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領跑者潘剛

領跑者潘剛

90年代及以前,國人喝的絕大部分牛奶都還用玻璃瓶或者塑料袋包裝、冷藏保質期壹到三天,牛奶只能就近生產。

當時,伊利是呼和浩特壹家街道小廠,年營業收入不足6000萬。剛剛大學畢業的潘剛是廠裏的壹名基層員工。當時並不會有人知道,這個小夥子將改寫這家廠子的命運。

1999年,伊利組建液態奶事業部。這次組建的發起人就是潘剛,他同時兼任總經理。高瞻遠矚的全國布局使得次年收入突破5個億。隨後的幾年裏,業績壹路狂飆突進,連續多年收入翻番。

2004年,已成為伊利管理層的潘剛立下“全球乳業20強”的戰略目標,並在2009年提前實現目標;2014年,在伊利營收突破500億、達到千億市值的背景下,潘剛又提出“全球乳業5強”的目標。

2020年8月28日,在荷蘭合作銀行公布的2020年“全球乳業二十強”榜單中,伊利集團蟬聯亞洲乳業第壹,成功躋身全球五強——潘剛又壹次做到了。如今,伊利的年營業收入已經突破了900億。

2020年12月,在廣東舉行的“2020全國企業家年會”上,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榮獲中國企業管理最高榮譽——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這個獎項的評選極為苛刻,只表彰對中國企業管理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家,張瑞敏、馬蔚華等企業家都曾獲此殊榮。

評審專家組對潘剛的評價是:有理想、有激情、有文化、有胸懷、有眼光,有極強創新能力。

很顯然,在勢如破竹的伊利發展進程中,潘剛是絕對意義上的靈魂人物。

創新這把鑰匙

“在伊利人眼中,世界上只有兩種人:壹種人是喝牛奶的,壹種人是不喝牛奶的,伊利人的使命就是要將這兩種人變成壹種人,喝牛奶的人——享受牛奶營養與 健康 的人。”早在90年代,潘剛就對市場和產品有清晰的認知和使命感。

在他的引領下,伊利做出策略型的產品結構調整,從冷凍食品、液奶、速凍食品、礦泉水等多點開花,轉變為聚焦資源立足乳業。

隨著國家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乳畜業,以伊利為代表的中國乳企引進國外先進的超高溫瞬時滅菌(UHT)技術和利樂無菌包裝技術,大力發展常溫奶,開啟了中國乳業新紀元。

第壹條利樂液態奶生產線在1997年正式投產,伊利相繼在呼市、東北、北京等地進行投資建廠。1999年底潘剛牽頭組建液態奶事業部壹事,在業內引起不小的議論,因為伊利首開國內乳制品企業實行事業部制的先河,全國乳業很快跟進與效仿,成為全國液態奶後來繁榮局面的開端。

2005年,伊利集團主營業務收入已經突破100億元大關,成為首家突破百億元大關,並覆蓋全國市場的全品類乳品企業。全國乳業進入“液態奶時代”,中國發達地區獲得了西、北過剩的產奶能力,就連偏遠地區的消費者也能喝到牛奶。在伊利等奶企的引領下,國人的喝奶習慣改變了。

進入壯大期的伊利針對市場需求推出的產品創新開始勃興。

2005年,伊利在質量為先的前提下進入高端白奶品類,推出子品牌金典。2003年起,伊利自主研究中國母乳特點,開始建立第壹個中國企業母乳研究數據庫;2008年,又研發出國內第壹款針對中國寶寶體質特點的金領冠配方奶粉。

為了讓更多人喝上牛奶,伊利又做了壹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21世紀初,北京、哈爾濱、西安三個城市的2000多名各年齡層的被試對象接受了伊利的乳糖不耐飲奶實驗,結果不出所料:50.6%的人乳糖酶缺乏。針對這樣的情況,伊利歷時4年研發,推出了舒化無乳糖牛奶,打造了國內第壹款可以有效解決乳糖不耐癥或乳糖酶缺乏問題的牛奶產品,獲得了巨大的市場成功,徹底解決了乳糖不耐受人群的飲奶問題。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改變,這壹時期的策略轉型準確地踩中了時代滾滾向前的車輪。

2014年,伊利營收突破500億元,成為中國第壹家千億級市值的乳品企業,同時也進入了壹段“厚度優於速度,行業繁榮勝於個體輝煌, 社會 價值大於商業財富”的騰飛期。

潘剛的“望遠鏡”

