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鑒定祭紅
明代永宣年間,景德鎮瓷工繼鈞紅之後,創造了祭紅。祭紅嬌而不艷,紅中透紫,色澤深沈而安定。古代,人們在配制祭紅釉料時,往往將黃金、珊瑚、瑪瑙、玉石等珍貴之物摻入釉料中,真可謂不惜工本。即使這樣,也往往燒制不出好的成品。由於祭紅釉瓷器歷來難燒,因此它比其它色釉更為名貴。鑒定祭紅,有以下方法:1.觀其釉色,其釉面特點是紅不刺目,鮮而不過,釉面不流,裂紋不出, 釉色深沈,釉面光潤,釉中無龜裂紋理,不甚透明,不流釉,不脫口,不開片。由於都是以氧化銅著色而且是壹次燒成,外觀也相差不太遠,所以人們往往錯把"郎窯紅"當"祭紅",其實仔細觀察"祭紅"與"郎窯紅"無論從色調風格,釉面特征,燒成溫度均有顯著的區別,如"郎窯紅"呈色極為鮮紅,透明度強,具有較大片裂紋,器件上部略有流釉現象。而"祭紅"的紅色則較深沈安定,釉面列裂紋,無浮光也沒有流淌現象,口底有都有燈蕊邊,但它們的釉料組成及工藝情況卻比較接近,對色釉富有經驗的人可以巧妙地把壹缸配好的"祭紅"釉變成"郎窯紅"釉,有趣的是同時也可以把壹缸配好磨細的"郎窯紅"釉變成"祭紅"釉。2.聽其聲音優品聲音清脆響亮,杯身和杯蓋撞擊後回聲縈繞不絕,劣品聲音沈重發悶,回聲不大也不清脆。3.足底露胎處白,幹燥,有時候人們會把鈞紅釉跟祭紅搞混淆,鈞紅釉俗語叫“斬腳坤”,清中晚期鈞紅的工藝特征,壹出窯就敲底,可以跟祭紅區別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