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周恩來20年後回延安見壹破舊窯洞說:要尊重歷史,把牌子掛上去

周恩來20年後回延安見壹破舊窯洞說:要尊重歷史,把牌子掛上去

(說 歷史 的女人——第1545期)

被迫離開瑞金,紅軍在經歷艱辛漫長的長征到達陜北之後,中***的領導人就在延安建立起新的革命根據地,開始了漫長的革命鬥爭 歷史 時期。延安,在很長壹段 歷史 時期內,成為中國新的革命聖地,在這裏留下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諸多領導人工作和生活過的印跡。在這裏,他們領導了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

——引子。

壹:為了國際外交事務,周恩來決定回延安。

1973年,越南總理範文同來華訪問,但是越南代表不是無緣無故來的,而是帶著要求來的,這要求便是希望中國能夠給予越南更大的援助計劃,張口就是壹個高達81億元人民幣的要求。這對於當時也比較困難的中國而言,是非常不合理的,因此經過雙方談判之後,把這個對越援助計劃的金額暫定為25億元。因為差距比較大,越南代表心裏落差可能比較大,所以雙方就壹再談判,在這期間,周恩來總理已經身患重病,但依然帶病陪著談判,並且最後經過努力,說服了越南代表。

援助協議簽字結束後,依照正常的慣例,外國代表在北京談完公事後,會被安排去中國各地參觀。對於越南代表,也自然不能例外。但是周恩來總理在安排參觀之地的時候,經過深思熟慮,他為越南代表選了壹個地方,便是中國革命聖地延安。

那麽為何要安排越南代表去參觀延安呢?原因有兩個:壹個是為公事,壹個是為私事。

為公是因為越南代表來華索求援助“獅子大開口”,令周恩來心裏不快,所以就想讓越南代表看看中國西部,尤其是延安,這些落後的地區貧窮之真實面貌。在國際外交中,這些表示是有其潛臺詞的,那就是中國對越所施行的國際主義援助——經過談判後的金額,也不是憑空而來,而是中國老百姓勒緊褲腰帶省吃儉用節省下來的,這每壹分錢都來之不易。他要用事實,讓越南代表明白中國的援助之誠意和不易。

為私是因為自新中國成立之前離開延安後,再也沒有回去過延安。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百廢待興,身為總理,事務繁忙,連睡覺都是緊張的,所以自然無暇故地重遊。但是到1973年的時候,周恩來總理的身體,因為勞累過度,出現了非常嚴重的病癥——在1973年3月,周恩來因為紅血球增多剛做了手術,但是僅僅過了兩個月,在該年5月周恩來從廣州回來的時候,因為勞累過度,尿液裏再次出現了紅血球。在6月份會見越南外賓之前,他在衛生間刮胡子竟然靠著墻睡著了,其工作勞累和身體 健康 之下降,日益嚴重,其身邊的工作人員發現周恩來總理似乎是壹月之間瞬間蒼老了!

因為疲倦和疾病,導致周恩來在和越南外賓談判的時候,身體精力不支,無奈之下便讓服務人員給他熱毛巾,擦拭額頭和眼窩,而且是10分鐘左右就要換毛巾擦拭壹次。

根據記錄,當時為周恩來總理換毛巾的兩位姑娘,因為不斷擰用開火沖過的毛巾,把手掌都擰出了水泡。那次談判,時間極長,壹下從夜裏兩點,說到旭日東升。

談判順利結束的時候,周恩來總理在離開會議室之前,專門走到那兩位擰毛巾的服務人員面前,伸出手要跟她們握手——周總理的偉大之處就在於此,他從來不會忽略和忘記每壹個人,哪怕是身份低微的小人物,都能平等地給予非常真誠的關懷和充滿誠意的謝意。但是當周恩來總理伸出手要跟她們握手表示“辛苦了”時,那兩位服務人員卻沒有伸出手,她們倆拒絕了——因為她們怕周總理在握手時會發現她們受傷的手,那樣總理又會為她們的手擔心和歉意的,因為在那壹夜談判裏,她們知道總理更為辛苦——周恩來總理為人民所愛戴,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是總理用自己的博大的愛換來的。這種情況,在周恩來總理再次回到延安故地的時候,會有更加明顯的表現。

