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2克控鹽勺

2克控鹽勺

我們先來看壹個數據:在中國,有10%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這個比例意味著在妳的親戚朋友中,壹定有糖尿病患者。

過去妳可能認為糖尿病只是壹個溫和的疾病,但事實上,它卻是不折不扣的“慢病之王”:

發病早期毫無征兆、難以察覺;

壹旦發作,幾乎無法治愈、難以逆轉;

本身不致死,但會導致各種致命的並發癥。中國有33%的腎衰竭患者、50%的失明患者、60%的截肢患者,都是糖尿病導致的。

老張兩個月前出現反復口幹,多飲和多尿沒有引起重視,直到最近腳上出現壹個潰瘍,怎麽都好不了,到醫院檢查了之後,醫生告訴62歲的老張,妳這得的是糖尿病足,罪魁禍首在於糖尿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傷口不僅不會愈合,反而會越來越嚴重。

得知自己的空腹血糖高達18mmol/L,老張被嚇了壹跳,醫生說,其實兩個月前,當出現口幹,多飲和多尿的時候,應該就是糖尿病的重要提示,只是老張完全沒有放在心上而已。

醫生說,很多人在確診糖尿病的時候會認為糖尿病怎麽突然來了,卻不知道,糖尿病的出現完全是壹個慢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裏,身體其實給了妳很多提示,只是妳壹直沒有重視。

1、出現不明原因的視物模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導致的最常見的並發癥之壹,原因在於,血糖升高引起眼組織、神經及血管微循環改變,造成眼的營養和視功能的損壞,對於視物模糊的人群,壹定要檢查壹下血糖,已經確診糖尿病的人群,還應該定期檢查壹下眼底。

2、出現不明原因的手腳麻木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出現並發癥的時候才有癥狀,比如出現手腳麻木,要警惕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所致。

3、糖尿病足

剛開始腳上是水泡,破潰後潰瘍面越來越大,或者不小心被熱水燙傷了,穿鞋子腳磨損了,但是傷口就是不好,這個時候要警惕糖尿病,血糖升高導致人的免疫力下降,大量的細菌聚集在足部,很難讓妳的腳傷痊愈。

4、最經典的表現,三多壹少

所謂的三多就是多飲,多尿和多食,所謂的壹少就是消瘦,這是糖尿病最常見的表現,當然,也並非人人都壹定會有。

除了遺傳因素等,生活中的壞習慣是造成糖尿病的重要推手。

壹提到壞習慣,可能我們大家就會想到:吃了太多高糖分的食物。但是除了高糖,還有個隱形的殺手,卻被大部分人忽略了,那就是——

長期吃太多鹽!

有研究發現,其他生活方式相似的前提下,吃鹽多的人,得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 2 倍。

研究人員給出的解釋是:

壹方面,過多的鹽會使體內壹種名為「饑餓素」的物質增多。這種物質會抑制胰島素分泌,讓人體「抵抗」胰島素,並直接削弱胰島素的降糖能力。

另壹方面,聽名字就知道,「饑餓素」會增加食欲。吃得多,自然就容易變胖,而糖尿病常常伴隨肥胖而來。

另外,鹽會增高血壓。高血脂、高血壓本身,也會加重血管的損害,增加得糖尿病的風險。

想預防糖尿病,或者想控制好血糖,除了少吃甜的,也要記住,少吃過鹹的食物。

多吃鹽不好,那麽每天應該吃多少鹽?

健康 成人每人每天吃鹽不應該超過 6 克 ——就是普通啤酒瓶蓋去膠墊後,平平壹瓶蓋的量。超過這個量,鹽就算吃多了。

如果年齡已經超過 65 歲或已經確診高血壓,每天最好不要超過 5 克。

建議購買壹個 2 克的控鹽勺,壹平勺鹽是 2 克。這樣平均壹下,每餐就吃壹勺(2 克)鹽。

壹盤菜放壹勺的話,如果壹頓只有壹個菜,可全部吃完;如果做了兩個菜,每個菜吃壹半……以此類推。菜湯含鹽較多,不建議用菜的湯汁拌飯吃。這麽壹來,吃進去多少鹽,就心中有數了。

當然,要記得,這還是只算了食鹽,沒有計算日常零食、醬油、黃醬等所含的鈉,因此,鹽應該放得更少才對。

1、血糖

包括空腹和餐後2小時血糖。

2、尿常規

了解尿糖情況,更主要的是看是否有尿酮體、尿蛋白,以利於臨床分型及排除酮癥存在的可能,同時了解是否有泌尿系感染等情況。定期監測尿微量白蛋白對判斷是否有早期糖尿病腎病十分重要。

3、肝、腎功能

既能了解肝臟和腎臟的情況,又能給選擇用藥提供依據,因為 在肝、腎功能問題較大時,有些口服降糖藥是不宜使用的

4、血脂

膽固醇、甘油三酯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的患者需要適當應用調脂藥物。

5、血壓與血黏稠度

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與血黏稠度高是糖尿病患者四大無形的殺手,應及時適當處理。

6、眼底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沒有癥狀,晚期則沒有良好的控制方法 ,因此,絕不能等到眼睛看不清之時再查眼底,必須主動了解糖尿病患者的眼底情況。

中國成年人中有壹半人已經處於糖尿病前期,如果不加以控制,不是糖尿病前期的另壹半成人或早或晚也會成為糖尿病前期。成為糖尿病前期以後如果不加以生活方式幹預,大多數都有轉變成糖尿病的風險。

中國的下壹代呢?如果不改變目前肆意的飲食習慣、繼續久坐的生活方式,將會有更多的小胖子誕生,他們中的相當壹部分人將變成糖尿病大軍的壹員。

國人目前的生活方式已經和糖尿病的發生率高度切合,每壹個中國人都有成為糖尿病的可能性。

對於糖尿病前期,世衛組織的診療指南並不推薦藥物幹預。唯壹能夠阻斷他們繼續演變成糖尿病的辦法,就是生活方式幹預,也就是當壹個人擁有充分的食品和充分的運動時間時,要學會吃和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