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描寫隆昌古牌坊的詞語

描寫隆昌古牌坊的詞語

1.寫隆昌石牌坊的作文500字

隆昌石牌坊建造於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至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的49年間,歷經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四個朝代。其建築格式大多為四柱三門三重檐、五滴水、三開間牌樓式清石仿木結構建築,總建築面積560平方米左右。牌坊南北向古驛道延伸盡頭為界,東西向以石牌坊兩側向外延伸15米為界。從北到南分別是:郭陳氏節孝牌坊、禹王宮山門牌坊、鋤莠安良碑、牛樹德政牌坊、孝子總牌坊、劉光第德政牌坊、肅慶德政牌坊、郭玉巒功德牌坊、舒承是百歲牌坊、節孝總牌坊、除暴安良碑、政通人和碑、李吉壽德政牌坊、覺羅國歡德政牌坊、郭王氏功德牌坊等。

昌石牌坊在全國的石牌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史學專家到隆昌考察後認為與全國各地的石牌坊相比,隆昌石牌坊具有三大特點。

歷史久遠,保存完好

隆昌石牌坊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集中在隆昌縣城南、北兩關的千年古驛道上,為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至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間“奉旨”建造,距今已有五百余年歷史。現存的石牌坊多為清代修建,明代石牌坊只余壹座。

數量多,雕刻精美

隆昌現存石牌坊17座,其中主要的13座呈念珠狀坐北向南壹字排列,位於巴蜀古驛道隆昌縣城南北兩端的驛道中央,其余4座則散布於縣內響石、石燕橋及漁箭三鎮。

隆昌石牌坊群大多為四柱三門三重檐五滴水石質牌樓式建築,平均面闊9米,通高11米,坊間距離最近處僅10余米。

隆昌石牌坊無壹例外雕刻了許多歷史故事和傳說,並刻有上佳楹聯。壹座石牌坊不僅反映出隆昌當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而且反映了隆昌文化、藝術狀況和當地民風民俗,積澱和蘊涵著華夏文明精髓,是集哲學、歷史、數學、文學、力學、建築學、美學為壹體的明、清建築精粹,具有很高的科學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由此,隆昌縣2005年3月被中國鄉土藝術協會命名為“中國石牌坊之鄉”。

牌坊種類齊全

隆昌石牌坊種類繁多,計有德政坊、百歲壽坊、功德坊、節孝坊、貞節坊、山門坊、鎮山坊、嵌瓷坊等九個種類。這些牌坊從政治、經濟、社會、倫理、文化、藝術等方面全面反映了明清時代隆昌的狀況,無疑是研究隆昌歷史文化發展與傳承的重要依據。

2.有人知道隆昌的古牌坊嗎

四川省隆昌縣是中國的“古牌坊之鄉”,現存有大小牌坊17座,遍布於隆昌城鄉,其中13座呈念珠狀由北向南壹字排開。貫穿這13座牌坊的是長約壹公裏的千年巴蜀古驛道,這些牌坊是在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到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期間奉聖旨修建的,最久的距今已有500年歷史,分為德政坊、節孝坊、功德坊、貞節坊、孝子坊、百壽坊等。樹牌坊是古代王朝、官吏為宣揚其政治主張、道德倫理、整飭吏治、淳化民風的壹種特有形式。

隆昌牌坊群內容廣泛、記載詳實,堪稱為壹部“立體的史書”,而且保存完整、造型精美、雕刻細致,是集哲學、歷史、宗教、文學、美學、力學為壹體的明清建築精粹,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審美價值。這些牌坊都是由當地產的青石建造,最長的石柱高過10米,且為整塊條石,500年前在沒有大型運輸機械和吊裝設備的情況下,這些石柱是如何搬運、樹立起來的,這又是如同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壹般的謎。

據隆昌縣誌記載,古代南北朝至隋唐時期以來,隆昌縣因地理環境得天獨厚,壹直是商賈雲集、文人輩出的地方。隨著時間的推移,壹些官吏或當地頗有建樹的名流,為了給後人留下「萬古美名」或「揚善除惡」的理念,紛紛豎牌立坊。壹些商人名儒也極力效仿,拿出金銀立下壹座座「孝道」、「善美」、「清廉」牌坊。

在明清年間,隆昌的孝子牌坊、功德牌坊、德政牌坊、百壽牌坊等個性突出的各式各類牌坊近 70座,其數量、規模、工藝、門類堪稱中國之冠。

由於牌坊修造、雕刻、撰文都極其講究,因此,牌坊的高、精、理更顯突出位置。高,指牌坊要氣勢、並有高大勝人之感;精,是雕刻工藝精到、獨特且用石講究;理,是牌坊上刻寫的文字頗具深邃的思想內涵、有高深的文化、生活哲理。

