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羅的文言文翻譯

羅的文言文翻譯

1. 文言文“羅”解釋什麽

羅羅luó (會意。

甲骨文字形,象網中有隹,表示以網捕鳥的意思。小篆增加了“糸”(mì),表示結網所用的材料。

本義:用繩線結成的捕鳥網)同本義 [clap]羅,以絲罟鳥也。——《說文》有兔爰爰,雉離於羅。

——《詩·王風·兔爰》以天下為這羅,則雀不失矣。——《韓非子·難三》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

——曹植《野田黃雀行》又如:羅尉(捕鳥的網);羅落(截捕禽獸的用具);羅弋(捕鳥的工具)輕軟的絲織品 [a kind of gauze]遍身羅綺。——宋·張俞《蠶婦》濕羅幕。

——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紅羅復鬥帳。——《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又晚成單羅紗。

又如:羅綺(羅與綺皆為絲織品,這裏指衣著高貴華麗的人);羅衾(綢被);羅衫(古人夏季時所穿的絲織衣衫;質料柔軟輕爽);羅巾(絲制手巾);羅帕(絲織方巾);羅衣(輕軟絲織品制成的衣服);羅紈(泛指精美的絲織品);羅帶(絲織的衣帶)壹種細密的篩子 [a close sifter]。如:羅床(篩面用的壹種器具);絹羅,銅絲羅這些與今義類似。

~~。

2. 文言文“羅”解釋什麽

luó

(會意。甲骨文字形,象網中有隹,表示以網捕鳥的意思。小篆增加了“糸”(mì),表示結網所用的材料。本義:用繩線結成的捕鳥網)

同本義 [clap]

羅,以絲罟鳥也。——《說文》

有兔爰爰,雉離於羅。——《詩·王風·兔爰》

以天下為這羅,則雀不失矣。——《韓非子·難三》

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曹植《野田黃雀行》

又如:羅尉(捕鳥的網);羅落(截捕禽獸的用具);羅弋(捕鳥的工具)

輕軟的絲織品 [a kind of gauze]

遍身羅綺。——宋·張俞《蠶婦》

濕羅幕。——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紅羅復鬥帳。——《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晚成單羅紗。

又如:羅綺(羅與綺皆為絲織品,這裏指衣著高貴華麗的人);羅衾(綢被);羅衫(古人夏季時所穿的絲織衣衫;質料柔軟輕爽);羅巾(絲制手巾);羅帕(絲織方巾);羅衣(輕軟絲織品制成的衣服);羅紈(泛指精美的絲織品);羅帶(絲織的衣帶)

壹種細密的篩子 [a close sifter]。如:羅床(篩面用的壹種器具);絹羅,銅絲羅

這些與今義類似。~~

3. 文言文明吏,羅玘的翻譯

明史羅玘傳

原文

羅玘,字景鳴,南城人。博學,好古文,務為奇奧。年四十困諸生,輸粟入國學。丘浚為祭酒,議南人不得留北監。玘固請不已,浚罵之曰:“若識幾字,倔強乃爾!”玘仰對曰:“惟中秘書未讀耳。”浚姑留之,他日試以文,乃大驚異。成化末,領京闈鄉試第壹。明年舉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益肆力古文,每有作,或據高樹,或閉坐壹室,瞑目隱度,形容灰槁。自此文益奇,玘亦厚自負。

尤尚節義。臺諫救劉遜盡下獄,玘言當優容以全國體。中官李廣死,遺壹籍,具識大臣賄交者。帝怒,命言官指名劾奏。玘上言曰:“大臣表正百僚,今若此,固宜置重典。然天下及四裔皆仰望之,壹旦指名暴其惡,啟遠人慢朝廷心。言官未見籍記,憑臆而論,安辨玉石?壹經攻摘,且玷終身。臣請降敕密諭,使引疾退,或斥以他事,庶不為朝廷羞,而仕路亦清。”李夢陽下獄,玘言:“壽寧侯托肺腑,當有以保全之。夢陽不保,為侯累。”帝深納焉。秩滿,進侍讀。

