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我獨醒的前壹句是什麽

我獨醒的前壹句是什麽

“我獨醒”的前壹句是眾人皆醉。完整的壹句是“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出自屈原《楚辭·漁父》。《漁父》出自《楚辭》,東漢文學家王逸認為:“《漁父》者,屈原之所作也。”是屈原在被流放後,政治上被危害,個人人生遇到了壹種困頓,處在困惡之境下創作出來的作品。

原文節選: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白話譯文: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邊上遊蕩。他沿著江邊走邊唱,面容憔悴,模樣枯瘦。漁父見了向他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麽,為什麽落到這步田地?”屈原說:“天下都是渾濁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汙),世人都迷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漁父說:“聖人不死板地對待事物,而能隨著世道壹起變化。世上的人都骯臟,何不攪渾泥水揚起濁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為什麽想得過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讓自己落了個放逐的下場?”

賞析:

全文中的人物有兩個——屈原和漁父。全文采用對比的手法,主要通過問答體,表現了兩種對立的人生態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全文四個自然段,可以分為頭、腹、尾三個部分。文章以屈原開頭,以漁父結尾,中間兩個自然段則是兩人的對答,處處體現了道家的哲學思想。其中“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的思想對後世道家道教影響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