隆昌在古巴蜀也是川、陜、雲等地的陸路通道的中心,俗稱古驛道。因此,為了展現牌坊這壹獨特的文化,眾多建牌立坊者便選擇了在古驛道這必經之路。也正如此,時至今日古驛道上的牌坊群成了今日的牌坊文化走廊。如今的隆昌石牌坊,大多集中在縣城南北二個地方,現存僅有十七座。為了將這中華珍貴歷史實物妥善保存,去年,隆昌牌坊已被正式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四川成都乘高速公路汽車,只要幾個小時便抵達隆昌,隆昌如今是壹座繁華、熱鬧的縣城。

座座丈余高的石牌坊,多為四柱八門重檐建造。每座石牌坊的正門上面分別刻有不同的碑文。上下、左右兩側也分別刻有善長芳名、立坊年代以及象征「善」、「福」、「壽」等浮雕。

如座落在縣城北面的節孝石牌坊,牌坊所表彰的是壹名郭氏婦女,她二十三歲喪夫,為了讓九泉之下的丈夫瞑目,她辛勤操勞,將兩個兒子哺養成人。兩個兒子不負母親厚望,奮發讀書,雙雙中舉,在清朝道光十八年間(公元 1838年),縣府將郭氏婦女為夫盡孝終身的事跡奏請朝廷獲準,建郭氏節孝坊。

壹座座牌坊,無論是孝子坊或是功德坊、節孝坊,上面鐫刻著神形逼真的人物、花鳥等圖案。每座牌坊左右方依照年代、人物輩份,闡述牌坊的典故和傳說。這對於研究和了解明、清時代的巴蜀文化、民俗、經濟,無疑是活史料。7座石牌坊有著 17個動人的故事。高大的牌坊,栩栩如生的雕像,在青石映襯下,令遊客心潮起伏,恍若隔世。

目前,在中國其余省份,也偶見牌坊,但隆昌石牌坊群呈規模、分類別的出現,且建造工藝精致、寓意深遠,這在全國是罕見的。隆昌牌坊群,使我們領略到中華智能光芒。它繼續激勵著後人,用勤勞的雙手和凝聚的力量振興中華。

3.描寫貞節牌坊的句子

摘抄幾段如下:

1、壹座牌坊,就是壹段歷史;壹座牌坊,就是壹個故事!牌坊不僅是壹種裝飾和模式語言,也承載著壹個個動人的故事,埋藏壹段段後者的歷史,蘊含著壹種獨特的文化精神,是中華文化的象征之壹。

2、因為壹個人,沈睡百年的隆昌石牌坊活了。因為壹本書,穿越時代的隆昌石牌坊火了。這不是神話傳說,而是每壹個隆昌人都能見證的身邊故事。

3、生在隆昌縣,長在牌坊街的我,小時候常常光著腳丫踩著驛道上的青石板,圍繞在牌坊腳下嬉戲,刮風下雪,觸摸到石牌坊是冰冷冰冷的。

4、今生今世不會忘記閣雅石牌坊,閣雅石牌坊也不會忘記那位翩翩少年——長著圓圓腦袋、穿著土布無領學生裝、常常兀自站立於石牌坊下呆呆地舉頭凝望好久好久而壹言不發的情景,不知道他在想些什麽?不知道他內心迷戀些什麽?也許,在這部立體的史書面前,那位少年有些失落,有些迷惘,有些醉態,有些癡狂。

4.隆昌古牌坊是怎樣形成的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隆昌石牌坊坐落在隆昌縣城南、北兩關的千年古驛道上,為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至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間“奉旨”建造,距今已有五百余年歷史、素有“立體史書”之稱。

隆昌石牌坊現存17座,其中主要的13座呈念珠狀坐北向南壹字排列,位於巴蜀古驛道隆昌縣城南北兩端的驛道中央,其余4座則散布於縣內響石、石燕橋及漁箭三鎮。隆昌石牌坊群大多為四柱三門三重檐五滴水石質牌樓式建築,平均面寬9米,通高11米,坊間距離最近處僅10余米。

牌坊沈澱和蘊涵華夏文明精髓,是集哲學、歷史、數學、文學、力學、建築學、美學為壹體的明、清建築精髓,具有很高的科學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隆昌縣2005年3月被中國鄉土藝術協會命名為“中國石牌坊之鄉”。

中國石牌坊之鄉隆昌 在中國西部﹐有壹個堪稱國寶的石牌坊之鄉。壹座座氣勢雄偉﹑雕刻精美的石牌坊﹐其蘊存的寓意加之小城那濃郁﹑奇特的文化氛圍﹐身臨其境中﹐壹種恍若隔世之感會浸透妳的全身﹐妳會對中國古老文化藝術和植根於民族之中的精髓發出由衷的贊嘆…… 隆昌﹐中國四川盆地中南部的壹個小縣城﹐是古巴蜀交通的「中轉站」﹐今天﹐她依然是聯通四川成都﹑重慶的中樞。

據隆昌縣誌記載﹐古代南北朝至隋唐時期以來﹐隆昌縣因地理環境得天獨厚﹐壹直是商賈雲集﹑文人輩出的地方。隨著時間的推移﹐壹些官吏或當地頗有建樹的名流﹐為了給後人留下「萬古美名」或「揚善除惡」的理念﹐紛紛豎牌立坊。

