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風的個人生平
吳風,原名鄭祖華,1927年11月5日生於福州。之後移居上海、成都上學,1945年畢業於成都華西協合高級中學,考入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鐵道管理系。他組織進步社團“新聲學社”,擔任社長,出版墻報,抨擊時弊。1947年5月,“新聲學社”沖破校方阻撓,帶領並推動校內同學參加“反饑餓反內戰”遊行示威、罷課活動,他被選為學生自治會主席。同年10月,他參加了中國民主青年聯盟,被反動當局列入“黑名單”,遭通緝。1948年9月,奔向華北解放區,改名為吳風被分配到華北人民政府交通部業務處工作,1949年初轉入中國***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鐵道部運輸局,同年7月1日參加中國***產黨。
1951年至1956年,他先後擔任鐵道部運輸技術課副課長、正課長、綜合科科長、運行圖及通過能力科科長,組織領導全國鐵路運輸工作技術計劃的編制與分析、加強行車安全工作和規章建設、全路列車運行圖的統壹編制和通過能力加強等工作。他努力學習前蘇聯鐵路運輸組織理論,積極改變舊中國鐵路的運輸管理工作。在主持編制全路技術計劃工作過程中,改進貨車周轉時間及其質量指標的量化計算方法,建立定期分析制度,成為組織和評價日常運輸的主要依據。因此,1954年度獲運輸局優秀工作者獎章1枚。
1957年,吳風派往前蘇聯莫斯科運輸工程學院研究生部學習。他對當時蘇聯鐵路運輸生產實踐和理論研究的熱點——電化“施工天窗”問題進行研究,闡述了影響電化“施工天窗”數量諸因素相互關系、優化途徑及合理確定“施工天窗”數量的計算方法;分析了不同延時“施工天窗”對列車、機車延誤時間和運營支出損失的影響及其計算方法;提出了運營線路電化“施工天窗”延時優化選擇算法,並給出相應的數值,為實際應用提供理論依據。論文在全蘇鐵道建築雜誌和學院《鐵路電氣化和鐵路運營問題》論文專集上發表,展示了他的專業理論水平和解決運輸生產實際問題的才能,順利通過了論文答辯,獲科學技術副博士學位。
1961年,吳風回到鐵道部運輸局工作,任技術處副處長、正處長。受局領導委托,主編了《鐵路運輸工作組織》壹書。該書多次再版,發行2萬多冊,深受廣大運輸組織管理部門幹部的歡迎,對於培訓專業幹部,提高全路運輸工作水平起了重要作用。
20世紀60年代,全國鐵路主要編組站改編作業能力緊張,運輸不暢。吳風倡導並組織全路以大力發展直達運輸為重點,全面加強車流組織,不僅提高了全路貨物直達列車的比重,緩解了編組站作業緊張,而且萌生出適合我國鐵路運輸特點的裝車地貨物直達列車新的組織形式和工作經驗,取得了顯著成效。
20世紀70年代末,全國鐵路運輸能力緊張,形勢嚴峻。身為運輸局總工程師的吳風,立足挖潛提效,優化運輸組織方法,推動加大列車重量、提高列車速度、增加列車對數,納入列車運行圖,為日常運輸組織指揮提供運力保障,保證了“六五”和“七五”期間鐵路運輸計劃的完成。
吳風積極參與鐵路運輸政策和鐵路運輸主要技術政策的制定。在推行鐵路運輸全面質量管理、運輸作業標準化、重載運輸以及運輸產品策略等重大問題上做出了貢獻。
1979年以來,吳風先後被選任中國鐵道學會理事、常務理事,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理事、常務理事,北方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和運輸管理工程系兼職教授。
1982年他擔任《中國大百科全書·交通》卷編輯委員會鐵路運輸組織和管理分支學科編寫組副組長,除親自撰寫了鐵道運輸組織、鐵道運輸綜合作業方案等條目外,還進行了大量條目編審工作。20世紀90年代他又參與主持《中國鐵道大百科全書·運輸經濟》行車組織分支條目的編審工作。
1991年他開始任茅以升鐵道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委員、詹天佑鐵道科技獎評審委員會委員、詹天佑鐵道科技發展基金委員會委員。以及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參與完成了鐵道科學名詞的選編和審定。
1996年他被推選為《鐵道學報》編輯委員會副主任並兼學報主編,任期內《鐵道學報》榮獲第壹屆“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稱號。
1991年,鐵道部授予吳風“全國鐵路優秀知識分子”榮譽稱號,以表彰他在鐵路運輸組織管理工作上的成就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