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用二維碼乞討,妳怎麽看?
現在,大街上的乞丐真真假假,有的職業乞丐是把乞討當成壹門職業了,有時碰上這些人伸手要錢,或許妳也曾以“沒零錢”來搪塞過,但現在,濟南街頭行乞者使出了“絕招”:壹乞討人員手拿筐子,上面印張二維碼亮相了,網友驚呼,現在乞討人員都信息化,可以用微信支付了,簡直太可不思議了。(4月17日《濟南時報》)
討論這個問題,我們首要關註的,是這些乞討人員本人的實際情況到底如何,或者說要看他們是真窮還是假窮。就目前看,“城裏磕頭,回家蓋樓”,鄰居、家庭組隊進城乞討的現象並不鮮見,這種顛覆乞丐概念的乞討行為,壹個文明社會,法治社會,都應當是不被允許的。這種現象應當加以匡正。
對於那些好逸惡勞甚至假裝殘疾的騙子乞丐,不光不能同情,還要予以打擊。那些在幕後操縱未成年人、殘疾人行乞的“丐幫幫主”,更要依法嚴懲。
但如果乞討者是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年邁無助的老人,就應當給予同情,施以援手。而他們以什麽方式收取路人施舍的錢物,則不應苛求。要看到,手機普及到乞丐,從壹定程度上講,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如今已是智能手機時代,有資料顯示,2016年,我國手機的普及率超96部/百人。而且,手機入網費、通話費都比以往低很多。壹個乞丐擁有壹部智能手機,或許不能再視為“高消費”行為,也不再是“富裕”的象征。
這樣看,行乞者使用二維碼乞討,也算是信息時代的壹種“與時俱進”吧,使用的手機的乞丐,只不過是傳統乞丐的“現代版”,沒啥好奇怪的。關鍵在於,不能讓假乞丐混跡於市,欺騙行人的同情心。
真假難辨的乞丐,確實給社會造成了壹些不良影響,那些糾纏行人,強討硬要的行為,更是損害群眾的利益。然而這些行為被曝光後,人們對乞丐這個群眾給予的援助也“縮水”了,因為無法識別真假乞丐,有的人甚至厭惡所有乞討行為,這就容易使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乞討者被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