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經濟發展形勢和基本走向
2006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為3.9%,2007年為3.7%,報告預測2008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為3.4%,延續下降趨勢。
報告指出,2008年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將主要來源於美國經濟。2007年第三季度,美國房市下滑的趨勢變得更加嚴重,伴隨著次級抵押貸款引發的信貸危機,經濟前景不容樂觀。
報告指出,美國房價在截止到2006年的十年間上升了近90%,因此有大幅下降的空間;而且,美國家庭的負債率近幾年來快速上升,如果房價下跌達到15%的幅度,有可能影響消費者需求,使美國經濟增長率下降兩個百分點——這意味著美國經濟將出現停滯。
壹旦美國經濟出現衰退,中國、歐洲和日本的出口增長都將受到影響,進而減少這些經濟體對於發展中國家出口的需求,對世界經濟將產生嚴重影響。
報告建議各國協調政策行動,改善國際貿易失衡的局面,穩定外匯市場。報告指出,匯率只是調整國際貿易失衡的手段之壹,如果單純依賴匯率調整,有可能導致美元進壹步貶值以及國際社會對於美元喪失信心,因此,更為安全和有效的做法是刺激中國、日本和主要石油輸出國等貿易順差國的需求,以抵消美國需求緊縮產生的效果。
金融海嘯摧毀“華爾街神話” 世界經濟面臨歷史轉折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在這個最壞的年代,我們遭遇了近壹個世紀以來最猛烈的金融海嘯,“華爾街神話”伴隨著高盛和大摩的轉型而灰飛煙滅,世界經濟也隨之陷入二戰以來最深的衰退。隨著金融風暴持續滲透到實體經濟,世界經濟已走到壹個歷史的“轉折點”。
在這個最好的時代,經濟全球化的大步推進,讓我們有機會見證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七大央行聯手降息的大膽救市舉措,也促成了被視為“布雷頓森林第二”的G20金融峰會的成功舉行,更讓世人領略了主要國家動用數萬億美元刺激經濟的決心,而中國的4萬億元投資計劃尤其令人稱道。
雷曼兄弟的倒掉
2008年6月24日,晴,紐約曼哈頓。在第七大道745號大樓巨大的外墻電子屏上,“雷曼兄弟”的字幕不停地變換著各種鮮艷的顏色反復滾動。
2008年11月19日,陰,有風,紐約曼哈頓。第七大道745號大樓巨大的外墻電子屏依然吸引眼球,不過滾動播放著的字幕已被“巴克萊資本”所取代,基色也變成只有藍白兩種。
9月15日,隨著次貸危機進入第二個“高危期”,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出人意料地宣告破產。雷曼在美國的核心業務和固定資產,被英國的巴克萊資本以區區15億美元收購,這便有了上述戲劇性的壹幕。而雷曼在美國以外的業務則被日本的野村收入麾下。
雷曼並非次貸危機引發的破產首例。今年3月,在次貸危機的第壹個“高危期”,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因陷入流動性危機而不得不委身摩根大通,美聯儲專門為該交易提供融資。7月份,金融市場形勢再度惡化,隨著美國兩大住房抵押貸款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困境後,危機迅速升級。兩個月後,為避免“兩房”破產對美國和世界金融體系造成難以估量的破壞,美國政府宣布接管“兩房”。
不過,在很多人看來,放任雷曼破產是布什和保爾森任內最大的敗筆。瑞士信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陶冬算了壹筆賬:如果當初政府出手救雷曼,成本應該不超過60億美元,但保爾森當時不出手的決定,卻使全世界最終營救金融體系的成本超過1.3萬億(現在看來這壹成本還在不斷增加)。“雷曼破產,使大家對金融體系的信心壹夜間崩潰,銀行間的資金流動陷於停頓,最後迫使政府不得不全面打救金融業。”
次貸危機的起源
和雷曼同期落難的還有美國第三大投行美林,只不過後者以壹個更體面的價格被賣出,接手的壹方是美國銀行。隨後,美國前兩大投行高盛公司和摩根士丹利公司宣布轉為銀行控股公司。
