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艾灸的神奇功效和作用有哪些

艾灸的神奇功效和作用有哪些

艾灸的主要成分艾絨已經是壹種治病的中藥,而在艾條燃燒的過程中,有效成分透過皮膚進入到人體,達到治療疾病的作用!艾灸就是這麽神奇。下面就由懂視小編為大家介紹下艾灸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艾灸的功效和作用局部刺激作用

針灸是壹個特定的部分,基本的火災中人的刺激來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第壹個溫暖的地方,火的激勵機制。正是這種溫熱刺激,使局部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充血,改善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緩解和消除肌肉痙攣,使局部皮膚組織的代謝能力,促進炎癥,粘連,滲出,出血等病理產物大吸收;也可引起大腦皮層抑制的擴散性物質,減少興奮性神經系統,發揮鎮靜,鎮痛作用;同時,熱療能促進藥物的吸收。

經絡調節作用

經絡學說是祖國醫學重要內容,也是灸療的理論基礎。

艾灸湧泉穴相協調的,這種相互協調關系,主要是靠經絡的調節作用實現的。現代研究表明經絡腧穴具有三大特點:

1.經絡腧穴對藥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樣艾灸方法選擇壹定的腧穴與壹般的體表點,其作用是明顯不同的。

2經絡腧穴對藥物作用的放大性經絡並不是壹個簡單的體表循行路線,而是多層次、多功能、多形態的調控系統。在穴位上施灸時,影響其多層次的生理功能,在這種循環感應過程中,它們之間產生相互激發、相互協同、作用疊加的結果,導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應

3.經絡腧穴對藥物的儲存性腧穴具有儲存藥物的作用,藥物的理化作用較長時間停留在腧穴或釋放到全身,產生整體調節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

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

許多實驗都證實灸療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療的許多治療作用也是通過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實現的,這種作用具有雙向調節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並且在病理狀態下,這種調節作用更明顯。

藥物本身的藥理作用

灸療的用藥情況,雖比不得內治法豐富,但從各種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針灸在臨床應用的情況看也可窺灸療辨證論治之壹斑。特別值得壹提的是,灸療主要原料艾的功能。清代吳儀洛在《本草從新》中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亡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郁,調經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離開了艾,灸療學就不存在了。

艾灸的註意事項提到艾灸應該註意什麽,或者有什麽禁忌,這些有的是先人總結的,但是更多的是我的經驗。

在艾灸的時候,或艾灸的整個療程,我們最忌諱喝冷水,吃涼飯,這樣做如同給艾灸撤火,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2.艾灸前最好喝壹杯溫水,高於體溫。艾灸後做好補充壹杯熱水60度左右,稍稍有點燙嘴的。

3.針灸後身體健康的,沒有其他寒性疾病的,針灸後半小時後可以用涼水洗手,但是原則上不建議使用冷水。建議用溫水洗手,溫度早高於人體體溫即可。

4.如果妳想懷孕,剛剛灸後就馬上同房,這時的子宮和輸卵管的環境還很熱,不利於精子的存活。最好灸後24-48小時候妳在同房,這個時候,子宮和輸卵管的環境已經適合精子的著床和存活生存。當然這些都是因人而異的。有的男性精子成活率很高,往往環境不利也能生根發芽,而有的種子質量不高,即使放在寬松的,高質量的土地裏照樣長不出好莊稼。灸後調養口訣:灸後風寒須謹避,七情莫過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適宜。

5.大悲,大喜,大怒,這樣情緒不穩定,艾灸的效果會打折扣。太肌.太飽都不適合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腸疾病的人,更應該註意這些。

6.要註重灸料的質量,艾絨的好壞取決治療效果。壹般直接灸的,壹定要極好的艾絨,這樣不傷經絡,不燥,比較柔和,便於點燃。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久,那麽壹定要新姜和鮮蒜,保持新鮮。

7.施灸的程序:《千金方》記載:?凡灸當先陽後陰先上後下。?這裏說的是施灸的程序。如果上下前後都有配穴,應先灸陽經,後灸陰經,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依次進行。取其從陽引陰而無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顛倒亂灸,如果不講次序,後灸頭面,往往有面熱、咽幹、口燥的後遺癥或不舒服之感覺。即便無此反應,也應當從上往下灸,這也和針刺取穴壹樣,次序不亂,不會遺忘。