在1973年6月9日,周恩來總理陪同越南代表來到了延安,不過當時周恩來總理對於來到延安之地,他用了壹個字來表達這趟延安之行,即“回”。他說回到了延安。對於中國人而言,都知道這個字的含義,那就是“回家”!周恩來總理是延安當做了家,所以才用了“回”這個字。

此外,周恩來總理在該年回到延安,其實對於延安還是很有重大意義的,因為周恩來總理是建國之後,唯壹壹個高層領導人重回延安的。

周恩來重回延安,非常激動,他對警衛局的同誌說:

……延安,我已經20多年沒有回來過了,這次回來,我要多看看……

因為闊別多年,回到“故鄉”,周恩來總理特別開心,雖然當時已經身患重病,但他依然執意要去看看當年生活和戰鬥過的地方。他主要去了兩個地方:

第壹個地方是寶塔山。

剛到延安,在延安所安排住地吃了午飯,(此時,越南代表被安排到別處參觀)周恩來總理連午休都來不及,就懷著急切的心情,在有關同誌的陪同下,來到了寶塔山——可能太久了,對於“故鄉”的思念之情格外強烈,他幾乎是迫不及待地來到古塔下面,認真地看,壹圈又壹圈地走著看,最後來到壹塊紅木牌之前,他駐足細看,並且壹個字壹個字地念了起來。身邊的人也覺得十分好奇,不知道總理在看什麽,紛紛湊過來看,原來周恩來總理在念的那塊木牌上,刻的竟然是——1949年,位於北京的黨中央給延安政府的壹分復電文件的全文內容。

看罷電文,周恩來總理擡起頭說:

黨中央在延安13年啊……

周恩來總理在寶塔山還見到了很多群眾,老百姓紛紛跑去跟總理握手、說話,周恩來總理非常親切地和大家交流、聊天之後,才離開。

第二個地方是棗園。

周恩來總理回到延安去的第二個地方就是延安棗園。

棗園對於周恩來總理有著特殊的感情,前面總理已經說了,黨中央在延安13年,而主要的領導人都住在棗園上面的壹排窯洞裏——他們在這裏生活、開會、處理政務、軍務、外交事務等各項重要工作,領導中國***產黨最終走向了勝利!

因此,周恩來總理來到棗園的時候,是帶著非常特殊的感情的。如果說延安是故鄉,那麽這壹排房子就是“故鄉中的家”了。所以,周恩來總理在看壹排窯洞的時候,他不是壹眼看去,而是把窯洞壹個壹個挨著去細看的。如此細看,如同走在回憶的路上壹樣。尤其對於重病中的周恩來而言,這種故地重遊所帶來的回憶,就更加可貴了。

或者說,其實周恩來總理自己心裏也很清楚,自己的病情非常嚴重,許多事情是只能做壹遍的、看壹遍的,沒有機會和時間來第二遍的。故此,他走在每個窯洞裏,都是細心察看,深情回憶。

從毛澤東住過的窯洞到自己住過的窯洞,壹路走去,他仿佛走在回憶的路上。但是忽然,在壹座窯洞前面,他充滿回憶的幸福表情,忽然凝固住了。

二:周恩來20年後回延安見壹荒蕪院子破舊窯洞說:要尊重 歷史 ,把牌子掛上去。

周恩來總理的表情凝固,是因為在看前面的窯洞時,每壹個窯洞都保存得十分完好,窯洞前面的院子也收拾得十分幹凈整潔。並且,窯洞當時住的是誰,窯洞前也都掛著“老主人”的牌子,上面寫著名字。但是在這座窯洞前,周恩來總理沒有看到那些牌子、名字、參觀的群眾,只見壹座荒蕪的院子,雜草叢生,以及缺乏養護的破敗,仿佛被遺忘了,滿眼都是難言的荒蕪與無盡的蒼涼。

