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比剪刀手會泄露指紋信息
這兩天,很多微博網友可能都刷到了“拍照比剪刀手會泄露指紋信息”這壹熱門話題。據媒體報道,只要拍照的距離夠近,有心人就能通過照片放大技術和人工智能增強技術,復制被拍攝者的指紋信息。1.5米內拍攝的剪刀手照片,指紋還原度甚至能達到100%。不法分子提取了指紋信息,便能通過專業材料制作指紋膜,帶來指紋門鎖、指紋支付等的破解風險。
9月16日,網絡安全專家、奇安信行業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裴智勇在微博發文稱,通過照片復制指紋,在技術上沒有什麽難度,但也不會實質性擴大安全風險。
人手摸過的地方都有指紋,如果有人被小偷或者身邊的人盯上了,他的指紋很容易被獲取。要防範指紋泄露的風險,主要就是防範小偷入室行竊或身邊的人伺機竊取。“指紋本就很容易泄露,拍剪刀手並沒有實質性的增加指紋泄露的風險。”
不僅是指紋,還有人臉、瞳膜等生物識別信息,本身就是很容易被復制或模仿的。所以在實踐中,絕大多數的安全工作者只會把生物識別技術看作是讀取壹串方便記憶的口令,而不是將其當做壹種安全驗證技術。對於安全性要求較高的復雜系統,需要使用零信任機制下的動態加密驗證技術。
“如果把剪刀手泄露指紋當成安全問題來討論,那麽最好告訴大家:不要拍照,或只拍無臉照。”目前民眾還是可以放心使用刷臉支付、刷臉通行等技術的。負責任的公司不會把生物識別技術作為唯壹的驗證手段,而是會輔以人工監督、大數據風控、設備鎖定等輔助驗證功能,從而給用戶提供方便又安全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