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金壹南:災難不由我們選擇,道路卻由我們開辟

金壹南:災難不由我們選擇,道路卻由我們開辟

易境思·2020中國汽車營銷沙龍9月4日,以“來者可追 安且吉兮”為主題的易境思·2020中國汽車營銷沙龍在浙江安吉舉行。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博導金壹南少將在主題演講《困境與機遇》中講到,我們正處於歷史轉折點:今天全球化進程嚴重倒退,多國經濟大幅度滑坡,供應鏈體系遭受重創,種族主義四處蔓延,世界遭受嚴重震蕩。今天全球面臨的這些問題,沒有任何人能夠跑脫。

金壹南認為,在這樣的非常時刻,堅持全球化的進程,堅持改革開放,堅持開門就是前進。無論是經濟脫鉤還是科技脫鉤,都無法抑制中國市場,“技術壓抑市場是暫時的勝利,而市場自創技術是最終的勝利。”

金壹南說,產業鏈的集群化是這次疫情中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重要特征;疫情正在促使下壹階段產業更重視數字基建、雲服務、物聯網、遠程連接等等;未來第壹步看誰扛得住,誰才能生存;第二步能生存下來才能變革。生存不是目的,生存下來是為了變革,變革是為了勝利。我們把握生存之機,把握變革之機,就是把握勝利之機。

以下是演講實錄:

今天給我的題目是《困境中尋找機遇》,我把題目改了壹下《困境與機遇》。

今天講困境與機遇的時候,第壹句話就是有些年代註定要在歷史中留下深刻的印痕。2020年是壹個非常特殊的年代,不僅個人,包括大家生活的社區,包括大家所處的國家,包括國家之間的關系,都留下了深刻印痕。

我們正處在這樣的歷史轉折點,猝不及防

2020年初,最初大家談論的是美伊戰爭,然後是中美貿易協議。結果年初料定的戰爭沒有發生,和平也沒有到來,來的是壹個不速之客——新冠病毒,誰請它來?不請自到。今天確診病例2600萬,死亡接近90萬,2019年底到2020年初,全世界那麽多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誰料到這種形勢?

還有壹句話“重大危機往往成為歷史轉折點。”這句話裏還有壹句話:“歷史轉折點往往是不經意的”,我們正處在這樣的歷史轉折點,猝不及防,大家都也沒有想到。

今天全球化進程嚴重倒退,多國經濟大幅度滑坡,供應鏈體系遭受重創,種族主義四處蔓延,世界遭受嚴重震蕩。今天全球面臨的這些問題,沒有任何人能夠跑脫。

誰能想到美國感染新冠病毒人數、死亡人數全球最多,股市十天熔斷四次。美國醫療條件最好,醫學設備最發達,結果今天確診人數630萬,死亡超過19萬,特朗普說“能把死亡人數控在10萬以下是重大勝利”,我們聽了大吃壹驚。

同時,美國失業人數超過4千萬,意味著五分之壹的美國人失去工作,特朗普氣急敗壞,對他來說三年多的經濟成果,6天時間全被摧毀,他最輝煌的成果就是經濟、股市和就業,今年3月底到4月初,道指從29000點下降到18000多點,下跌將近11000點。

我們為抗疫做出最好的示範,我們是閉卷考試,答得很好,卻被若幹國家要求索賠。為什麽他們特別熱衷向中國索賠?壹方面中國有多次賠償的歷史傳統,另壹方面“隱忍為上,花錢消災”的現實思維。我們有壹句話:只要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算問題。這些思維方式被國外掌握,對我們絕不是福音,而是災難。他們把中國人當作最好的打劫對象。

所以在今年推遲召開的兩會上,王毅外長講的非常清楚,針對中國的這些濫訴沒有事實基礎、沒有法律依據、沒有國際先例,是徹頭徹尾的“三無”產品。這些話的意思十分清楚,想讓中國賠償,壹個錢都不要想。我們沒有這種堅決態度,絕對不行。從今天的現象可以看出來,新冠病毒大流行成為影響國際格局裏程碑式事件,所有的猙面——國家的真面、個人的真面、企業的真面,大難臨頭都暴露出來。面目有多麽猙獰,想掩蓋也掩蓋不了。新冠病毒流行不是重置秩序的革命性力量,而將以罕見的螺旋方式加速歷史倒退、封閉、保守、阻斷、全球化大幅度退坡,大國關系惡化,全球供應鏈和市場規則遭受深度懷疑,民粹主義、反精英、反融合日漸成為趨勢,不同人種之間的對立與區隔,各種政治的、社會的、種族的偏見死灰復燃。歷史不總是前進的,歷史是會倒退的。今天大家所處的時刻,就是壹個歷史倒退的時刻。

“站立不動,也是前進”

在這樣的非常時期我講壹句話:“站立不動,也是前進”。

我們即使沒有什麽新政策、沒有什麽新方略,我們只要堅持原有的全球化進程,堅持改革開放,堅持開門,我們就是前進。在這樣壹個非常時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講的“可以確定,2020年全球經濟將急劇下滑,比大蕭條時期更加嚴重,全球將有170個國家出現人均收入負增長。”最近調整到了190個國家,就是說幾乎所有國家都是負增長。今天我們在這裏講困難,但誰不困難?我們這裏講問題,但誰不是問題成堆? 中國的問題相較之下是最輕最緩的,人家比我們困難的多。我們在今天率先走出了疫情,人家還身陷在裏面。

中國的經濟規模和教育規模正在逐漸顯現?

