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蟬的幼蟲,也叫知了龜,為什麽總是夜間出來?
這是因為知了龜因為天敵、氣溫和自身的生長規律,才會在夜間從土裏爬出來,完成蛻皮和羽化,然後繁殖後代。
知了的壹生會經歷卵,幼蟲和成蟲這三個階段。在夏天,知了會在樹枝上產卵並結束它們的生命。這些樹上的卵非常頑強,明年夏天溫度上升時,幼蟲等待孵化,吮吸樹枝汁為生。如果稍長大壹點,知了龜的幼蟲會進入地面並躲起來。它們非常擅長鉆孔,通常會移動到地面數十厘米的深度,有些會進入幾米的深度。這種隱蔽持續了數年,在地裏面生長,經歷了3-4次蛻皮,然後等待發育完成,通常在3-5年後它開始向外面爬。而且它們白天不會出來,只有在天黑之後才敢爬。
在夏季,溫度很高,太陽非常強烈,因此知了龜在地下活動,它的身體非常脆弱。白天出來的時候,體內的水分很快蒸發掉。同時,蛻皮和羽毛脫落,因此,如果溫度過高,則外部皮膚非常幹燥,蛻皮和羽毛非常困難。另外,有許多知了龜的天敵,例如螳螂和各種鳥類都喜歡捕食它。所以知了龜會在晚上出來躲避天敵的攻擊。知了龜蛻皮羽化出來後,翅膀還是綠色的,很脆弱並且不能飛行,只有休息後等到身體和翅膀才能變硬才可以飛行。因此,所以知了龜才會在晚上從地裏爬出來。那知了龜是如何知道外邊是白天還是晚上呢?
其實,如果我們人若想知道白天和黑夜只能依靠我們的眼睛,但是許多昆蟲就不需要用眼睛看,因為它們的感覺器官比人類要發達得多。他們不需要用眼睛看,而是依靠感受溫度的變化來判斷,但是由於夜間的溫度與白天的溫度不同,因此知了龜會感覺到溫度的變化。即使有壹些微小的溫度差異,知了龜也會準確判斷然後選擇在晚上出來。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知了龜是因為天敵、氣溫和自身的生長規律而選擇在晚上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