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倉門口教堂的歷史沿革

倉門口教堂的歷史沿革

倉門口教堂最初在1860年代由美國公理會差會創立。1900年被義和團燒毀,事後重建。

1932年擴建。雖經歷文革和唐山大地震,但建築的基本樣貌還在。

十八世紀

1860年乘坐英法聯軍戰艦進入天津的有兩位著名的傳教士,壹位是美國的柏亨利,壹位是殷森德,他們都是基督教徒(天主教在天津開埠前,已經在北京設有教區,不斷派人進入天津)。登岸後,柏亨利就在老城廂倉門口建立了天津第壹座基督教堂。

19世紀末20世紀初

民族危機日益加劇,中國人的民族意識進壹步覺醒。教徒中的有識之士,以“洋教會”的稱呼為恥,主張建立由中國人“自立、自傳、自養”的教會。中華基督教會倉門口教堂的建立,就受到當時這種全國範圍內獨立辦教會思潮的影響。

二十世紀

1908年,天津的基督教倫敦會教徒張芝庭看到傳教工作完全依賴外國人,成敗利鈍俱以外人馬首是瞻,於是大聲疾呼創辦國人自己的教會。不久,張芝庭去世。張的次子張英芳聯合其父的故交張葛孫等繼續提倡自立,在老城廂羅家胡同建立了第壹個自立會祈禱所,這裏原是倫敦會英國傳教士史密斯大夫的診所。後來又在南門外太平莊典了4間草房做福音堂,至此,天津基督教自立會初具雛形。

1910年10月,楊寶慈倡議,愛國教牧和信徒百余人在城裏經司胡同青年會開會,商討正式創辦天津基督教自立會事宜。這時倉門口公理會遷往西沽新會堂,主事的美國傳教士山嘉立表示願意將倉門口會堂出讓給自立會。天津五大公會(美國公理會、美以美會,英國聖道堂、倫敦會、聖公會)所屬七處會堂的華人牧師和信徒百余人,堅決表示要脫離外國差會,成立自立會,於是買下了倉門口教堂(房款到1932年全部付清),天津第壹個基督教自立會正式成立了(當時教會門前的匾額為“中華基督教會——華人自立”,因此有了“自立會”之稱)。當時,選舉了張伯苓、張葛孫、許靜齋、陳浩然等人為董事。這為華北各地開創了自立教會的先河。10月19日,自立會正式獻堂。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苓先生任該堂董事會的會正。倉門口自立教會成立後,做自立會的信徒成為壹種時尚。職員百姓不憚路遠,也要到自立會去接受洗禮,借以表明自己是自立會的信徒。

1920年,在倉門口自立會成立10周年的時候,教徒人數達到600余人。教會的負責人中,張伯苓和宋則久在當時的教育界和工商界享有盛譽,他們的“教育救國”和“實業救國”的主張在民眾中有很大影響。

1932年,由於信徒人數增加,在還清公理會的房款後,自立會出資1000元,將永典之堂址完全購置。這樣就把原公理會倉門口教堂的房產購買過來,並動工改建新堂。

1934年,新堂落成,即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倉門口教堂。1934年7月舉行獻堂禮拜。樓上下***可容400余人。另臨街建布道用副堂壹座,容百余人。包括附屬建築總建築面積1126.94平米。

從1910年至1950年,倉門口自立會的歷任牧師有劉廣慶、王文治、石子忠、劉坤壹、丁寶興、陳彼德等。倉門口自立會還在武清縣王慶坨、河東區沈王莊、河北區仁田西裏及錦衣衛橋等地建立了支會。

1958年,天津基督教合並於四處聚會(濱江道堂、倉門口堂、浙江路堂及岡緯路教堂)。由舊城廂壹帶的九處堂會並入倉門口堂的聯合禮拜,但在當時的形勢下,聚會人數極少,且講道內容受到很大限制。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倉門口堂被砸,牧師被揪鬥,教堂房屋被占用,直到16年之後的1982年12月12日才恢復聚會。

1976年,該堂經過強烈地震,並未毀損。

1987年,倉門口堂被列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