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革命的主要內容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並列入21世紀重點研究開發的高新技術領域,包括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
(1)信息技術主要指信息的獲取、傳遞、處理等技術,包括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等。在新技術革命中,信息技術處於核心和先導地位。
(2)生物技術是應用現代生物科學及某些工程原理,將生物本身的某些功能應用於其他技術領域,生產供人類利用的產品的技術體系。現代生物技術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和蛋白質工程。生物技術被認為是有可能改變人類未來的最重大的高新技術之壹。
(3)新材料技術主要研究新型材料的合成。新材料技術在高新技術中處於關鍵地位,高新技術的發展緊密地依賴於新材料的發展。
(4)新能源技術主要進行新能源的研究和開發,從多方面探尋發展新能源的途徑。目前正在研究開發的新能源主要有核能(原子能)、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能、氫能等。
(5)空間技術又稱航天技術,通常指人類研究進入外層空間、開發和利用空間資源的壹項綜合性工程技術,主要包括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空間站、航天飛機、載人航天等內容。空間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和基礎工業的高度集成,體現了壹個國家的綜合實力。
(6)海洋技術包括進行海洋調查和科學研究、海洋資源開發和海洋空間利用,涉及到許多學科和技術領域,主要包括:海底石油和天然氣開發技術、海洋生物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海水淡化技術、海洋能發電技術等方面。
基本特征
關於新的科學技術的基本特征及其發展規律,到目前為止還難以作出全面的概括。但是,可以看出這壹新科學技術革命本身有以下幾個基本趨勢:
科學技術發展的綜合化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學科在高度分化的同時,出現了高度綜合的趨勢。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壹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互相滲透、互相融合,出現了如列寧所說的“自然科學奔向社會科學的強大潮流”(《列寧全集》第20卷189頁),如激光技術、電子計算機科學、遙感技術等已經滲透到考古、勘探的領域,探明古代地下遺址和地下寶藏的準確位置和容量。此外,由於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互相滲透,也產生了壹些新興學科,如數學、電子計算機應用於經濟領域,出現了技術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等。二是多學科互相交叉,形成了綜合性科學。諸如環境科學、能源科學、海洋科學、材料科學等。這些科學涉及的面很廣,以海洋科學為例,涉及到氣象、水文、地質、物理、化學、生物等等。由於交叉科學的產生,這壹次新技術革命也不是單項的技術革命,而是壹個新的技術革命群。三是兩門學科交叉,形成了邊緣科學。諸如生物物理、地球物理、量子化學、量子生物學等。這些邊緣學科的迅速發展,對解決經濟和社會中的重大課題越來越發揮著重要作用。正如恩格斯所預見的:“在分子科學和原子科學的接觸點上,物理學家和化學家都承認自己沒有能力,然而正就應當在這點上期待最大的成果。”(恩格斯《自然辨證法》第247頁)。事實證明,許多生物、化學現象,由於與物理學結合,用物理學的理論觀點得到了準確的解釋,因而使物理、化學和生物等的基礎理論開始出現統壹的趨勢。
科學技術發展的高速化
新的科學技術革命的發展,可以說是“壹日千裏”、“日新月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壹是科學技術的新發現和新發明的數量增加極快。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科學情報系統”(UNISIST)統計,科學知識每年的增長率,60年代以來從9.5%增長到10.6%;到80年代每年增長率已達到12.5%。據資料介紹,現在全世界每年發表的科技論文大約500萬篇,就是說平均每天發表的論文(包括新知識論文)已達1.3—1.4萬篇;登記的發明創造專利每年超過30萬件,平均每天有800—900件專利問世,每壹分鐘就有壹種新書出版。從新技術革命八大技術領域中電子技術的發展來看,據美國《電子科學》雜誌介紹,1981年10月至1982年9月壹年間,世界上就在電子技術領域作出了39項重大成果,以年工作日為300天計算,即平均每7.7天就有壹項電子技術發明,如果把其它七個科學技術領域的理論與技術的發現和創造計算在內,我們面臨的新的科學技術革命的速度,即不可能用年、月、日來計算,而將以時、分、秒來計算。二是科學技術的新發現和新發明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周期大大縮短。比如從電磁理論的建立到電動機的使用,經過65年,從原子核裂變理論的建立到制造出原子彈只經過了6年,晶體管3年,激光不到壹年。三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引起的設備和產品更新率也大大加快。據資料介紹,大約每壹年左右,就有50%的設備和產品被更新。其中電子設備和產品更新換代更快,比如電子計算機,在20世紀40年代初制成第壹臺電子計算機,到現在不足33年時間就經歷了五代。
科學技術發展的計量化
所謂科學技術計量化,是指數學方法進入到自然科學以至社會科學各門學科的研究領域,特別是被卓有成效地應用於壹向被人認為與數學無關的領域,帶來了整個科學技術的進壹步數學化、形式化和公理化,使數學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科學—技術—生產”壹體化
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大量的新興技術應用於生產,使生產科學化。因此,這壹次新的科學技術革命與前兩次相比,特點更加明顯:從體力的解放到腦力的解放;從單項技術革命發展到了多項技術和綜合技術的革命;從利用第壹自然資源為主發展到了創造第二資源為主;從征服地球發展到了征服海洋和宇宙空間。因此,有人說這是壹次歷史性的偉大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