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新型實體企業效能,京東、京東方、海信的“以實助實”探索
“與平臺企業不同,京東是壹家同時具備實體企業基因和屬性、擁有數字技術和能力的新型實體企業。京東根植於實體經濟,成長於實體經濟,服務於實體經濟,無論是在鄉村振興中,還是為大型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中小微企業降本增效,京東都取得了很多‘以實助實’的豐碩成果。”
近日,在瞭望智庫召開的“產業為本、數字為翼、以實助實”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線上研討會上,京東集團副總裁曾晨開宗明義,分享了京東對新型實體企業的理解。
新型實體企業新在何處?
眾所周知,實體經濟是壹國經濟的立身之本。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在全新的 科技 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下,實體經濟正在經歷壹場深刻的變革升級。瞭望智庫研究院執行院長熊湘怡認為,在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的發展機遇之下,很多實體企業正在加快推動數字技術與服務要素的深度融合,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壹大批“新型實體企業”正在不斷湧現,他們正以各自的實踐, 探索 出中國新型實體企業的蝶變之路。
作為新型實體企業的代表,京東從創業第壹天起,就以正道成功、合規經營作為立身之本。目前,京東運營著數百萬自營商品SKU,37萬名員工服務著5億消費者,建立起覆蓋全國的供應鏈基礎設施,上千個倉庫總面積超過2100萬平方米,服務觸達超55萬個行政村,92%區縣、84%鄉鎮實現“當日達”或“次日達”。
曾晨表示,京東對物流和自營商品重投入,直接聘用超過25萬名壹線員工,擁有數萬家線下實體門店,涵蓋七鮮超市、京東家電專賣店、京東便利店、京車會、京東大藥房、京東工業品智能零售門店等多種線下業態。從對大量實體業務的全面推進來看,京東與平臺企業有著本質區別。
同時,京東開放自身積累的數字技術和供應鏈能力,為數百萬合作夥伴打開增長新空間。憑借紮實的零售和物流基礎設施、高效的數智化 社會 供應鏈、創新的技術服務能力,京東在服務實體經濟過程中,所創造的 社會 價值遠大於壹些僅限於流量和交易環節、但卻獲取高額利潤的平臺經濟模式。
如果說京東是從傳統零售、物流行業成長起來的新型實體企業,那麽海信則是從傳統家電制造業中成長起來的新型實體企業。談到數字經濟時代給傳統實體企業帶來的機遇,海信中國區副總裁孫建勛感觸頗多:“在實體經濟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的催生下,50多歲的海信已在智慧交通、光通信、精準醫療等高 科技 B2B板塊多面出擊,在傳統家電企業中率先實現高 科技 轉型,為業界帶來了了幾點‘良心’經驗。”
通過多年在技術研發領域持續投入,海信以視頻和圖像處理領域為基石,逐步完成了從超高清傳輸到智能工廠、智慧醫療、智慧城市的產業布局。孫建勛介紹,面向企業市場海信與京東進行商顯領域的“智造”戰略合作,雙方融合各自在數字化和產品力等方面的優勢,面向企業級市場進行商品***建、服務資源打通、營銷互動、企業客戶聯合拓展等深度合作,實現產業鏈的全面升級。
而京東方的產業發展之路,同樣是國內實體經濟創新突破的典範。經過多年的持續研發投入,京東方從0到1鑄就了壹條全球領先顯示之路。京東方在全國10個省市建設了16條半導體顯示產線,是全球第壹大顯示面板企業,從手機、平板、筆記本、顯示器到電視,市場占有率全部穩居全球第壹。全球每4塊顯示屏就有1塊來自京東方。截至2020年京東方的可使用專利達7萬余件,連續5年PCT申請全球前十。
目前,京東方已經打造了“從面板,到模組,到整機到服務”的壹體化產品平臺,提供壹站式的定制服務,使能合作夥伴在五大主流市場及移動支付、 健康 醫療、工業控制、穿戴和零售等細分市場引領行業發展。京東方還建立基於其顯示和傳感核心能力,向半導體顯示產業鏈和物聯網各場景價值鏈延伸的“1+4+N”航母事業群。京東方的發展歷程、技術突破、企業戰略充分體現了中國創新企業的強大實力。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認為,實體企業發展要適應當前中國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要求。京東、海信、京東方,都是比較典型的新業態、新模式和新動能代表,他們貼近市場,有非常強的創新競爭力。
新型實體企業具備實體企業的基因和屬性,能夠深度理解和融入實體運營。同時,其又擁有創新的數字技術和能力,以及擁有豐富的場景化應用,可以通過大量紮實實踐,成為相關領域數字化升級的表率,並全面開放自身能力,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京東、海信、京東方等企業雖然發展路徑不同,但均在這些方面做了有益的 探索 。
“以實助實”,新型實體 企業 向上成長
通過新型數字技術、管理模式、產業生態升級而成的新型實體企業,絕不僅滿足於實現自身企業的成長,更著眼於發揮自身的產業優勢,帶動更多實體企業實現跨越式成長。
