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亮的工作事跡
吳東亮1947年出生於河北永年縣農村,1967年畢業於河北省輕化工學校,從衡水地區化肥廠調入剛剛組建的衡水縣東風化工廠。壹晃12年,他伴著“東風”的興與衰、喜和憂,從工人、班長、技術員到科長、副廠長、廠長逐步得到了多方面的鍛煉。正在使“東風”壹天天紅火之際,壹紙調令使他下到“矮人壹頭”的集體企業——衡水市橡膠壹廠任副廠長。
半路改嫁,其味難言。意外的際遇常會扼殺生命的火焰,也能磨礪意誌的光環。吳東亮壹夜沒睡,拳頭擊疼了大腿。他想到父輩的願望,想起老師的教誨......,從此,他躬行好問,觸類旁通,很快變成了橡膠的行家裏手。1985年5月,在壹片信賴的目光和熱烈掌聲中,吳東亮走上了廠長的崗位。他傾出昨日孕育豐實的才智之果,開始為全廠職工精心釀造生活的蜜。
橡膠壹廠主要生產再生膠,年產能力居全國同行業中下遊。隨著個體業雨後春筍般地破土,為適應競爭需求,吳東亮精心籌劃,利用麥假突擊完成了第二次技術改造,使年產能力由3000噸增至8000多噸,躍居全國第五位,質量名列前三名。
他隨後成立了科技攻關小組,經市場調查、分析、篩選,確定開發前景看好的橋梁橡膠支座新產品。沒有廠房設備,就“借雞下蛋”;技術力量不足,他千方百計挖來人才......壹年後,“恒力”牌板式橡膠支座終於開發成功。不久,受力均勻的圓形板式支座也欣然告捷,並先後通過省、部級鑒定,迅速占領市場。接著又苦戰壹年多,研制出盆式支座,受壓力達5000噸,成為全國擁有該技術的國家兩個定點廠之壹。合同爆滿,效益大增。
1991年,當他在全國橋梁學術會上得知:我國方興未艾的高等級公路橋梁伸縮縫依然靠進口,每年花去大量外匯時,猶如沈重的鐵疙瘩壓抑著他的心。四大發明光耀華夏,老外的衛星還要“長征”送上天,難道我們就不能為國爭口氣?幾天後,他與自己的“科技小卒”毅然來到鐵科院請纓。回來,他緊捏那支簽字筆--“嚓、嚓、嚓”撥出試驗經費200萬元。
這是壹場向國際先進水平挑戰的技術攻堅戰。研制之初,鐵科院雖指出了大致框架,但僅供參考的只有西德壹點點並無價值的資料。強烈的責任心和歷史使命感凝成了巨大動力:壹次次進京求教,壹回回挑燈夜戰,笑灑著無盡的汗水,戰勝了無數的困難......。
幾乎從零開始的研制,每前進壹步都要付出艱辛的努力。橋梁伸縮裝置需要壹種特制的異型鋼,國內鋼鐵企業生產不出來,靠焊接技術達不到質量要求,靠進口又價格昂貴。吳東亮帶領技術人員北上山海關,南下江南,經過數月奔波,終於在四川江油同壹家軍工企業聯合研制出整體軋制的異型鋼,這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也為新產品的研制攻關邁出了關鍵的壹步。
署來寒往,春華秋實。1993年4月,壹種新穎別致的“恒力”牌XF斜向支承式橋梁伸縮裝置誕生了!國內70多位專家評審認定,該產品屬國內首創,質量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而價格比進口少三分之二。
廠裏沸騰了,橋梁界震動了,中國人又壹次揚眉了!北京三環路、國門第壹路、京石、濟青等高速公路爭相訂貨。他們成為全國同行業品種最全、產量最高、質量最優的定點廠家、省級科技型企業。
1994年他們開發的XFⅡ橋梁伸縮裝置在世界矚目的汕頭海灣大橋國際競標中壹舉中標,翻開了我國大橋建設史上“國貨”勝“洋貨”的嶄新壹頁。
1993年,企業經過股份制改造,成立了衡水橡膠股份有限公司。隨著坡型支座、鐵路橋梁盆式支座等新產品不斷開發成功,企業成為了引領行業升級的壹面鮮艷旗幟!
衡水橡膠股份有限公司XF橋梁伸縮裝置、坡型橡膠支座分別被評為國家級新產品,公司先後有十五項新產品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或優秀新產品獎,獲國家專利20多項。1993年和1998年,該公司分別承辦了交通部“全國公路橋梁板式橡膠支座標準審定會”和“全國公路橋梁盆式橡膠支座標準審定會”,他們以產品先進性能和可靠質量,為交通部制訂全國行業標準提供了依據。衡水工程橡膠產業在全國創造的十項第壹中,其中七項由該公司創造。
吳東亮率領衡水橡膠股份有限公司創造了不可磨滅的二大功績:壹是帶動了本行業的技術進步,為我國交通建設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二是帶動了衡水工程橡膠產業的形成與發展,以至成為現在的衡水工程橡膠產業集群,並被命名為“中國(衡水)工程橡膠產業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