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麽了?”家長崩潰退群!建“家長群”到底為了啥?
深圳新聞網綜合 近日,“壓垮成年人只需壹個家長群”登上了微博熱搜,江蘇壹位家長在自己發布的短視頻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麽了!”視頻中這位家長稱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使得自己承擔了老師應負的責任和工作,“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後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辛苦了,到底誰辛苦?”家長群裏出現的問題引發不少家長***鳴。
當今,輔導孩子作業已成為大多數家長的常態,“不寫作業,母慈子孝;壹寫作業,雞飛狗跳”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
家長群為何成了壓力群?
家長群原本是為了方便老師和家長間的溝通,但卻漸漸變了味,如今的家長群已成為家長作業。
今年國慶前夕,壹位孩子的爸爸在家長會時突然情緒崩潰。由於他經常不回復家長群的消息,在被老師點名提醒後,突然失控。他邊哭邊解釋,自己加班、開會又要盯著孩子,怎麽看得過來……對於這位爸爸的情緒失控,家長紛紛表示:特別理解。“本來上班的壓力就很大,還得盯著老師又發了什麽通知。晚壹點回復,就會被老師點名,每天下了班還要看著孩子做作業。有時候顧不過來,就被說不關心小孩,是挺委屈的。”
家長群其實只是服務老師與家長溝通的方式之壹,並不是唯壹有效的方式。家長和學校雙方還是應該互相理解,教育永遠離不開兩者的緊密配合。好的教育需要家長和老師各司其職,老師的歸老師,家長的歸家長,專業的事還是要讓專業的人來做,家長過度參與,以錯位的責任“越俎代庖”,並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
江西壹所學校三年級的家長群中,老師甚至直接點名批評幾名沒給孩子批改作業的家長。
10月13日,浙江還有壹所學校,為了迎接檢查要進行大掃除,要求家長自願參加打掃。壹位家長因為沒看到群通知,沒有參加打掃,被老師要求面談,並被指責不尊重集體和老師。
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案,還有不少家長反映,自己不光要打掃教室還要去學校食堂幫忙打飯。
同時,有些家長群已演變為“誇誇群”,為了替孩子在老師面前博得好印象,家長們開啟稱贊、感恩模式,群組內甚至會出現“爭寵”、炫富、爭吵、辱罵等行為。
家長群也是老師的壓力群
事實上,老師的壓力同樣不小。本應是家校溝通橋梁的家長群,無形間成為“壓力群”。不光家長抱怨,老師同樣對家長群有諸多不滿。有老師甚至感慨:自從進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長會!
江西南昌市壹所幼兒園的陳老師,每天花費精力最多的事情就是追著孩子們拍攝短視頻。“從孩子進園到放學,從教室裏到教室外,我幾乎是跟蹤拍攝,壹天要在家長群發至少10個短視頻,讓家長們了解孩子的情況。”
還原家長群“本來模樣”
為了避免家長與老師的雙重苦惱,不少地方的學校開始“自立規矩”。例如,班主任在群裏規定,群內只發學校公告和班級通知,絕不就個別學生情況在群裏做討論。
大連壹幼兒園更為明確,直接在家長群中設立9條規定。其中明確了老師和家庭溝通的時間,並特別說明,切忌在群中發送奉承拍馬的內容。
《實施意見》***出臺20條重點舉措,從規範中小學生作業管理、推進課後托管服務、促進教師回歸教書育人主業、推進教育管理機制改革等工作上全面發力,切實減輕有損中小學生身心 健康 的過重學業負擔,促進中小學生 健康 成長。
原則上不得通過微信、QQ群布置學科作業,將記錄作業的權利和能力還給學生,同時要將高質量、高效率完成作業作為學生能力的壹個重要方面進行培養。
積極倡導學生身心 健康 優先於學業成績的觀念,保證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少於10小時,初中生不少於9小時,高中生不少於8小時。
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義務教育學校不得布置學生難以完成,形似給學生布置,實則給家長布置的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嚴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學生成績和排名。小學所有年級均不得將小報、視頻制作布置為家庭作業,確需由學生制作的小報應在學校由教師輔導完成。
堅持自願參加的原則,中小學校開展校內托管服務時間原則上由1小時延長至1.5小時,具體托管時間可由學校征求家長意見後自行確定,但最晚不得超過18:30。
對於這個通知,很多家長表示:早盼著這壹天了……
但同時也有家長反對,認為不批改作業,怎麽知道孩子學習差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