潘剛有個著名的“望遠鏡”加“顯微鏡”管理理念。作為管理者,既要著眼長遠,明確戰略方向;也要重視細節,做好精細化管理。

“從伊利的發展經驗來看,企業要長遠發展必須要戰略先行。”從長跑者到領跑者,戰略指揮官潘剛認為集團的每壹次與時俱進,背後最強勁的推動力都是戰略、技術和產品的創新。

潘剛30多歲時,就把目標定在全球,著眼全球市場。借助國家“壹帶壹路”倡議的春風,伊利國際化布局加速。從2015起,伊利就開始布局東南亞七國市場,2019年更是收購新西蘭第二大乳制品企業Westland,打通全球供應鏈,並與瓦赫寧根大學在荷蘭成立伊利歐洲創新中心。

隨著伊利即將進入後千億發展時代,集團面臨著更加復雜的消費環境、全球化市場運營、全球化資源配置和全球化競爭的全新發展階段。對此,潘剛提出“全球 健康 生態圈”的理念,堅持企業的國際化戰略。

國際權威品牌價值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發布系列榜單,伊利在“2020年全球最具價值乳品品牌10強”強勢登頂,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乳制品品牌,並在“2020年全球最具價值食品品牌50強”榜單中躍升至全球第二。

如今的伊利集團位居全球乳業五強,蟬聯亞洲乳業第壹,而潘剛的追求不止於此。伊利正在向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 健康 食品提供者”的目標加速邁進。

任何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做強靠產品,做大靠運營,做久靠文化”是必經之路。

在這壹點上,伊利抓住了奧運營銷。

2005年11月16日,對伊利人來說是個難忘的日子。伊利正式成為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贊助商,成為了國內唯壹壹家符合奧運標準、為奧運會提供乳制品的企業。這不僅使伊利國民品牌的形象更加穩固,對內部來講,奧運也大大增強了員工的凝聚力。

借著奧運營銷的成功,2010年伊利在品牌營銷上又再接再厲連下三城。壹個是成功牽手上海世博會,在奧運基礎上疊加了世博品質;與著名的迪士尼集團結成了戰略合作關系,成為乳品行業唯壹的授權商;公布了新的品牌標識、品牌主張和企業願景。

2017年8月30日,北京冬奧組委與伊利集團正式簽約並對外宣布:伊利成為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唯壹乳制品合作夥伴,並順勢推出助力國家“三億人上冰雪”的目標。

正如潘剛所說:“品牌是企業的精神象征,傳遞著企業的價值理念。”

人本主義與 社會 責任

潘剛對人才發展格外重視,他認為“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礎”。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各行各業面臨著來自生產、經營等方面考驗。而潘剛卻在內部會議中跟大家說,“省什麽錢都不能省員工的錢,今年我們要繼續給員工漲薪”。於是,2020年的伊利不僅沒有裁員,反而逆勢漲薪,並給壹線員工發放了充足的口罩和牛奶,為員工投保“新冠肺炎意外傷害保險”,開通心理熱線,保護伊利員工的身心 健康 。

“春雨計劃”也是幫助員工成長與發展的制度,由潘剛在2012年提出。2019年,春雨計劃重點聚焦了管理者風格轉變、員工的成長與發展、公司組織氛圍改善三個方面,持續不斷提升全員職業素養,營造 健康 充滿活力的組織氛圍。伊利還為員工在購房、醫療、教育等方面的資金需求提供了“春雨貸”,為員工解決燃眉之急。

潘剛始終相信,“創新能夠讓壹家企業走向優秀,而責任更能讓壹家企業走向偉大。”

他有壹個“讓世界***享 健康 ”的夢想,公益實踐在伊利是上升到戰略高度的。在這壹領域,伊利構建了***享 健康 可持續發展的WISH體系,英文翻譯為“World Integrally Sharing Health”,意為“美好生活”, 是伊利對標、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重要體現。

截至2019年底,“伊利營養2020”已覆蓋全國25個省、自治區,累積投入近8000萬元,60余萬兒童從中受益。

勇於承擔 社會 責任的伊利,正在為提高弱勢群體的營養水平不懈努力。

從街道小廠到全球乳業五強,伊利依靠自身內生式的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績。而位列全球乳業第壹梯隊並不是它的終點。

在潘剛的戰略指揮下,伊利將會秉承對全球消費者的 健康 承諾,永不停歇地追求更高的品質,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向“全球乳業第壹、 健康 食品五強”的戰略目標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