作為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京東在發揮新型實體企業增長效能的同時,憑借紮實的零售和物流基礎設施、高效的數智化 社會 供應鏈、創新的技術服務能力,無論是在鄉村振興中,還是為大型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中小微企業降本增效,都做了很多“以實助實”的 探索 和實踐。
面向鄉鎮農村,京東從2016年在河北武邑縣打造跑步雞開始,介入養殖、加工、品牌營銷、物流、技術追溯等環節,陸續打造出遊水鴨、飛翔鴿、遊水魚、跑山豬等標準化的農特產品,形成品牌化的京東扶貧產品矩陣,在全國更多地區復制推廣開來,有效促進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2020年10月,京東提出全面的“奔富計劃”——以京東數智化 社會 供應鏈為基礎,從打造新基建、發展數智農業和物流、建設數字鄉村等方面入手,構建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促進高品質農產品正向循環,為鄉村振興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計劃三年內帶動農村實現10000億產值,帶動更多農民實現***同富裕。
面向大型企業,京東發揮供應鏈與技術服務能力,滿足 汽車 、能源、機械、家電等眾多實體產業數字化升級需求,做“數字大腦”力促提質、降本、增效。
在 汽車 行業,京東圍繞研、產、供、銷、服的全鏈條為北汽集團提供數智化供應鏈服務。在機械行業,京東 科技 為中聯重科打造“泵送機械AI專家診斷系統”,每年為售後團隊節省故障排查時間4200小時、為研發團隊節省電話支持時間2000小時,單次設備維修時間縮短了20%以上。
此外,超過1000家制造企業通過京東打造C2M反向供應鏈,從消費者差異化需求出發驅動生產,不僅提升了新品開發能力,也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定制化需求,有利於推動消費升級和制造業轉型。未來三年,京東將為超過10000家制造企業打造C2M反向供應鏈。
京東的供應鏈連接著全國300多個城市數百萬中小門店,以及超過180個產業帶的制造工廠。對於社區超市、花店、藥店、汽修店、五金店等,接入京東供應鏈後獲得在選品、物流、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做好到店生意的同時,拓展店鋪的線上運營能力實現增收。對於產業帶的制造工廠,通過京東“廠直優品計劃”降成本、拓銷路,獲得包括技術、金融、物流等在內的系統化解決方案。
2020年,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聯合京東發布了全國性中小企業服務行動——“滿天星計劃”,在全國各地啟動“壹城壹策”式專項服務,截至今年6月已覆蓋全國26個城市,支持近25萬家中小企業復工復產。
同樣基於多年的產業深耕,京東方在產品與工藝研發、供應鏈管理、生產、制造、銷售與運營管理、信息化體系建設和數據運營與管理等領域積累了非常豐厚的行業經驗和knowhow,擁有超過1000個專業平臺,並且現在把它提煉總結出來,再結合行業趨勢,在去年5月份正式推出京東方的工業互聯方案。該平臺能夠為合作夥伴提供包含研發、供應鏈、制造、運營在內的全方位支持。在壹個案例中,京東方通過其工業互聯網平臺幫助某工廠,成本降低了20%以上,整體生產效率提升25%以上,整體的交付能力將提升30%以上。京東方憑借其在半導體顯示器件領域的運營經驗和理解,以及在顯示、傳感器、大數據、AI等方面的技術積累,將為眾多行業合作夥伴提供智慧傳感交互、定制開發、營銷運營等商業模式創新支持。
“海信在內部常說壹句話,大企業就要頂天立地。大企業要積極投身到數字化融合升級中,用自身發展助力上下遊實體企業。”孫建勛介紹,海信所從事的家電產業產值大、產業鏈長,上下遊配套和關聯企業眾多,僅在青島壹地就直接關涉到300多家上下遊配套企業。海信積極發揮“鏈主”企業的主動性,為山東和青島本土核心產業的發展做“加法”。利用已有的數字化優勢和在智慧家庭、智慧社區、智慧城市領域深耕20余年的經驗,手握近2萬件新基建相關專利,海信正在助力青島成為全球首個全業態、全場景、全智能的“智慧新生活之城”。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認為,做強實體經濟,橫向降本增效、縱向提質升級,這不僅需要實體產業在轉型中提升價值鏈,也需要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催生的新型實體企業來“助攻”。京東本質上是壹家新型實體企業,“以實助實”的舉措切實提高了全要素生產率,為業界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新型實體企業不斷湧現,將推動政策與制度創新,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
實體經濟強則國強。面向未來的全球化競爭格局,國內實體企業正在搭上產業數字化快車,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與生態***建。以數字技術與能力武裝起來的中國新型實體企業,將與產業生態***同成長,成為推動中國經濟高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澎湃動力。
本文源自金融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