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開國大典》這幅油畫如何從美術角度賞析

《開國大典》這幅油畫如何從美術角度賞析

《開國大典》的天空畫得幹凈利落,明朗美麗之極。為了增強地毯的質感,在顏料中摻上鋸木的木屑和沙子,增強了地毯的質感。畫中張瀾長袍上的褶皺看上去是特意熨平折好,專等到慶典才穿上去的。

還有漢白玉的欄桿故意沒有畫得很白,而是偏黃,是為了體現中國是有幾千年歷史的古國。”該作品畫面,強調了物體的固有色,減弱了隨光線、環境而異的油畫用色法,糅進了中國畫的工筆重彩繪畫技法和敦煌壁畫用色的特點。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1951年初,中國中宣部、文化部開始籌備中國***產黨成立30周年紀念活動,其中之壹就是舉辦黨慶畫展。中國革命博物館,作為參展地,迅速組織中國幾十位知名畫家,進行突擊創作。

短短幾個月,便創作出近百件革命歷史題材的繪畫作品。美中不足的是,反映中華人民***和國成立的經典時刻——開國大典的作品沒有。1952年,中國革命博物館決定,委托中央美術學院,組織完成壹幅巨型命題油畫“開國大典”。

作者簡介

董希文(1914—1973年),中央美術學院教授。1914年6月27日,出生於浙江紹興,1973年1月8日逝世。師從藝術大師林風眠、顏文良、劉海粟、常書鴻等前輩,學習中西方繪畫藝術。

作品有:《北平入城式》、《新解放區的生產自救》、《抗美援朝》、《打擊侵略者》、《春到西藏》、《紅軍不怕遠征難》、《百萬雄師過大江》、《千年土地翻了身》、《哈薩克牧羊女》、《苗女趕場》等。

百度百科——開國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