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燃燈者》有感
教育如同火炬,燃燒的是中國薪火的傳承,生生不息的教育之火古往今來都是民族富強的根本。在經歷了百年屈辱後的中國,國家獨立,民族富強。采用了改革開放的制度,人才強國的戰略,使東方雄獅壹躍而起。在教育的不斷進步中,出現了壹個個為社會無私的奉獻者。
紮根苗鄉的教育者陳立群,作為壹名老師,懷揣著對未來的期望,不慕名聲與利益來到了偏僻的大山教書,只因為他心中充滿了對民族富強的渴望,對發掘人才的向往。而作為壹名支教,最快樂莫過於點亮大山裏孩子的夢想,看著他們走出大山,在自己人生的舞臺上閃閃發光。這需要愛與責任,而這也是陳校長演繹的淋漓盡致地高尚情操。
在紮根苗鄉之前,他是城裏重點中學的校長,在多年兢兢業業的培育人才後,毅然決然的決定與妻子壹起不求回報的來到了貧困縣的學校教書,沒有人明白為什麽,也總有人認為這是為了追求名聲,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可又有誰想過在支教的背後,他們曬得脫皮的手背,因沒有護手霜而幹裂的雙手,厚重的老繭......人世間有那麽多得到名聲和愛戴的方式,陳校長偏偏選擇了最苦最累的方式為這個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培育人才壹定是他畢生的事業,點亮大山孩子心裏的燈,才是作為無私教育家所燃燒的最耀眼的火焰。
在來到大山教書後,他深知大山裏的孩子渴望走出去,但思維有限,創造力有限,對未來對現實的想象有限。所以他將孩子的智力和精神成長放在第壹位,關愛學生,融入學生,尊重學生,讓他們愛上課堂,愛上老師。所謂“課堂大於天”莫過於此,不僅是為了教育,更是為了生活的豐富與快樂。古有雲:“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拒絕了百萬年薪的.陳校長來到貧困縣,壹幹便是數年,這壹切的成功都要建立在良好的情感基礎之上。在剛到學校時,作為名師,並沒有在學生面前擺出架子,而是選擇融入其中,無論路途的遙遠與坎坷,陳校長依然冒著風雨去家訪,了解每個孩子的生活情況,對他們給予關愛和信任,這自然換來了孩子們的喜愛和尊重。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當陳校長知道壹個患有尿毒癥的孩子準備輟學後,自掏腰包給了學生生活費,還給予心靈上的關懷,每次遇到還會詢問是否還有生活費。壹個小小的故事,蘊含了太多太多精神與品質,而這應該是每壹個社會教育者應該擁有的愛與責任。
陳立群校長僅僅是無私奉獻者的壹個縮影與代表,中國還有數千名支教大學生和老師,放棄了優越的生活環境,選擇到生活艱苦的地方幫扶人民,教育學生。深知教育興國人才強國的他們,是傳承薪火的火炬手,他們高舉著耀眼的火炬,點亮了大山孩子心中的燭燈。這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時代楷模。應該尊敬的高尚品質。
若在多年後需要後生報效國家的重要事業,我殷切期盼所有的中國人,都能夠不求名利且義無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