8.施灸時間,應該是循序漸進的,施灸的穴位也應該是由少至多的,熱度也是逐漸適應的。壹般施灸早上,下午。沒有時間的可以晚上,尤其是失眠的病人臨睡前施灸有助於睡眠。

9.很多人問,艾灸後是否可以馬上洗澡。如果是熱水,可以馬上洗澡,但是最好等20-30分鐘後,這時經絡也基本處於灸後的修整狀態,灸後的熱度也逐漸地揮發和利用,此時在用熱水洗澡會感覺很舒服。

10.施灸的反應,會出現發熱,口渴,上火,皮膚瘙癢,有的會起紅疹,疲倦,便秘,尿黃,出汗,牙痛,耳鳴,陰道不規則流血,全身不適等現象,壹般不要驚慌,繼續艾灸這些癥狀就會消失。這個時候可以艾灸足三裏引火下行,還可以多喝水,必要時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這樣的癥狀就會消失。

艾灸的方法艾灸的方法主要有直接灸、間接灸、艾條灸、溫針灸、溫灸器灸等,詳細操作方法如下。

1、直接灸

是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膚上施灸。若施灸時需將皮膚燒傷化膿,愈後留有瘢痕者,稱為瘢痕灸。若不使皮膚燒傷化膿,不留瘢痕者,稱為無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膿灸

施灸時先在灸腧穴部位塗上少量的大蒜汁,有些朋友覺得麻煩或者是嫌大蒜的味道難以接受,便會省略這壹步驟,其實這是錯誤的,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後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置於腧穴上,用火點燃艾炷施灸。每壯艾炷必須燃盡,除去灰燼後,方可繼續易住再灸,待規定壯數灸完為止。施灸時由於火燒灼皮膚,因此可產生劇痛,此時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圍輕輕拍打,借以緩解疼痛。

(2)無瘢痕灸

施灸時先在所灸腧穴部位塗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於粘附,然後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置於腧穴上點燃施灸,當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壹而感到微有灼痛時,即可易炷再灸。壹般應灸至局部皮膚紅暈而不起泡為度。

2、間接灸

是用藥物將艾炷與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膚隔開,進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間隔灸、隔鹽灸等。

(1)隔姜灸

用鮮姜切成薄片,生姜的厚度壹定要掌握好,太厚的話艾灸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哦,大約為直徑大約2-3厘米、厚約0.2-0.3厘米就行,中間以針刺數孔,然後將姜片置於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再將艾炷放在姜片上點燃施灸。當艾住燃盡,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規定的壯數,以使皮膚紅潤而不起泡為度。

(2)隔蒜灸

用鮮大蒜頭,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孔,然後置於應灸俞腧或患處,然後將艾炷放在蒜片上,點燃施灸。待艾炷燃盡,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規定的壯數。

(3)隔鹽灸

用純凈的食鹽填敷於臍部,或於鹽上再置壹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4)隔附子餅灸

將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調和做成直徑約3厘米、厚約0.8厘米的附子餅,中間以針刺數孔,放在應灸腧穴或患處,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規定壯數為止。

3、艾條灸

是取純凈細軟的艾絨24克,平鋪在26厘米長、20厘米寬的細草紙上,將其卷成直徑約l.5厘米圓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緊,外裹以質地柔軟疏松而又堅韌的桑皮紙,用膠水或漿糊封口而成。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和雀啄灸。

(1)溫和灸

施灸時將艾條的壹端點燃,對準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2-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壹般每處灸5-7分鐘,至皮膚紅暈為度。

(2)雀啄灸

施灸時,將艾條點燃的壹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壹定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壹樣,壹上壹下活動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勻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動或作反復地施轉施灸。

4、溫針灸

是針刺與艾灸結合應用的壹種方法,適用於既需要留針而又適宜用艾灸的病癥。操作時,將針刺入腧穴得氣後,並給予適當補瀉手法而留針,繼將純凈細軟的艾絨捏在針尾上,或用艾條壹段長約2厘米左右,插在針柄上,點燃施灸。待艾絨或艾條燒完後,除去灰燼,取出針。

5、溫灸器灸

是用金屬特制的壹種圓筒灸具,故又稱溫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內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時,將艾絨或加摻藥物,裝入溫灸器的小筒,點燃後,將溫灸器之蓋扣好,即可置於腧穴或應灸部位,進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膚紅潤為度。有調和氣血,溫中散寒的作用。

猜妳喜歡:

1.白酒泡大蒜的神奇功效和作用

2.小孩艾灸肚臍的功效作用及註意事項

3.艾奧比艾灸貼的功效和作用

4.溫灸和艾灸的區別以及功效作用

5.艾熏的神奇功效與註意事項

6.艾灸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和最佳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