壹些商人名儒也極力效仿﹐拿出金銀立下壹座座「孝道」﹑「善美」﹑「清廉」牌坊。 在明清年間﹐隆昌的孝子牌坊﹑功德牌坊﹑德政牌坊﹑百壽牌坊等個性突出的各式各類牌坊近 70座﹐其數量﹑規模﹑工藝﹑門類堪稱中國之冠。

由於牌坊修造﹑雕刻﹑撰文都極其講究﹐因此﹐牌坊的高﹑精﹑理更顯突出位置。 高﹐指牌坊要氣勢﹑並有高大勝人之感﹔ 精,是雕刻工藝精到﹑獨特且用石講究﹔ 理﹐是牌坊上刻寫的文字頗具深邃的思想內涵﹑有高深的文化﹑生活哲理。

隆昌在古巴蜀也是川﹑陜﹑雲等地的陸路通道的中心﹐俗稱古驛道。因此﹐為了展現牌坊這壹獨特的文化﹐眾多建牌立坊者便選擇了在古驛道這必經之路。

也正如此﹐時至今日古驛道上的牌坊群成了今日的牌坊文化走廊。如今的隆昌石牌坊﹐大多集中在縣城南北二個地方﹐現存僅有十七座。

為了將這中華珍貴歷史實物妥善保存﹐去年﹐隆昌牌坊已被正式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四川成都乘高速公路汽車﹐只要幾個小時便抵達隆昌﹐隆昌如今是壹座繁華﹑熱鬧的縣城。

我們走過縣城亮麗﹑繁華的街道﹐僅幾十分鐘﹐便來到了頗具千年滄桑歷史感的大青石鋪就的古驛道。壹排排依次排列﹑高大挺拔的石牌坊﹐吸引了我們的視線。

壹座牌坊壹個故事 座座丈余高的石牌坊﹐多為四柱八門重檐建造。每座石牌坊的正門上面分別刻有不同的碑文。

上下﹑左右兩側也分別刻有善長芳名﹑立坊年代以及象征「善」﹑「福」﹑「壽」等浮雕。 如坐落在縣城北面的節孝石牌坊﹐牌坊所表彰的是壹名郭氏婦女﹐她二十三歲喪夫﹐為了讓九泉之下的丈夫瞑目﹐她辛勤操勞﹐將兩個兒子哺養成人。

兩個兒子不負母親厚望﹐奮發讀書﹐雙雙中舉﹐在清朝道光十八年間(公元 1838年)﹐縣府將郭氏婦女為夫盡孝終身的事跡奏請朝廷獲準﹐建郭氏節孝坊。 郭氏婦人的故事﹐在今天看來﹐同樣具有現實意義。

在緊鄰節孝石牌坊的德政牌坊引起了我們註意。此牌坊為民眾***同集資修造而成﹐為的是表彰清朝鹹豐年間(公元 1856年)時任隆昌知縣的肅慶﹐為官期間為民辦事且清政廉潔﹐當地百姓為了頌其功績﹐自願捐出銀錢﹐修造了德政坊。

壹座座牌坊﹐無論是孝子坊或是功德坊﹑節孝坊﹐上面鐫刻著神形逼真的人物﹑花鳥等圖案。每座牌坊左右方依照年代﹑人物輩份﹐闡述牌坊的典故和傳說。

這對於研究和了解明﹑清時代的巴蜀文化﹑民俗﹑經濟﹐無疑是活史料。 在縣城南北方的牌坊群裏﹐我們驚奇地發現有的牌坊正門上書刻的「樂善好施」的「善」字沒有中間兩點。

隆昌文化館的李光輝向我們解釋說﹐「善」字沒有中間「兩點」﹐是表明善事永遠做不完。平凡的「善」字﹐給了我們諸多有益的啟示。

17座石牌坊有著 17個動人的故事。高大的牌坊﹐栩栩如生的雕像﹐在青石映襯下﹐令遊客心潮起伏﹐恍若隔世。

距隆昌縣牌坊群十多公裏處的雲頂寨﹐是壹個有名的小場鎮。隆昌歷來以盛產麻布聞名中外。

在雲頂寨﹐至今不少人家仍手工生產麻布﹐其原始的織布機和繁雜的操作程序﹐引得眾多省外人好奇。 小城充滿神奇雲頂寨早在明朝洪武年間由郭氏家族建立﹐歷經三個朝代﹐傳二十九世﹐郭氏家族鼎盛時期時﹐寨主幾乎稱雄壹方。

不僅建有防範嚴密的寨墻﹐且有兵丁守護﹐並開有煤礦﹑酒廠﹐全寨有莊園四十八座。 郭氏家族是否在隆昌縣內建造牌坊﹐此已無法查證。

但在隆昌縣眾多牌坊群中﹐縣城南面的功德坊是為郭玉巒建造。據說他在清朝道光年間任忠義大夫時﹐購得千余畝良田﹐其所收租金大多用於為百姓謀福利上﹐其救貧扶困之舉得到首肯﹐後為其建立功德牌坊以示表彰。

與此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