正德初,遷南京太常少卿。劉瑾亂政,李東陽依違其間。玘,東陽所舉士也,貽書責以大義,且請削門生之籍。尋進本寺卿,擢南京吏部右侍郎。遇事嚴謹,僚屬畏憚。畿輔盜縱橫,而皇儲未建,玘疏論激切,且侵執政者。七年冬,考績赴都,遂引疾致仕歸。寧王宸濠慕其名,遣使饋,玘避之深山。及叛,玘已病,馳書守臣約討賊,事未舉而卒。嘉靖初,賜謚文肅,學者稱圭峰先生。(節選自《明史?文苑》)

譯文

羅玘,字景鳴,是南城人。學識廣博,喜好古文,追求奇特深奧。40歲時還困厄為生員,繳納糧米進入國學。丘浚任祭酒(校長),提議南方人不能留在北京國子監(當時另有南京國子監)。羅玘堅持不停地請求入北監,丘浚罵他說:“妳認識幾個字,就如此倔強!”羅玘擡頭回答說:“只有宮廷藏書沒讀過。”丘浚暫且將他留下,改日測試他寫文章的水平,看過他寫的文章後非常驚異。成化末年,羅玘在京城範圍內取得鄉試第壹名。第二年中進士,選為庶吉士,授予編修。更加盡力於古文,每次寫作,有時攀坐在大樹上,有時關門坐在屋中,閉目深思,形貌憔悴。從此文章更加奇異,羅玘也深為自負。

羅玘特別崇尚節操道義。言官們因救助劉遜全被關入監獄,羅玘進言說應當寬容他們以不致損害國家的議政體制。宦官李廣死後,遺留下壹本簿冊,詳盡記載行賄結交他的大臣。皇帝大怒,命令言官指名彈劾上奏。羅玘進言說:“大臣應作為百官的儀表、法式,現在像這樣,確實應給予嚴厲處罰。然而天下百姓及四方鄰邦都仰望著大臣,壹旦指名暴露他們的惡行,會引發遠方之人怠慢朝廷的心思。言官沒有看見簿冊上所記的內容,憑臆想來論罪,怎麽能辨別出是玉還是石?壹旦經過批評指責,將要玷汙終身。我請求降旨秘密告諭這些大臣,讓他們以生病為由辭職,或者用其他的事貶斥他們,或許可以不成為朝廷的恥辱,而進仕之路也清明了。”李夢陽被關入獄中,羅玘說:“壽寧侯是陛下近親,應當有辦法保全李夢陽。不保住李夢陽,就會連累壽寧侯。”皇帝十分同意並采納了他的建議。任期屆滿,進升為侍讀。

正德初年,升遷為南京太常少卿。劉瑾擾亂朝政,李東陽依順他違法亂紀。羅玘是李東陽所考選的學生,寫信用大義指責他,並請求取消自己門生的身份。不久進升太常寺卿,提拔為南京吏部右侍郎。他處事嚴謹,僚屬都很畏懼他。京城附近盜賊猖獗,皇太子沒有確立,羅玘上疏議論激烈懇切,而且觸犯到執政的人。正德七年冬天,因考核政績來到京城,於是就以病為由請求退職回家。寧王朱宸濠仰慕他的名聲,派遣使者贈送禮物,羅玘逃避到深山中。到朱宸濠叛亂時,羅玘已經生病,火速致信給守臣約定討伐叛賊,事情還未發動就去世了。嘉靖初年,賜予謚號文肅,學者稱他為圭峰先生。

4. 羅生還鐲的文言文翻譯

羅壹峰先生(姓羅,號壹峰先生),名叫羅倫,以舉人身份參加科考會試。

他的仆人在路上撿到壹個金鐲。走了五天,羅先生擔心盤纏不夠,仆人說:“不用擔心,之前在山東某處撿到壹個金鐲,可以典當出去作為盤纏。”

羅先生大怒,打算親自交還給失主。仆人趕緊磕頭,並掰著手指說:“這樣壹來壹回壹定會錯過考試,不可以。”

羅先生說:“這壹定是丫環仆人丟失的,萬壹主人拷打審訊他,因此而死,是誰的過錯?我寧可不考試,也不忍心讓別人死於非命。”最後還是找到失主家裏,果然是女主人丟失的頭飾,而丫環錯把金鐲扔在地上。

女主人懷疑是丫環偷了,用鞭子把她打得流血,丫環要自殺好幾次了。丈夫又懷疑妻子有私情,辱罵妻子不止,妻子也憤怒的去上吊,多虧被人解救。

羅先生到了以後,拿出金鐲還給他們,全家人都很感激他。羅先生急忙趕路到京城,考試時間正好趕上,匆忙交上考卷,竟然考中了,還是狀元及第。

5. 羅程有德無才的部分翻譯(古文—現代文)

