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蘇聯從默默無聞,到僅次美國的超級大國,當初是如何打贏翻身仗?

蘇聯從默默無聞,到僅次美國的超級大國,當初是如何打贏翻身仗?

蘇聯如何建立 1917年3月歐洲古老的俄羅斯帝國,在第壹次世界大戰的泥潭拖累下土崩瓦解,沙皇政治退出了歷史舞臺。為了證明自己的主張才是帶領俄羅斯帝國重新站起來的良藥,俄羅斯帝國內部各方勢力爭奪面紅耳赤。 最後是以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在11月7日發動「 ”十月革命”,建立蘇俄政權才落下帷幕。此後雖然在國外資本主義國家的幹涉下,新生的蘇俄曾被迫跟原俄羅斯帝國士兵打內戰,但結果是蘇俄政權勝利。 當蘇俄政權勝利之後,出於恢復原俄羅斯帝國控制範圍的考慮,蘇俄開始找到在十月革命爆發之時,趁亂獨立的原俄羅斯帝國本土地區,這些地區大致包括烏克蘭、白俄羅斯、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格魯吉亞等國。 按照蘇俄政權的意思,大家本身就是「 ”壹家人”何必分開過日子,抱團才可以在世界上更有話語權。於是在1922年12月30日晚,蘇俄召開了蘇聯成立大會,在成立大會上立馬就答應加入蘇聯的國家分別為蘇俄、南高加索聯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 打鐵自身硬 蘇聯是在俄羅斯帝國屍體上成長起來的國家,然而俄羅斯本身雖然被稱呼為工業化的國家,但是其實跟歐美國家有著巨大差距,僅工業產值這壹項上,在1928年它就只有德國的1半,美國的八分之壹。 更無奈的是當時的蘇聯,幾乎沒有供給自身發展所需高素質人才的能力,俄羅斯帝國遺留下來的教育遺產是50%的文盲。所以對於1928年的蘇聯來說,它完全處於積貧積弱的狀態。 為了改變這壹局面,列寧之後的蘇聯掌舵人斯大林決定讓工業化、人才引進這兩條腿走路。首先在工業化上蘇聯推出了第壹個五年計劃,無數的工廠在蘇聯大地拔地而起。 正因這些工廠的加持,蘇聯在1932年五年計劃宣告結束的時候,基本實現了全國完整的工業化,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占的比重,由1928年的48%上長為70.7%。 而在人才引進方面,1929年全球爆發經濟危機,世界各地出現大量失業人才。就在此時蘇聯伸出了高薪之手,對真正能帶來技術的人才「 ”來者不拒”,不完全統計僅美國,就先後有10萬技術工人和工程師申請移居蘇聯。 人才有了,工廠也建起來了,蘇聯成為超級大國的基礎有了前提保證。 希特勒送壹程 雖然靠著經濟危機帶來的人和自己舉國修建的工廠,蘇聯完成了工業化,但是西歐諸國數百年的積累那裏是朝朝暮暮就可以追趕上的,相關數據統計,1937年蘇聯工業比重占全世界工業的3.7%,跟美國的36.2%、英國的9.5%差距明顯。 1939年起閃擊波蘭,然後南下滅掉法國,對英國狂轟亂炸,整個西歐被打的破碎不堪,此消彼長,蘇聯成功登上了僅次於美國老二地位,且與美國打了數十年的冷戰。 綜上簡而言之,為什麽蘇聯可以成為吵架大國,總結起來就是打鐵自身硬,希特勒送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