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為什麽上證50大漲,而創業板跌跌不休

為什麽上證50大漲,而創業板跌跌不休

壹個讓人震驚的事實!為什麽上證50大漲 創業板大跌?

2017-11-18?

今天又是行情極端分化的壹天,上證50大漲2.06%,創業板指大跌2.36%。從年初到現在,上證50上漲28.51%,是不折不扣的牛市,而創業板卻跌了6.53%?。

老規矩,分析之前,先做利益披露,賬戶中,持有大量包含上證50成分股的基金。

下面是創業板指發布7年來,上證50與創業板指的走勢對比圖。中間有明顯的2個轉折點,壹個是2012年12月,創業板指開始大幅跑贏上證50,直至2015年6月的最高點4037點,漲幅接近6倍;壹個是2016年2月,從此上證50開始了震蕩向上,創業板指開始了震蕩向下,兩者的差距越來越大。

前壹個轉折已是歷史,後壹個轉折還在進行中,我們來看2個很有意思的數據。

盡管創業板被稱之為創業板,但實際上由於上市條件的限制,A股創業板的公司都已經是非常成熟的公司,成熟公司的常用估值指標就是市盈率。

創業板指2010年6月正式發布,我們來比較下自2010年到現在,創業板指和上證50的每股收益(EPS)與市盈率情況。

我們可以看到,從2010年12月3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上證50和創業板指都出現了估值回歸,市盈率壹個跌了39.48%,壹個跌了36.93%,非常接近,而且上證50還跌得更多壹些。但兩者的每股收益卻出現了極大的不同,6年中,上證50的每股收益從0.56增長到了0.72,漲幅達到了28.57%,而創業板卻從0.58跌到了0.47,跌幅達18.97%。

這個數據可能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我們的印象中,上證50凈利潤增長緩慢,創業板凈利潤增長飛速,那麽問題出在哪兒呢?我們來做進壹步分析。

我們知道,每股收益=凈利潤/總股本,指數的每股收益=成分股的總利潤/成分股的總股本。

從上面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創業板的凈利潤,從2010年12月31日的69億,增長到了2016年12月31日499.5億元,增長了623.66%,但同時,創業板指的總股本,也擴充了785.73%,也就是說創業板的股本擴張,要遠遠快於創業板的凈利潤增長。在此期間,上證50利潤增長的同時,股本則大致保持了穩定,有部分時間股本還變少了,我推測這與成分股的調整有關系。

股票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稱重機,長期看,在估值不變的情況下,壹個每股收益在增長的指數,漲幅應該會超過壹個每股收益在下滑的指數。更何況,上證50相對於創業板來說,無論是絕對估值,還是相對估值,都是便宜的。

我認為,這是今年以來,行情出現極端分化的最根本原因。

可能會有人問,為什麽從2012年12月到2015年6月,創業板大幅跑贏了上證50?說下我自己的兩點理解,不壹定對。

從基本面的角度說,2012年到2015年,中國的傳統行業受到了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巨大沖擊,很多行業(包括BAT自己)面臨轉型,但沒有明確具體的方案,所以稍有與此相關的概念就會炒上天,考驗大家的想象力。從投機炒作的角度說,2012年底到2015年6月,新股發行量很少,造成了新股的稀缺,新股籌碼集中,更容易炒作。回頭看當年的創業板牛市,漲得最好的就是互聯網概念股和次新股。

現在,這兩個因素已不再成立,傳統行業基本上找到了自己的打法,騰訊、阿裏也更強化了自己的壟斷地位,行業格局已然變得相對清晰;IPO?更是海量進行,新股已不再稀缺,或許人們會越來越發現,真正稀缺的是上證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