稻直接演變形成的基本型,早、中稻是由晚稻在不同溫光條件下分化形成的變異型。北方稻區的水稻屬早稻或中稻。
中支鏈澱粉含量接近100%,黏性最高,又分粳糯及秈糯。粳糯外觀圓短,秈糯外觀細長,顏色均為白色不透明,煮熟後米飯較軟、黏。通常粳糯用於釀酒、米糕,秈糯用於八寶粥、粽子。
三、稻谷加工
1、米飯
稻變成米之後的烹調方式相當多種,但基本上可依煮出來後的含水量來分類,最簡單的有以下兩種:
飯:壹杯米加壹杯半到壹杯的水,煮出來的米適當的膨脹,裏面全熟,且整鍋不留水份,就是飯。
粥:壹杯米加三杯水,煮出來的米軟爛,邊緣模糊,膨脹的比原來大三四倍,且整鍋還有相當多的水份,就是粥。
2、條類米制品
壹般由米磨成粉再加工制作而成面條或面線的形狀。部分於制作過程已煮熟,所以煮食時以滾水燙熟即可食用。
米粉:歷史悠久,可追索至魏晉南北朝的食品。當時中國南方盛產稻米,而米粉因攜帶、食用方便而流行,有湯米粉及炒米粉等吃法。
米線:與米粉相似,但作法不同。以中國雲南的過橋米線為源,亦最為著名。
3、加工類米制品
鍋巴:煮飯時鍋底微焦,全幹的部分。
米香(華南地區稱米通):不加水,只用高溫使米膨脹。壹般以混合糖的制法為主,亦有朱古力、花生味等口味。
爆米花:高溫、高壓使米粒膨脹成熟,形成較大的粒狀食品。
4、米布丁
壹般是甜品,在世界各地都有,配制內容不同,但主要是甜味道的米粥,中國的八寶粥就是其中壹種;有些國家甚至放入果仁,橘皮,桂皮,牛奶等等;有些米布丁是鹹味道的。
5、飲料
亞洲:用米做的飲料有相當多種:將米炒制後做成的米茶和糙米茶相當有名,而當中米酒可能最為大眾所知,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出產的三花酒、浙江省出產的加飯酒、黃酒、女兒紅、四川甜米酒都是用稻米釀制的,部分酒類亦有以糯米釀成的。米酒也是臺灣家庭料理不可或缺的要角,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甚至還曾引起米酒搶購潮。此外,屬日本米酒類的清酒,其國際知名度也相當高。米漿則是壹種冷熱皆可的飲料,制法與豆漿相似,壹般是將米浸泡5、6個小時,將米炒過與芝麻等再加水及糖煮沸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