演奏音樂的樂師羅程,擅長彈奏琵琶,從唐武宗時得到了皇上的寵愛,皇上通曉音樂的曲調韻律,羅程更加得到了宣宗皇帝的寵幸。

羅程憑仗著皇上的恩寵,自己驕橫放肆,以及小的怨仇殺死了人,押付他到京地城衙門依法處治。 其他樂工們想為羅程求情。

適逢皇上到皇宮花園中去聽演奏,於是樂工們便安設了壹個虛設無人的座位,把琵琶放置在座位的上面,然後痛哭流涕。皇上問其原由,眾樂工回答道:“羅程對不起皇上您,他犯的罪無論怎樣都不能赦免。

然而我們這些臣民們憐惜羅程天下第壹的技藝,不能得以永遠侍奉給皇上。”皇上說:“妳們所憐惜的不過是羅程的才藝罷了,我所看重的是高祖、太宗的法律啊。”

最終,沒有赦免羅程的罪。

6. 羅氏之賢文言文翻譯

童賢母,姓羅氏,寧海童處士釋卿妻也。

羅為縣舊族,賢母少喪親⑴,姿端厚,有識度,年十三歸⑵童氏。時處士之祖母高年而父母皆老,賢母事之孝敬雍順,治產業習女工甚得歸道,舅姑喜,家政壹⑶任之。

祖母晚病,手足痹不 能舉⑷,溲惡或時汙床席,賢母躬抱持洗滌。飲食必執匙箸以進,久而不懈。

祖姑心德⑸其所為,每私祝曰:“吾苦新婦無以報,願汝有子有婦,鹹若汝之孝敬。” 賢母有知能,遇女妹及族人親戚皆有恩。

祖姑及舅姑卒,相⑹夫奉喪葬於內外,粗細指畫經綜皆有方略條理。既而家浸盛,生四丈夫⑺子。

子長,各有才智,好學問;訓以禮義忠厚,尤有母道。及處士蚤⑻世,諸子長,娶婦生孫,壹聽賢母之教。

遂相與合食,不分財異爨。作先祠、置祭器,以奉祖考。

家庭之間,出內有法,長幼有倫,遇人有惠,待賓客有禮,於是賢母遠邇皆稱焉。 初,元季⑼無政。

大家以⑽貲結長吏,出之租稅,俾⑾小民佃者代輸,裏正因而漁利。每畝征米四升,小民以為病。

會賢母家為裏正,催民租稅,命減其半,不足寧出己粟以輸。鄉閭貧弱賴以不困。

洪武初,寧海及鄰縣饑,裏中富人以麥貸貧乏者,每麥鬥責谷二鬥三升。時賢母家有麥數廩,召諸子謂曰:“饑者眾,而吾家幸有餘,安忍乘時取倍蓰之息?若⑿等無效他人,宜減息壹鬥,以為鄉率。”

於是長子遵母意,與諸弟行之。又白於縣,請禁多取息以病民者。

數百裏內貸麥者利⒀其息小,競奔走焉,鹹嘆息以為童母己。母好施予孤弱,不能自存者給以錢粟,不責其償。

為之娶婦,使成家業。如是者二十餘人。

人或告饑,推食以予之。遇人有急,度其事可解,屬⒁諸子解之。

後或背負,絕不與較。至不義人戒莫近,事於不可者戒勿為。

其揣料世事,明遠甚,雖丈夫有弗逮⒂也。家人指逾千,婢仆指稱之,人人察其饑飽苦樂與其才性所宜,無有怨者。

今年幾⒃八十,子婦、及諸孫婦、男女數十人,曾孫七八人。奉養祗順,不敢違,果若祖姑所祝。

名人士往來者,皆致拜而去,稱賢母雲。文化小常識舅姑:指公婆。

考查實詞⑴親――父母。⑵歸――出嫁,古時女子出嫁稱“歸”。

⑷舉――活動,動彈。⑸德――形容詞作動詞,感激。

⑹相――動詞,幫助。⑺丈夫―古時稱男子。

⑻蚤――通“早”。⑼季――名詞,時代後期或末期。

⑾俾――動詞,使,讓。⒀利――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利。

⒁屬――通“囑”。⒂逮――趕上,達到。

考查虛詞⑶壹――副詞,全、都。⑽以――介詞,用。

⑿若――代詞,妳,妳們。⒃幾――副詞,將近。

(壹詞多義) 或:1、代詞,有的人,有的。如“人或告饑,推食以予之”(本文),再如“人固有壹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又如“或五十步而後止,或百步而後止”(孟子《寡人之於國也》)等。