講解員走到這裏時,也不對這所院子進行講解。

周恩來總理表情沈重,停了片刻,解開襯衣脖子那裏的紐扣。眼睛看著這所窯洞的門窗上結滿了蜘蛛網,他想說話,但是他的喉結滾動了壹下,把話咽了下去。

又過了好壹會兒,他才跟和大家繼續往前走,但是他的臉上再也沒有笑起來,或者說即便他笑,但那笑的下面明顯掩藏著某種沈悶的情緒。往前不遠,講解員指著壹座房子說:“這是周恩來秘書住過的房子。”

但是有著超強記憶力的周恩來總理立即糾正道:“這是陳伯達住過的房間。”他頓了壹下,接著說:

是誰住過,就是誰住過,要尊重客觀 歷史 。

實際上,他身邊的貼身工作人員,壹聽就明白,這是周恩來總理剛才在那個荒蕪的窯洞前面想說的話,但是他當時忍住沒說,但在聽到講解員的錯誤時,他忍不住借機說了出來。

這件事,是周恩來總理回到延安遇到的唯壹的壹件不開心的事。

下午,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周恩來總理專門把紀念館的負責人喊來,鄭重其事地專門說了壹件事,他說:

妳們的紀念館裏陳列的只有毛澤東、朱老總、任弼時、陳雲和我的照片,這只是中央領導人的壹部分人,還有許多當時的領導人,如劉少奇、鄧小平,還有許多老帥都沒有。紀念館是 歷史 的記載,要符合客觀 歷史 。今天上午,我看見棗園裏劉少奇的窯洞沒有牌子,為什麽不掛個牌子?現在不能連 歷史 都不要了嘛!

當時正處於特殊 歷史 時期,周恩來總理的話,令在場的人都格外驚訝,他們想說那個什麽,但是周恩來總理早已從他們臉上的表情看出了他們心裏的話,繼續嚴肅地說道:

***產黨人要尊重 歷史 。

——這是壹句擲地有聲的話,必將回蕩在 歷史 的時空裏。

工作人員按照周恩來總理的指示,把劉少奇窯洞的牌子掛了上去!

這件事,雖然只是壹件掛牌子的小事,但在當時的 歷史 背景下,卻是壹件大事。當時周恩來總理的疾病正折磨著他的身體 健康 ,但是在如此境況之下,他依然秉承著公正之心,盡力解決問題,保護更多人。他的所作所為所言所語,令在場的所有人,都暗暗為之贊佩,這也使得大家對周恩來總理的愛戴之情更為厚重。

其實,周恩來總理在關心國家大事的同時,時刻都沒有忘記老百姓。比如這次回到延安,他始終放在心頭的第壹件大事,便是延安老百姓是否吃得飽、是否穿得暖、是否住得安心。他當時病情十分嚴重,但是依然帶病開會,但因當時的特殊 歷史 現狀,他不能做太做工作,只能對延安的領導下死命令,讓他們努力抓生產,要想法設法帶領延安老百姓改變貧窮的生活現狀。

當夜開完會淩晨壹點,大家都離開了周恩來總理的房間。但是那夜,周恩來總理並未在大家離開後就休息,而是壹直在工作,直到淩晨3點,他才放下工作,關了燈,進入休息。

1973年6月10日,周恩來總理離開了延安。

這次,他回延安的時間很短,但是卻給延安人民帶去了巨大的溫暖。

當周恩來總理在離開的時候,送行的延安人民眼裏含著淚水、揮動著手,大聲喊著“希望總理再回延安”!這句話讓周總理的眼淚不由落了下來——因為周恩來總理非常清楚自己的病情,他知道自己很可能再也回不來了!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周恩來總理的病情日趨嚴重,他外出的機會越來越少,他將會被病魔困頓於醫院的病房和床榻。(有關周恩來總理晚年生病的具體情況,見文章《周恩來最後兩年,大小手術13次,體重僅61斤,臨終前想見三人》)

就這樣,周恩來總理在20年後回到延安,再離開時,卻成永別!

(文/說 歷史 的女人·綠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