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榛名級直升機驅逐艦的服役歷程

榛名級直升機驅逐艦的服役歷程

兩艘榛名級是日本建造的第壹批直升機驅逐艦,於70年代服役,旋即成為日本海自最重要的反潛水面艦艇。服役之初,兩艘榛名級同編於新組成的第壹護衛群第51護衛隊,而第壹護衛群其他成員包括壹艘導彈驅逐艦、壹艘通用驅逐艦與四艘反潛驅逐艦,總***配置有八艘艦艇與六架直升機 ;這種“八六護衛群”是海自組建的第壹種專職反潛獵殺艦隊,作業時以四架反潛直升機構成壹個戰術單位 (其余兩架以旋翼折收狀態儲存作為預備機),定時輪替,提供壹個持續的空中反潛搜索/獵殺網絡 。

此外,由於榛名級的直升機庫比護衛群裏其他通用驅逐艦的機庫更大,設備較為完善,因此當護衛群中其他艦艇的直升機需要較大幅度的維修保養,就可以飛到直升機驅逐艦上執行 。將六架直升機分散於兩艘直升機驅逐艦上,風險低於“雞蛋放在同壹籃子內”的壹艘反潛直升機航空母艦,使用上也比較有彈性;而兩艘榛名級的總成本,也低於壹艘壹萬噸級直升機航空母艦。

在1977年,榛名級的比叡號與天津風號導彈驅逐艦壹同參與了環太平洋演習“協同作戰演習80”,在演習中以比叡號為首的反潛艇隊經過長時間耐心搜索後終於捕獲並“擊沈”壹艘擔任假想敵的美國核潛艇,使美國海軍對日本海自的反潛能力刮目相看。雖然此項演習使榛名級的反潛方能力備受肯定,但當時這些日本海自參演艦艇尚未配備現代化作戰系統、Link-11/14數位數據鏈以及衛星通信系統 ,仍只能使用舊式指管通情系統,在信息處理/傳輸方面暴露不少弱點;此外,比叡號與天津風號的靜音能力都不佳,不僅影響自身聲納搜索效能,更容易被敵方潛艇發現與鎖定。所以從80年代的初雪級護衛艦開始,日本海自新建造的反潛艇艇便格外註重靜音性能。

兩艘白根級分別在1980與1981年服役後,比叡號與白根號(DDH-143)壹同留在第壹護衛群第51護衛隊,榛名號則調離第51護衛隊,隨後與第二艘白根級的鞍馬號(DDH-144)新組建 為第52護衛 隊(屬於第二護衛群)。從1980年代後半起,日本海自開始將四個護衛隊群轉型為“八八護衛群”(八架反潛直升機與八艘艦艇),榛名、比叡號就分別擔任海自第三、第四護衛隊群旗艦。1999年3月發生的朝鮮船只入侵日本海域事件中,駐防京都舞鶴軍港的榛名號便率領海自艦艇加以攔截,並開炮驅離北韓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