五大行中“碩果僅存”的高盛和大摩被迫轉型,某種意義上也正式宣告了始於上世紀30年代的華爾街投行神話的終結。這不僅體現在這些機構再不能不顧後果地從事以往高風險高收益的業務,也直接導致了數十萬華爾街精英丟掉飯碗。過去動輒上千萬乃至上億美元的“年終大紅包”,也可能就此成為歷史。
自認為幫助美林躲過壹劫的塞恩,日前無奈地宣布放棄期望中的1000萬美元年終獎。大摩的麥晉桁也宣布今年不拿分紅,就連被認為在本輪危機中受創最小的高盛,其CEO布蘭克費恩及其他六位高管也已被告知今年將沒有年終獎。業界估計,相比去年,今年美國銀行業的年終獎金可能縮水50%-70%。在主張“強有力的金融監管”的奧巴馬上臺後,華爾街要想重回高薪時代恐怕更難。
本月在接受彭博電視采訪時,在華爾街打拼了61年的前貝爾斯登CEO格林伯格感嘆說,他“參與開發”的華爾街模式已經壹去不返了。而這場悲劇的起源,居然是美國壹群所謂的“次貸購房者”。
所謂次貸,是指美國房貸機構針對收入較低、信用紀錄較差的人群專門設計出的壹種特別的房貸。相對於風險較低的優質貸款而言,這類貸款的還貸違約風險較大,因此被稱為“次貸”。從2001年到2005年,美國住房市場在長達5年的時間裏保持繁榮,壹些銀行等放貸機構紛紛降低貸款標準,使得大量收入較低、信用紀錄較差的人加入了貸款購房的大潮。不過,隨著美國利率此後不斷上升,2007年夏,美國次貸危機全面爆發。此後,危機持續發展,導致大批美、歐金融機構陷入困境甚至破產,最終在2008年9月升級為壹場全面的金融危機,並波及世界其他地區。
實體經濟深受沖擊
金融危機也使世界經濟處於壹個歷史的“轉折點”。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長速度預期僅為3.7%和2.2%,為2002年以來最糟糕表現。世界銀行等的預測更為悲觀。
在這場金融風暴中,美、歐的主要金融機構遭到嚴重沖擊,全球主要金融市場持續動蕩,信貸緊縮嚴重。危機不斷地從金融業向其他行業、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擴散,致使美、歐、日三大經濟體陷入衰退,世界經濟嚴重減速。
上周,世界銀行宣布了壹個月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二次下調,該行預計,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將大幅放慢,而明年世界貿易也將出現自1982年以來的第壹次下降。預計今年全球GDP增長率為2.5%,明年則進壹步回落至0.9%。而該行此前的預期為1%。
聯合國本月初發布的壹份報告也預計,明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可能不會超過1%。IMF則預計,明年發達經濟體經濟將下滑0.3%,發展中和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將明顯放慢至5.1%左右。
早在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開始顯現時,美國壹些次貸機構就紛紛破產。隨著危機愈演愈烈,投行、保險公司、養老基金等因大量持有次貸支持證券而遭受巨額損失。據美國高盛公司統計,全球金融機構在美國次貸危機中所遭受的損失將高達1.4萬億美元,而截至今年11月份已經暴露出了8000億美元。
由於美、歐金融機構在次貸危機中損失慘重,加上投資者對世界經濟前景缺乏信心,美、歐、日主要股市持續動蕩,大幅下挫。自今年年初至12月初,美國紐約股市三大股指跌幅均超過34%,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和德國法蘭克福股市主要股指跌幅均超過35%,日本東京股市主要股指跌幅超過46%。股市大跌不僅嚴重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還對企業融資產生了不利影響。
美國權威研究機構全國經濟研究局本月宣布,美國經濟自去年12月開始陷入衰退。由此算來,美國經濟處於衰退之中已有壹年時間。歐元區和日本經濟均在今年第二、三季度連續下滑,也都陷入了衰退。隨著發達經濟體經濟出現下滑,發展中經濟體也受到波及。
在摩根士丹利亞洲主席羅奇看來,當今世界已進入“後泡沫時代”,整個2009年世界都將維持衰退,至少要到2010年才可能有緩慢的復蘇。“在全球化時代,我們陶醉於跨境聯系帶來的繁榮。但是,隨著繁榮走向極端並孵化出致命的資產泡沫的全球化,結果必將是泡沫破滅所帶來的後遺癥。”
美國經濟有望率先反彈