2、副詞,也許,或許。如“後或背負,絕不與較”(本文),再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等。

3、副詞,間或,有時。如“溲惡或時汙床席,賢母躬抱持洗滌”(本文),再如“蛟或浮或沒”(劉義慶《世說新語》)等。

4、副詞,倘或,如果。如“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李白《蜀道難》),再如“或王命及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酈道元《水經註》)。

5、語氣詞,常用在否定句中,加強否定語氣。如“殘賊公行,莫之或止”(賈誼《論積貯疏》),再如“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孟子滕文公上》)等。

6、通“惑”,迷惑。如“天或乎王之不智也”(《孟子告子上》),再如“別從車道,或失道”(班固《漢書霍去病傳》)等 句子翻譯 ⑴遂相與合食,不分財異爨。

翻譯這句話,要註意“異爨”在文中的意思。“異爨”是指不***用壹個竈頭,意思就是分家。

如“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歸有光《想脊軒誌》,童氏壹家在童賢母的教誨下,和睦相處,因此童賢母雖然四個兒子,卻並沒有分家各過各的。本句應譯為:於是壹家人和睦相處,壹起吃飯,不分家過日子。

⑵裏中富人以麥貸貧乏者,每麥鬥責谷二鬥三升。翻譯這句話,要註意文言文中的倒裝現象。

文言翻譯除力求準確外,還要註意文言句式和詞類活用現象,凡有倒裝句式(像賓語前置句、狀語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的,壹定要變成正常語序;凡有詞類活用的,壹定要翻譯出來。本句中的“裏中富人以麥貸貧乏者”就是壹個定語後置句,其正常語序應是“裏中以麥貸貧乏的富人”。

本句應譯為:村裏有把麥子借給窮人的富人,每鬥麥子要求歸還二鬥三升谷子。譯文童賢母,姓羅氏,是寧海縣童處士釋卿的妻子。

羅氏家原先是縣裏的大戶,童賢母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她舉止端莊,為人厚道,有見識,十三歲的時候嫁到了童家。當時童處士的祖母年齡已經很大了,並且父母也已很老了,但童賢母侍奉他們卻非常的孝順恭敬,治家理財縫縫補補很合乎為媳之道,公公婆婆非常高興,家裏的事情全部交給她來管理。

童賢母的祖婆婆晚年有病,手腳麻痹不能活動,大小便有時弄臟了床席,童賢母就親自抱著她或扶著他幫她清洗。祖婆婆喝水吃飯,童賢母壹定拿著湯。

7. 幕羅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初中文言文活用的詞語 \r\n1、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奔:動詞作名詞,飛奔的馬,即快馬)《三峽》 \r\n2、夏蚊成雷(雷:名詞作動詞,指像雷響)《閑情記趣》 \r\n3、神定,捉蝦蟆,鞭數十(名詞作動詞,抽打)《閑情記趣》 \r\n4、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騎:動詞作名詞,指騎馬的人。

這裏指騎馬的偵察兵)《使至塞上》 \r\n5、造飲輒盡,期在必醉(盡:形容詞作動詞,指盡興)《五柳先生傳》 \r\n6、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義:名詞作動詞,意為堅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公輸》 \r\n7、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矣。(怪:形容詞作動詞,意為以……為怪)《陳涉世家》 \r\n8、將軍身被堅執銳,……功宜為王。