我們不但走出來了,再看今天中國的經濟規模。我們今天講困境與機遇,機遇寄托在中國首先走出疫情,第二中國經濟規模,這種經濟規模再想動搖是非常難的。妳看世界四大制造國,黑線是美國,長期雄居世界制造業20%,後來跌落了;灰色線是日本,90年代中期日本曾經達到過20%,後來跌落了;虛線是德國,長期在世界10%以下;妳看中國這條線,1980年世界制造業2.5-3%,2008年中國上升的紅線與美國下降的黑線相交,各占世界制造業18%。2018年中國制造業占世界比重29.4%,世界第壹,2025年這壹比重將上到40-45%。這是我們的基礎,我們的經濟規模。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統計,中國是世界上唯壹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的工業門類的國家,包括39個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形成門類期權,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這是我們今天重要的從困境走向機遇的基礎。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做的世界主要工業國家高端制造門類比較,美國、德國、中國、日本,這四國,14項高端制造的產業比較,看日本,日本沒有航發,沒有民航客機,沒有互聯網、沒有通訊設備、沒有航天工業、沒有衛星當行等等,這是日本的缺項。然後德國,也沒有航空發動機,沒有芯片,沒有智能手機,沒有筆記本電腦、沒有互聯網、沒有航天工業、衛星導航等等。然後是美國,美國沒有液晶電板、沒有高鐵、沒有民用船舶、沒有鋰電池。最後是中國,14樣全部齊全。我們的問題是什麽都能造出來,就是質量不太好,這是我們必須改變的問題,但是毫無疑問,中國經濟規模今天達到這個程度,就像總書記講的壹樣,中國經濟是壹片大海,不是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是不能掀翻大海。

規模太大了,妳通過什麽經濟切割,科技切割把中國切割的所勝無幾,都不可能。所以講不管貿易戰,疫情也好,對我們的沖擊,心理沖擊大於實際沖擊,國人很振蕩,心理振蕩,實際上沒那麽可怕,中國經濟的規模導致美國人很難辦,特朗普經濟顧問要求美國企業從中國搬出去,政府將支付壹切搬遷費用,特朗普讓庫克搬,庫克說,在美國,如果把模具工程師開會,可能壹個房間都裝不滿,但是在中國,可能許多足球場才能容納下那麽多人。

支撐中國經濟規模的,是中國的教育規模。2016年我們學理工的本科生已經達到了500-600萬,現在600萬以上,美國56.8萬,而且大部分還亞裔,美國人學金融,學法律,學醫學,而橋梁、船舶、汽車、鋼鐵、煤炭他們不學了,這是美國今天存在的大問題,它沒有足夠的工程師熟練工人。《華盛頓郵報》報道,“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理工畢業人才。2001-2014,中國新開設1800多個大學,培養出的科學、技術工程畢業生是美國的10倍”;《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報道:“44%中國大學生主修自然科學工程學,美國只有16%,考慮到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這壹趨勢未來十分可怕。”美國不是怕妳現在,是怕妳未來。再這樣下去,中國的工程師源源不斷大量湧現,美國該怎麽辦?國際經合組織預測,2025年,中國擁有的工程師和熟練工程師數量,將超過經合組織所有成員國的總和。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經濟規模和教育規模,而教育規模正在逐步展現。

這是2018年全球專利申請,從這裏大家可以看到,歐洲專利局包括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挪威、丹麥、瑞典加上東歐全部加起來2018年才申報了17萬項,不如韓國21萬項;而韓國是日本的三分之二;日本31萬項,是美國的壹半;美國將近60萬項,美國是中國的三分之壹強。當然我們的專利申請質量還沒上去,美國、日本專利質量高,我們專利申請也有壹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個過程正在積累,有了量變才有質變。我們的汽車產量現在將近三千萬輛,我們已經積累了足夠的量變,汽車界應該已經到了質變時刻了。

現在美國人炒得最厲害的就是經濟脫鉤,怎麽脫鉤?提出“休西底德陷阱”的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說:“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脊梁,美國無法讓其他國家和中國經濟脫鉤,中國經濟的主導部分實際上是國內消費,他們不需要去向西方求援。西方去中國投資是因為這裏成熟的供應鏈,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巨大的市場,誰會傻到放棄這個市場。”“生產當然可以轉移到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問題是他們有多大市場消費的那些生產出來的眾多產品?”這就是問題所在,妳把汽車企業轉到越南,越南有那麽大汽車銷量嗎?它銷不出去,我還得到中國來,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還得過來,還得經過壹道關稅。這是市場的抉擇,不是政治誘惑,是市場誘惑。