多位經濟學家認為,世界經濟在接下來的六個月中仍將異常艱難甚至持續惡化。不過,隨著更多貨幣和財政刺激措施開始發揮作用,主要經濟體有望在明年下半年或是年底前後迎來復蘇,其中,美國經濟有望率先出現反彈。
經濟明年底企穩已成***識
巴克萊資本聯合首席經濟學家馬基認為,當前已經或正在進入全球性的衰退。他表示,美國的經濟萎縮會持續幾個季度,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壹季度美國經濟會大幅萎縮。到明年第二季度,經濟可能出現溫和增長。到下半年,增長可能會更為明顯。
具體來說,巴克萊資本預計第四季度美國經濟會萎縮2.5%,明年第壹季度預計負增長1.5%,第二季度預計實現1%的增長,而明年下半年則可能增長3%。
馬基表示,如果美國經濟明年下半年出現復蘇,將對其他經濟體帶來很大的幫助,因為對美國的出口會增加。
標準普爾首席經濟學家懷斯認為,這壹次全球更像是在經歷壹次同步衰退,這在以往不大看到。不過懷斯也表示,總體而言,他認為到明年年底,經濟情況會開始好轉。
懷斯表示,以往更多看到的是,壹個國家先陷入衰退,其他國家受到牽連出現經濟下滑。而這壹次,盡管金融危機首先在美國爆發,但歐洲經濟卻比美國提前感受到了沖擊。美國已經陷入衰退,日本的經濟滑坡則基本與美國同步,而歐洲的衰退可能比美國更為溫和,但可能持續更久。
曾在美聯儲任經濟學家的摩根大通美國經濟學家費羅利表示,他們的最樂觀的預期是,到明年下半年,美國經濟會出現溫和復蘇。其他國家可能也是差不多的情形。摩根大通預計,美國經濟明年下半年增長2.5%,上半年可能負增長1%,而今年第四季度可能負增長4%。
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表示,全球經濟低迷的狀況很可能持續到2009年年底,屆時可能見底。這主要是因為,許多引發本輪危機的因素可能在那個時候出現轉機。比如在美國,樓市有望在明年中期見底;而去杠桿化的過程還可能持續壹段時間,但也有可能在2009年年底停止。此外,金融機構的放貸意願也有望逐漸恢復,加上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刺激,都有望幫助經濟在明年晚些時候復蘇。
美國經濟可能率先反彈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陳誌武表示,到明年下半年,美國經濟反而可以比西歐、拉美甚至亞洲國家的經濟更快地復蘇。反倒是那些不太發達的國家,受這次打擊之後,復蘇的時間可能更長,難度可能更大。
陳誌武表示,很多人認為美國經濟在經過這次危機後可能要徹底垮掉,但他覺得這種結論有些太誇張,也有些太早了。他表示,美國經濟的自我調整和復蘇的能力,過兩年回過頭來看會超過很多人的預期。
這次金融危機是源於美國,然後影響到全球各國的經濟。所以,這種情況下,按照壹般的理解,這就意味著美國經濟比其他國家受挫的程度會更嚴重,受拖累的時間也會更長。不過陳誌武也指出,從現在來看,美國經濟過去經過了兩個世紀的發展,特別是其金融市場,盡管這次出現了危機,但整個金融體系的架構還在。所以,到明年某個時候,壹旦當大家看到金融和經濟危機已經到底了,接下來美國經濟復蘇的速度會超出人們的想像。
標準普爾的懷斯表示,美國已經陷入衰退,並可能持續到明年年中。美國這次的衰退的程度並未嚴重超出以往,只是持續的時間比壹般情況要長壹些。其他工業化國家中,日本的情況與美國會很類似。歐洲的衰退則可能更為溫和,但會持續更久,可能到明年年底。
還有很重要的壹點就是新總統的號召力。陳誌武認為,奧巴馬的上任可能會讓整個美國社會對自己的未來的信心得到極大提振。奧巴馬也許可以做到像羅斯福那樣。1933年羅斯福總統上任以後,把美國社會的信心和凝聚力壹下子呼喚出來,讓美國大大小小的家庭和企業都願意和新總統壹起接受新的挑戰,作出自己的貢獻,盡快幫助美國經濟走出大蕭條。
陳誌武表示,奧巴馬明年1月20日上任後,可能在很多方面模仿壹些羅斯福的做法,會在金融、證券市場制度架構方面作出改革,在刺激經濟增長方面也會出臺很多舉措來刺激消費,同時也能在國際社會得到更廣泛的社會群體的支持,這對美國經濟在明年下半年出現復蘇會有很大幫助。
股市:震蕩仍可能持續數月
多位國際權威經濟學家表示,金融危機最黑暗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不過,金融市場特別是股市接下來幾個月仍可能持續震蕩。
金融危機或已見底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金融危機的最壞時期應該算是已經過去。但他們也提醒說,在局勢尚未完全明朗之前,當前還不宜過分樂觀。
