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相機焦段跟光變的問題,想拍更遠怎麽選擇?
攝影者首先要選定適當的距離,它是指照相機與被攝體之間的距離。距離的調節雖系簡單的遠近操作,但在表現題材上卻是很重要。比如人物攝影,攝距遠則人體渺小,攝距近則全身難以拍全,所以取景時要考慮適當的攝距。而且攝距的變化不但影響取景範圍,也會影響景深的表現和遠近透視的效果。
壹、攝距與取景的關系
攝距近,取景範圍狹;攝距遠,取景範圍廣。近距攝影,因配景減少,容易強調主體;而遠距攝影,則取景範圍廣闊,環境表現充足。但有時框景過多,形成畫面雜亂,就會影響主題突出。所以取景時適當地決定攝影距離,對強調主體,襯托配景,以及情景的描繪,都能產生相應的效果。
二、攝距和景深的配合
攝距越遠,景深越長;攝距越近,景深越短。攝距遠,前後的配景清晰,可以強調環境的表現;攝距近,由於景深短,前後景物略呈模糊狀態,能起到簡化環境、強調主體的作用。因此,在取景時要考慮光圈的人小,鏡頭焦距的長短,然後配合攝距的遠近,以適應構圖的需要。
三、攝距對遠近感的表現
攝距直接影響到遠近感的表現。在同壹焦距的鏡頭下,近景結像大,遠景結像小,顯示近大遠小的透視狀態,因而產生遠近感的效果,用廠角鏡頭攝影更為顯著。而且攝距遠近對景深的表現,使影像產生清晰與模糊的對比,畫面形成空氣透視,也會給人以遠近感的印象。因此,使用望遠鏡頭時,適當開大光圈,則清晰的主體與模糊的前後景,必然形成強烈的對比。所以利用望遠鏡頭做近距離攝影,適宜於拍攝人像,並且能正確表現人的面貌。
但是,無論望遠鏡頭或廣角鏡頭用它作遠距離攝影,因缺乏結像大小的對比和清晰與模糊的效果,故遠近感不明顯。
總之,攝形距離的選定,是首先要考慮的取景手段。除了註意框景範圍和結像大小外,對於攝距遠近所形成的景深效果和遠近感的表現,也要考慮兼顧,以期在最適當的攝距下表現被攝對象,從而獲得優美的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