美國說好,那就科技脫鉤,高科技脫鉤。谷歌的前CEO,退休後出任五角大樓“國防創新委員會主席”的施密特堅決反對科技脫鉤,他說:“壹旦拆散了全球平臺,就再也無法收回。中國受益壹個通用的交流平臺,每個技術平臺都有西方價值觀,這才符合西方的利益。”妳逼著中國人搞沒有西方價值觀的中國平臺,好不好?讓中國人永遠用西方的二流、三流的芯片,永遠用高價購買美國芯片、支撐美國芯片研發,這樣最好。現在中國人自己幹芯片,不但導致美國芯片嚴重庫存堆積,而且導致後續研發能力下滑。所以施密特的結論是“最好讓中國人使用西方的芯片,而不是自己制造芯片。”

這裏面我們看到了市場的力量。就像郎鹹平講的壹樣“技術是美國的最大優勢,市場是中國的最大優勢,技術必須賣給市場,才能獲得高利潤,失去市場技術必定衰退。”“芯片是人類目前最高級最復雜的技術,美國以此為傲慢,中國是全球最大芯片市場,有了市場沒有技術可以發展技術,若失去技術,技術之花再艷麗也必然枯萎。”“技術壓抑市場是暫時的勝利,而市場自創技術是最終的勝利。”

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外雙循環相同促進的大格局

這就是總書記講的,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我們充分看見了美國的技術優勢,卻沒有充分領略自己的市場優勢,美國現在充分感受到了中國的市場優勢,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市場,就是總書記講我們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外雙循環相同促進的大格局,這就是我們未來的格局。

產業鏈的集群化是這次疫情中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重要特征。這次疫情中,從今年初到現在,我們兩個區域,——蘇州、重慶都在增長,而且增長幅度比較大,關鍵得益於產業鏈的集群化。所以黃奇帆市長說:“中國要抓住歐美部分產業停擺,經濟衰退的機會,在珠三角、京津冀、長三角、成渝雙城經濟圈等地區重點打造壹批空間上高度集聚,上下遊緊密協同,供應鏈集約高效,規模達幾千億甚至上萬億的新興產業鏈集群”,作為國內大循環的核心,國際大循環的起點。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雙城經濟圈,加上未來的鄭州、武漢、長沙、合肥中部地帶,成為國內大循環的核心,國際大循環的起點。

疫情正在促使下壹階段產業更重視數字基建、雲服務、物聯網、遠程連接等等。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基礎設施好,中國恰好在5G研發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基建進壹步加速。我們可以設想下壹步這種基礎設施將更加優於其他國家。美國五角大樓評估:“5G有可能將中國從資本和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經濟,轉變為創新型經濟體。”5G我們走在全世界最前面。我們講困境與機遇,講機遇是無形的資源,講把握機遇要把握不確定性。大多數人不喜歡不確定性,其實真正的領導者喜歡不確定性,真正高超的領導藝術,恰恰是充分發揮不確定性的結果,如何有效的利用不確定性,正因為不確定,才真正有機會在裏面。

當然我們說未來就是這樣,第壹步誰扛得住,誰才能生存。2020大沖擊,壹大批企業垮掉,對服務業打擊太沈重了,餐飲業、旅遊業、賓館業包括交通業打擊及其沈重。我說第壹步誰扛得住誰就生存,第二步能生存下來才能變革,生存不是目的,生存下來是為了變革,妳死了,妳所有雄才大論都結束了,妳得活下來,妳才能變革,妳成為變革者,變革的目的是為了勝利,壹定要做勝利者。

這是CNN統計2020世界經濟增量,橘色是2020,全部都是負增長,大家看美國-8%,英國-10%,法國-12%,西班牙、意大利-13%、-14%、-15%,唯有中國冒出個小紅頭這個冒小紅頭非常珍貴,人家都在負數,妳只要在正數就是重大勝利。2020的疫情促使中國和美國的距離大大的拉近了,我們覺得發展受阻了,其他國家更後退,距離反而靠近了。國際經濟界有個“幸存者通吃”理論,就是看誰能活到最後。我們把握生存之機,就是把握變革之機,把握勝利之機,在災難中完成這種把握。

最後以恩格斯的話結束:“沒有哪壹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進步作為補償”。能不能享受到這個補償,取決於妳的生命力,妳的發展力,妳的創造力。災難不由我們選擇,道路卻由我們開辟。

最後兩句話:第壹句:“問題是帶人走出困境的最好向導。”

第二句:“危機是教人進行創造的最好老師。”

我就講到這兒,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