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文化酒具
?酒野,壹次溫度與深度的完美勾兌?
隨著國人對於酒的需求日漸增長,廠商在酒上面可謂是下足了壹些“心思”,而對於酒具的心思也算異軍突起。
舉個例子, 對於嗜茶的人來說,他喝茶的杯子也壹定不免講究點。 而酒與酒具自古相伴相生,同樣適用這個道理。
《山海經》中記錄,上古之時人們已經有了將長久吃之不完的糧食保存下來的習慣,而這些剩下的谷物卻被壹名有心人士杜康弄巧成拙發明了酒。與之同名的還有嫘祖、倉頡等人。
對於我們中華文化來說,起了猶如山鐘鼓分晨昏的決定性因素。這些發明家在太古歷中倏忽地誕生,巧思還是唯思早已無可考據了。
讓酒註入靈魂
上古之時,天茫地闊。壹切新事物氤氳而生。隨著對於陶器的掌握,又進而分化出炊具、酒具。這類器物最早作為人不想用手解決壹切, 懶成了生產力。
距今壹萬六千年前,新石器、河姆渡文化時期,酒器因獲取制作材料的不同,分成了陶器、角器、石器等,造型也有了罐、碗、甕、杯、盂之分。
而從這時開始,酒器開始定性造型,也成了之後幾千年萬變不離其宗的各式酒器的基本模板。
公元前1600年,時間來到了商代,因為此時銅礦的發現與開采,青銅器的發明也同樣運用到了酒器的身上,商周的青銅器***分為食器、酒器、水器和樂器四大類,***五十類,其中酒器占二十四類。
按用途分為煮酒器、盛酒器、飲酒器、貯酒器。這款酒器從商周到秦,成為了基本款,而現在壹些清裝劇也同樣壹鍵復制,但貌似很多片方沒做功課,這種酒樽在秦代後卻很少用到,就連最基本的考究也沒有了。
旅祖丁爵 西周
在漢取代秦之後,因漢大多禮法習俗都采用了楚國制式,楚地山高林深,漆樹常見。由於漆器的盛起,中國的酒具材質由青銅轉變成了漆器。
漢代,人們飲酒壹般是席地而坐,酒樽放在席地中間,裏面放著勺,飲酒器也放於地上,所以形體多為寬矮。
草葉紋耳杯 西漢
在至之後的明朝, 瓷器逐漸占據了C位 ,隨著鄭和的七下西洋,china壹詞與瓷器傳遍西方,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遠遠超過了前代。
以景德鎮為主的瓷器行業也隨之發展,其中明朝最出名的酒具都是以明代經典的清花、五彩、景泰藍。
而到了清朝,從古代酒器的實用性轉變成了以美觀主的改變。 畢竟,這是個看臉的世界。
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碗 清 乾隆
從上古到明清,也同樣誕生許多“國寶級”酒具。其中堪比穿越而來的戰國水晶杯,要知道玻璃也是從明代才傳入中國。
這件酒器,通體透明略帶微微琥珀色,冰紋若隱若現。整體是由壹塊完整的水晶打磨而成。這個造型仿佛就是現代的玻璃杯,早在戰國距今約2000年,制作這件酒具的工匠莫不是穿越回去的?
微涼的寒意從杯上傳來,歷史就是這樣,不曾改變。仿佛從這件酒器上看見 那時的人聊著、笑著、溫暖著,等待黎明。
水晶杯 戰國晚期
▼
這天地浮沈,人力微茫卻又歷經桑田。 酒野不過是粗淺漫談了壹些酒具的發展史,這幾千年來,時間中遺漏的事物浩如煙海,不過是酒文化中的壹瞥罷了。
酒器作為酒本身的載體,從實用到蘊含更多文化、情誼,它在改變,而不變的是人。就如酒野在原來
古人喝酒的藝術
其實是看著遠去的木碗,就如 人在歲月長河裏的浮浮沈沈,沒有盡頭…
完
撰稿:joan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