(功:名詞作動詞,意為論功勞)《陳涉世家》 \r\n9、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詞作動詞,用鞭打)《馬說》 \r\n10、散入珠簾濕羅幕(濕:形容詞動用,滲濕或沾濕。)《白雪歌送武斷官歸京》 \r\n11、望西山,始指異之(異:形容詞動用,認為……奇異)《始得西山宴遊記》 \r\n12、攀援而登,箕踞而遨(箕:名詞作狀語,像簸箕壹樣)《始得西山宴遊記》 \r\n13、縈青繚白,外與天際(青:形容詞作名詞,青山)《始得西山宴遊記》 \r\n14、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名詞作狀語,像翅膀壹樣)《醉翁亭記》 \r\n15、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名:名詞動用,命名,給……取名)《醉翁亭記》 \r\n16、飲少輒醉……故自號曰醉翁也(號:名詞動用,取別號)《醉翁亭記》 \r\n17、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釀:名詞動用,用釀泉水)《醉翁亭記》 \r\n18、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名詞動用,宴請賓客)《醉翁亭記》 \r\n1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詞動用,限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r\n20、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苦、勞、餓、空乏、拂亂:使動用法,使……苦、勞、餓、空乏、拂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r\n21、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餉:名詞動用,送食物)《觀刈麥》 \r\n22、宜枉駕顧之(駕:動詞作名詞,指車、馬)《隆中對》 \r\n23、於是與亮情好日密(日:名詞作狀語,壹天天。)

《隆中對》 \r\n24、壹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鼓:名詞作動詞,擊鼓)《曹劌論戰》 \r\n25、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冠:名詞作動詞,為第壹)《上樞密韓太尉書》 \r\n26、太尉茍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辱:意動用法,\\“以……為辱)《上樞密韓太尉書》 \r\n27、且人之學也,不誌其大,雖多何為?(誌:名詞作動詞,立誌)《上樞密韓太尉書》。

8. 文言文翻譯(樂工羅程)

A 恃恩自恣 恣——驕橫,放肆。

B 宣宗初亦召供奉 供奉——到宮廷演奏。

C 程既審上曉音律 審——深知。

D 立命斥出 斥出——趕出(宮廷)。

譯文:演奏音樂的樂師羅程,擅長彈奏琵琶,技藝成為天下第壹,能夠變換創作出新穎的樂曲。他們唐武宗時得到了皇上的寵愛,憑仗著皇上的恩寵,自己驕橫放肆。唐宣宗初年又召他到宮廷演奏。羅程已經深知皇上通曉音樂的曲調韻律,自己研習音樂尤其刻苦。時常皇上命令羅程依照格律為妃嬪作歌伴奏,羅程必定演奏出新奇巧妙的樂曲使皇上動情,因此羅程得到了宣宗皇帝的寵幸。

壹天,羅程果然因為瞪眼壹類小小的怨仇殺死了人,皇上大為震怒,立即命令趕出宮廷,押付他到京地城衙門依法處治。

其他樂工們因羅程的演奏技藝天下無人能比,便想要以此觸動皇上憐憫的心意。適逢皇上到皇宮花園中去,音樂將要演奏,樂工們便在樂隊席座的近旁安設了壹個虛設無人的座位,把琵琶放置在座位的上面。樂工們排列成隊,走上前來,連連叩拜並痛哭流涕。皇上說:“妳們這些人幹什麽呀?”眾樂工向前來說道:“羅程對不起皇上您,他犯的罪無論怎樣都不能赦免。然而我們這些臣民們憐惜羅程天下第壹的技藝,不能得以永遠侍奉給皇上,因此把這件事,當成為內心的遺憾。”皇上說:“妳們這些人,所憐惜的不過是羅程的技藝罷了,我所註重的是唐高祖、唐太宗時代所制定的法律啊。”最終,沒有赦免羅程的罪。

9. 文言文翻譯《孔子見羅雀者》

孔子見羅①雀者,所得皆黃口②小雀。夫子問之曰:“大雀獨不得,何也?”羅雀者曰:“大雀善驚而難得,黃口貪食而易得。黃口從大雀,則不得;大雀從黃口,亦可得。”孔子顧謂弟子曰:“善驚以遠害③,利食④而忘患,自⑤其心⑥矣,而以所從為禍福。故君子慎其所從,以長者之慮⑦則有全身之階⑧,隨小者之憨⑨而有危亡之敗⑩也。”

[註釋]①羅:張網捕鳥。②黃口:雛鳥的嘴為黃色,後又借指雛鳥。③遠害:遠離禍害。④利食:貪食。⑤自:出身。⑥心:本性。⑦長者之慮:年長者的謀慮。⑧全身之階:全身,保全身體;階:同“借”,憑借。⑨憨:愚傻,魯莽。⑩敗:禍亂,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