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3.0時代,區塊鏈+app到底該怎麽玩?
如果說比特幣代表著區塊鏈1.0版本,向世人證明了數字貨幣可以實現。那麽以太坊則代表了區塊鏈2.0版本,讓大家知道了更多區塊鏈的玩法,去中心化應用和智能合約。2018年則將是區塊鏈進入到3.0的階段,應用和場景落地將是區塊鏈的核心,各個行業基於區塊鏈的應用將如雨後春筍壹般湧出,這將是區塊鏈發展最後壹段的早期紅利期。區塊鏈技術應用帶動的人才需求已經越來越大,區塊鏈技術人才已成為職業新貴,備受爭搶,並且還擁有令人羨慕的高薪。
越來越多的大公司相繼進軍區塊鏈,都力爭成為這塊方興未艾領域的“領頭羊”。其中阿裏、順豐、京東等,都已在高薪聘請區塊鏈領域的技術人才。在這個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時代,大公司間的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特別在新興的區塊鏈技術初露鋒芒之時,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區塊鏈技術人才都是“搶手摸摸”。作為壹項“年輕”的技術,未來發展的主力軍勢必是年輕人,但目前很多區塊鏈行業從業者都是自學成才,沒有系統的專業知識培訓,或僅僅是密碼學、編程學、互聯網技術等單方面的人才。而區塊鏈技術更看重的是多項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未來隨著區塊鏈技術應用的成熟,必將使人才更加炙手可熱,為自己“充電”,投身於區塊鏈熱潮當中做好全面準備吧。除了參加區塊鏈開發工作,還有什麽可以讓自己趕上區塊鏈這趟車呢?投資區塊鏈的項目顯然是另壹種方法。那如何判斷壹個項目是真區塊鏈還是偽區塊鏈呢?
這個領域確認信息真實性成本是否很高:比如有壹個基督幣的項目,它是用區塊鏈記錄人們讀聖經的時間,然後給這些人發基督幣,先不討論統計人們讀聖經的時間有沒意義,即使是有意義的,這也完全可以用別的模式解決。例如微信QQ群內打卡,為什麽還要開發區塊鏈智能合約,硬套區塊鏈呢?怕只是為了蹭熱度割韭菜吧。那什麽才是信息真實性難以確認的領域?最典型的就是金融了。金融市場有大量信息不對稱,導致市場充滿不確定性。比如轉賬的時候,只有銀行告訴妳到賬了,妳才知道。而現在區塊鏈技術可以更好更快速地解決這類問題。類似的信息確認問題如市場數據、授信、合約等等。
是否形成有意義的大規模***識:區塊鏈的壹個突出的優勢就是通過公開賬本記賬並且通告全網,可以有效形成大規模***識。而現在很多項目,完全沒有必要形成全網***識,有些只是為了搞眾籌,發代幣,項目的區塊鏈***識都是沒有意義的。這個模式是否有網絡效應:網絡效應的意思是,壹個項目會隨著項目用戶越來越多而越值錢,因為項目的價值並不在用戶本身,而是用戶之間的連接網絡。比特幣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用戶節點越多,節點之間的鏈接就會是指數級增長,比特幣的整個生態就更有價值。
當然除了這幾點,還有很多判斷項目的基本原則,例如有效的激勵機制,有實力的團隊,項目解決痛點問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