曾在美聯儲任職多年的摩根大通經濟學家費羅利認為,在過去壹段時間各國紛紛采取重大措施穩定市場和刺激經濟的作用下,再出現像雷曼兄弟這樣的大型機構倒閉的風險已大大下降。從這個角度說,金融危機的最糟糕時期已經過去。
巴克萊資本聯合首席經濟學家馬基則表示,他個人不大願意下類似於我們已經渡過最壞時期的判斷。“美聯儲和財政部推出的壹系列舉措,的確似乎已經在市場上產生了壹些積極效果,我們預計這種正面效應會繼續下去。”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陳誌武表示,金融危機某種意義上說已經到底,當然這個底肯定不是V型,而是U型底。但是對實體經濟的沖擊還剛剛開始。
馬基表示,在現階段還存在危機繼續惡化的風險,所以他認為現在還沒到過於自信和樂觀的時候,大家還必須對金融體系可能出現的更多負面發展保持警惕。
標準普爾首席經濟學家懷斯表示,對金融市場來說,最壞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但由此帶來的經濟沖擊才剛剛開始。他表示,有跡象顯示信貸狀況有所改善,但仍有很多不確定性。總的來說,他認為信貸市場已過了最黑暗的時期,但要改善不是壹朝壹夕的事。
“在我看來,在徹底恢復正常,可能需要幾年時間。”懷斯說。他以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的狀況為例表示,盡管當時只是壹個地區性的危機,但受此影響,銀行體系在幾年後才恢復正常。
股市未來數月震蕩為主
對於金融市場未來的走勢,費羅利認為,股市接下來會繼續消化經濟方面的負面消息,經濟的疲軟會抑制股市的任何上漲。市場仍會持續波動。就美股而言,股市可能還會創出新低。“盡管我們已經很接近底部,但仍有進壹步下跌的可能性。”標準普爾的懷斯表示,股市可能已經接近底部。股市通常會先於經濟3-6個月企穩,如果說經濟能在明年中期復蘇的話,那麽股市有望在今年年底左右企穩。
陳誌武則預計,未來六個月中,道指可能在7000點到11000點之間震蕩,然後隨著投資人對美國經濟的前景改觀,股市可能出現回升。陳誌武表示,從投資價值上來看,美國和歐洲等發達股市在現在和未來幾個月中存在顯著的長期投資機會,甚至包括金融業。盡管今天金融股跌得很慘,但長遠來看,金融業前景依然看好,長期的投資價值依然非常高。
對A股市場,陳誌武表示,“未來幾個月還會有很多陰雲,因為中國的企業盈利和經濟指標在未來六個月或是九個月只會越來越壞,而不是越來越好。”但是也許從明年上半年以後,中國股市可能出現新壹輪上漲。當然,“大小非”的問題還有待解決。他認為,A股未來六個月探新低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上漲的空間會比較有限,大概會在2000點上下波動壹段時間。
巴克萊資本的馬基表示,過去壹段時間股市受到了企業盈利和世界經濟增長降溫預期的影響,也出現了大幅下跌。但通常情況下,股市會先於經濟企穩。從歷史經驗來看,在經濟出現明顯復蘇之前,股市已經開始企穩壹段時間。
美元強勢有些過頭
對於前壹段時間風頭正勁的美元,專家表示,美元走強凸顯了全球投資人仍對美國經濟實力抱有信心,但當前的上漲可能有些過頭了。
摩根大通的費羅利認為,美元近期走強主要原因有二:壹方面,這是對前期美元疲軟的報復性反彈。因為在今年夏天,市場對美元過分看空;另壹方面,此前大家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很盛,但沒想到後來歐洲和其他經濟體也紛紛陷入相對,因此,美元相比之下反倒成為搶手貨。短期內,他認為美元可能在今後幾個月出現調整。
標普的懷斯表示,美元只是從此前兩年的過度弱勢中反彈,但當前有些太強。過去幾年,美元對歐元等貨幣的走勢更多體現了利率的相對走勢。在2006年時,歐洲的利率要低於美國,資金於是流向美國,推動美元上漲、歐元下跌;但隨著美國利率下調和歐洲加息,歐元對美元開始持續上漲。
但在過去幾個月中,隨著歐洲陷入衰退,歐元遭到拋售。當然,美元的走強還受到日元套利交易的影響。由於大量套利交易在風險上升時選擇平倉,歐元遭到打壓,日元相對走強,美元也受到影響。
“就目前而言,我並不認為美元匯價太大偏離長期均衡水平,但我預計,壹段時間以後,隨著形勢恢復穩定,避險意願下降,歐元對美元可能回到1.40附近。”懷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