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話中的野天鵝,這個故事給了我們什麽啟發?
啟發:遇到任何困難都不要退縮。文中的艾麗莎用智慧、勇敢、堅強換來了她哥哥的自由,讓我們堅信,在遇到困難時,只有堅持和智慧才能獲得成功。
艾麗莎情感單純、深摯,這讓她帶有強烈的宗教色彩,是文學史上具有強度精神的人物形象,像基督壹樣,她的愛從她的犧牲裏來,她的天真使她獲得無上的力量。
艾麗莎非凡的意誌和美德感人至深,安徒生將這種意誌和美德表現得如此細致和具體,讓讀者深信“尋求者得救”非倚賴神跡,而倚賴內心的意誌。單純的心靈能生發出罕見的力量,奇跡決非虛妄,決非無來由的天馬行空的想像,所有的奇跡均有其內在的情感基礎。
擴展資料:
《野天鵝》的基本素材來自上述民間童話故事,壹是因為上述民間故事都早於《野天鵝》流行於世,安徒生極有可能看過它們。例如“格林童話”是指德國格林兄弟收集的民間童話故事,他們編寫的《格林童話—兒童和家庭的故事》陸續發表於1812年到1815年之間;
又如丹麥第壹個民間故事集(其中有《十壹只天鵝》)是1823年出版的;挪威的第壹部民間傳說集是1833年由壹位名叫安德列亞斯·費耶的傳教士出版的,這本書曾經引起人們的普遍興趣,其中的《十二只野鴨子》也可能在那之前就已經開始流傳了。
安徒生的《野天鵝》1838年才出版,比《格林童話》晚20多年,比第壹個丹麥文的格林童話《格林故事集》(1821年),以及比第壹個丹麥的和挪威民間故事集也都遲好多年。因此,安徒生完全有可能是看了已有的丹麥、德國或挪威的民間故事以後才著手《野天鵝》的寫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