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婚禮風俗是什麽?
全國各地的婚禮風俗都不壹樣,每個地方都獨具特色。而福建泉州婚禮的風俗是什麽?很多人甚至於快要結婚了都還不知道自己的家鄉婚姻風俗是什麽?接下來就跟著我壹起來看看吧。
福建泉州婚禮風俗是什麽?泉州婚俗古有六禮,歷久相承,屢有變異。
舊式婚姻,首先男女互換庚帖,3日平安無事,即舉行訂盟。屆時,男家女尊長赴女家為將嫁女子戴訂婚戒指。訂盟後,男家擇吉日具手鐲、彩儀、鮮花、喜包等禮品送女家,稱戴圈;婚期將屆,復具彩花、圓餅、綢緞、聘金送女家,稱送花;婚前3天,再具婚書、吉課、鳳冠、霞帔、裙襖、全豬、全羊等送女家,稱轎前盤。此3次大禮為縉紳巨商效行,而普通人家常合三為壹於轎前盤壹次舉行。女家應備冠履巾帶、蛋糕、通棗、喜糖、芋苗、生姜、韭菜回禮。婚前壹二天,女家以喜樂迎嫁妝往男家,嫁妝中有紅肚裙,兜內置泥孩兒、五谷種子,寓意生男育女、繁衍後代。
婚日,男家派花轎赴女家迎親。新娘拜別父母上轎,丟下折扇,女家急忙拾起並緊閉大門。花轎抵達男家,鼓樂鞭炮齊鳴,新郎倒步踢轎門,再由福命大女尊長牽新娘走岀轎。送嫁娘手捧米篩為新娘掩面跨火爐走入洞房。在房中由牽新娘出轎的女尊長作陪,送嫁娘斟酒,新夫婦合巹交杯。當日或翌日辦婚宴招待親友。
成親第三天,新娘由送嫁娘引帶、新郎陪同下廚房,做撥竈膛、摸著籠、摸笊籬、淘米餵雞、攪泔水呼豬等象征性操作,稱落竈。同日,女家遣新娘幼弟或侄輩兩人,隨帶鮮花、禮品到男家,拜見親家公(母)、姐(姑)夫和姐(姑),稱換花。新婚第五天,新娘乘紅呢轎回娘家,娘家設午宴款待,稱會親。當日中午或傍晚,新郎乘藍呢大轎往嶽家,叩拜嶽家祖先和嶽父母,嶽家設午(晚)宴款待,稱請囝婿。散席後,新夫婦隨帶引路雞和長尾蔗,雙雙回男家。
惠安東部沿海壹帶,舊時婦女婚後有長住娘家之俗。新娘過門依新婚十日內俗例,分別在第三天至第五六天每日早回娘家,晚由夫家派人邀回。以後,出嫁婦女每年除除夕、大年初壹日必回夫家過夜,或因農事大忙、重大節慶由夫家催回住壹兩天外,均長年居住娘家,直到生男育女才到夫家居住,夫妻***同生活在壹起。解放後進行社會改革,此俗漸廢。
民國時期,泉州市區出現文明結婚新形式,中西合璧,儀叢式簡約,漸在社會上流行。解放後的5060年代,移風易俗,婚事新辦,婚禮開茶會,不辦酒席、不送禮,簡樸成風。80年代後,泉州婚事大操大辦之風又起,喜宴設於酒家,多達數十席以上;各種電器、珠寶首飾、汽車、樓房別墅、銀行存折等等,都成了新娘陪嫁之物。
福建泉州婚禮風俗註意事項 閩南泉州地區的婚嫁,風俗繁多,並極具特色。壹般分為四個階段:探家風談聘金和衫褲錢、系紅包找日子,送日頭擔盤,上頭,舉行結婚典禮回娘家,請女婿,請親家。
探家風,即由女方的父母、叔伯、嫂嬸組成的的親友團在媒人的帶領下到男方家,了解男方及其家庭基本情況,或托朋友親戚詢問其背景及情況。
談聘金和衫褲錢、系紅包,據說聘金壹般在3888元左右,衫褲錢在18000元左右,意取吉祥,其中包括給女孩子買首飾的錢。聘金和衫褲錢談攏後,接著男方約定壹天到女方家系紅包,先送部分錢給女方父母,土話就叫系三帶。
新娘子出門前需哭,表達對父母的不舍和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母親及嫂嬸也需哭著為其送行,俗稱哭緣。
三日回門,即新娘回娘家,向長輩行禮請安。娘家人於中午設宴款待。會親當日傍晚,還要宴請新女婿,並有妻舅或姻叔等款待,若是午宴,則與會親壹起舉行。
不得不說,要準備結婚的小夥伴們可有點折騰了。不過壹輩子就這壹回,也是值得的,累就累吧。以上的內容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裏,僅為大家提供參考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