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中國發現2.5億年前九峰吐魯番獸有何特征?

中國發現2.5億年前九峰吐魯番獸有何特征?

最新發現並命名的新種“九峰吐魯番獸”與之前在新疆發現的博格達種比較,主要特征區別包括:淚骨與隔頜骨相連,鼻骨突顯著凸起,犬齒位置相對眼眶前緣更靠後,淚骨向前延伸不及前額骨,前頜骨有背中脊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劉俊指出,雖然二齒獸類是當時常見的四足動物,有完整的骨架的屬種還是很少,尤其是中到大型的種類。新發現的“九峰吐魯番獸”正型標本中保存了由50枚脊柱組成的完整脊柱(6枚頸椎、23枚背椎、6枚薦椎、15枚尾椎)。

目前看來,二齒獸類脊椎數目介於40-50枚之間,大多數有6枚頸椎、3-7枚薦椎,不超過25枚背椎及15枚尾椎,尾巴都不長。

擴展資料:

二齒獸類簡史

齒獸類在中二疊紀首次出現,在壹陣快速的演化輻射後,成為晚二疊成功且大量的陸地脊椎動物。在這段期間,它們占據大量多樣性的生態位,大型、中型、小型、與短腿穴居的動物。

只有兩科在二疊紀壹三疊紀滅絕事件中存活下來,其中壹科水龍獸科是紀最早期(印度階)最常見且廣布的草食性動物。這些中等大小動物演化出獸科,並被肯氏獸科取代,肯氏獸科是笨重、豬到牛大小的草食性動物,從尼克階到拉丁階期間是最大量且廣布的動物。

到了卡尼階,肯氏獸科被犬齒獸類的 Traversodontidae科、三棱龍類超越疊紀晩期(諾利克階),可能因為逐漸地幹燥,它們迅速地衰落。

澎湃新聞-中國發現2.5億年前九峰吐魯番獸,系首個跨熱帶溫帶分布二齒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