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達礁的中國駐守
搭棚守護:1988年3-14赤瓜礁海戰之前為陳偉文編隊控制。為保護永暑礁聯合國海洋觀察站的建設,2月中國控制了永暑和華陽礁,3月要求“再控4-6礁”,其中兩個彈性要求礁即遠離永暑的安達和牛軛礁,列入輕度控制,壹般只駐留壹人。
壹度改為巡守:1990年南海艦隊南測420船在安達礁改建簡易棚子,當年有時巡守,7月21日南標463船去檢修了壹次。
駐守形式:守護形式的第二階段是駐兵建立觀潮站(《南海!南海!》第96頁的記載顯示開始時間在1990年代),是否發展為其它微小型駐守形式,有待新資料說話。
觀潮站小竹棚人員少(最低時期壹個人),生活艱苦,應該不是某個人或某二個人長期駐守,應該是南薰礁守備隊官兵輪流來駐守,***同分擔艱苦生活,駐守安達礁應該是南薰礁守備隊的附帶工作(人員編制就是南薰礁守備隊),主要基地還是南薰礁,生活補給也要靠南薰礁的貯備。
另外,當代全球電子技術高度發達,例如中印邊界設置了壹批電子觀察點,可能在安達礁壹些地方也有電子觀察儀器,那樣的話在南薰礁建築物裏也可以觀察安達礁的周圍情況,解決安達礁觀潮站小竹棚駐守人員觀察面積有限的短板現象。
第壹代高腳屋這種建築形式的駐守是南沙島礁壹些階段常見的形式。
擴展資料:
竹屋壹直在
菲律賓軍方2014年6月8日公布的安達礁2月航拍圖,有文字解說:在安達礁沙洲頭部畫了壹個框架,中心部分是微小的黑色物與周圍的白色環境不同,上面用大寫形式註明英文“erected(豎立的)bamboo(竹子或竹制品)pole(頂點,桿)marker(標識)”。
竹子物的頂部有標識,那麽小竹屋在沙洲頭部的中間(中國網站轉載的圖片沒有原始版的高清性)。
辨認出竹子物和細小的頂桿標識,說明航拍圖原始版應該是高像素的高清圖片,當代國際攝影技術發達,菲律賓2014年的時候應該已經有了高清攝影機或高清錄像機。
既然竹屋還在而且還有頂部標識,那麽安達礁觀潮站的小竹屋可謂長期建築物了。那麽多年都沒有提高觀潮站的建築層次,說明中國長期安於現狀。另外,中國工程能力已經非常強大,七礁吹沙填海而安達礁沒有填海,說明中國填海是有限的。比較看:越南的工程能力低,長期來在南沙填海不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