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箭12詳細介紹
思想終於轉彎,看來紅箭12先進反坦克導彈要批量列裝壹線部隊
瀚海狼山建議,先進的便攜式反坦克導彈應該批量列裝到壹線作戰連隊,對此仍然有人有不同意見,說單純步兵觀瞄能力不行,給他們導彈也用不好。這種說法,基本仍然是坐在辦公室裏想象戰場的說法。
實際情況是,戰場環境復雜,戰況瞬息萬變。在壹線的步兵,觀察瞄準能力,更直接更準確。後方的專門觀察設施,甚至包括專用偵查飛機甚至衛星系統,可以觀察很大的戰場範圍,也可以做出宏觀的判斷。但是對局部戰場的微觀細節的實時反饋,遠沒有在壹線的步兵來的那麽直接。
在短兵相接的戰場上,用來打擊敵人坦克的機會不到10%,但是打擊火力點、其他裝甲車輛,或者敵營連級別指揮部卻是隨時都會遇到的戰鬥。而對這些目標,120火箭彈並不是每次都合適。尤其是打擊戰場移動目標,如果距離在200米之外,用無制導的火箭彈去打,基本就是賭博。直接命中的機會不到5%!
壹旦發射火箭彈,也就同時暴露的自己。而200米的距離,完全在對手狙擊手作戰的理想範圍內,是非常危險的。即使打固定火力點,用火箭彈直瞄,壹旦距離超過300米命中率有同樣不到30%。因此120火箭彈理論上800米的射程,實際作戰很難超過300米。
可能連續發射多枚,暴露了自身發射陣位,也未必能命中敵目標。這都是戰場實踐下來必然會有的情況。其實早在兩山L戰期間,我軍就有用紅箭73反坦克導彈,打擊敵炮兵觀察哨和連級指揮所的戰例。
連續發射導彈十幾發,最遠打擊距離超過2000米,基本是壹發導彈就端掉敵人壹個點,效果極佳。甚至有壹發導彈鉆入敵連級指揮部的工事再爆炸,壹發就炸死對手十多人,總體命中率高達95%以上。若是用身管火炮或者大口徑迫擊炮達到壹樣的殲滅效果,那麽發射炮彈上千枚也未必奏效,實際並不省錢。至於單兵火箭彈,則根本不夠射程。
因此瀚海狼山認為,120火在壹線連隊中裝備的再多,也只是300米距離之內有效,300米之外到2000米之間,有巨大的火力空白區。而這個距離上,壹線步兵看的見卻打不到是壹個大問題。
呼叫營以上火力支援的效率並不高。而且很容易被對手火力反突擊。因此為壹線連隊批量裝備便攜式反坦克導彈,勢在必行。壹個連裝備4發左右的輕便導彈,效果絕對不亞於裝備40發120火箭彈。
看來陸軍的思維也正在轉變。公開采購自尋的輕型反坦克導彈武器系統性能鑒定試驗運動靶保障設備,說明可能壹款輕型自尋的反坦克導彈已經進入部隊。既然是自尋的,說明這款導彈可以發射後不管,自動追蹤和打擊坦克等裝甲運動目標。
我們現在的紅箭12,早就有和標槍壹樣的全自動反坦克性能,破甲深度還在標槍之上,壹直被認為價格太貴,只出口自己沒大規模列裝。招標采購專用靶子,於是有人認為這是新研發了壹種比現有的自尋的紅箭12反坦克導彈價格更便宜的新導彈。
其實這種想法,明顯還是“省錢的思維慣性”在作怪,采購靶子,其實大概率就是紅箭12要正式列裝,雖然早就定型了,但遲遲壹直沒正式批量采購列裝。嫌紅箭12太貴,終於轉過彎來,並且想清楚該怎麽編配應用這種昂貴的自尋的單兵反坦克導彈。猜測紅箭12的攜帶方式可能有兩種,壹種是純粹徒步攜帶,適合山地作戰。
陸地機動的大兵團,安裝於步兵戰車之上,作為步兵戰車的車載武器使用,這樣就抵消價格昂貴的缺點,也減輕了步兵的行軍負擔。車載紅箭12提供快拆功能,必要時,下車步兵可根據需要快速拆下紅箭12,成為單兵反坦克導彈,支援徒步山地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