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減負後,家長承擔的壓力會不會與之俱增?
核心提示:為什麽“減負”越大,爭議越大,家長焦慮越大?在業內人士看來,解決家長焦慮,減輕學生負擔的最好辦法就是給他們提供更多的選擇和上升的途徑。
小學和初中的早課分別不早於8: 30和8: 00。小學壹年級嚴格遵循課程標準的“零起點”,作業不應安排在家長小組。小學壹、二年級不應以紙筆考試為主要評價方式,初中文化課不應組織月考和周舟青考試...近日,浙江省教育廳等14個部門出臺了40項新的減負措施,細化到所有年級。
自去年年底教育部出臺“減負30條”以來,各地政府在“減負”方面做出了新的努力,同時對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監督檢查。
但隨著“減負”及配套措施的大力實施,“減負”引發的爭議越來越大,家長的焦慮也越來越大,甚至出現了反對的聲音。為什麽爭議越來越大?妳能接受什麽樣的“減負”?如何通過減輕這個系統工程的負擔來“減少”人才?
今年10月至11月,江蘇省南京市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義務教育學校違規辦學專項整治專項督導活動,重點對義務教育學校規範辦學和校外培訓機構違規辦學進行了督導。
因為這次檢查的執行力度很大,很多學生家長都反對。原因是學生正常學習受到幹擾,正常考試和測試受到幹擾,私立學校的高端英語教材被沒收。這樣嚴格的“減負”,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在部分家長精英教育的訴求下,降低了孩子的競爭力。私立學校的家長說每年學費2萬多元才能拿到和公立教育同等水平的課程,那麽私立學校還有優勢嗎?
然而,公立學校的家長也對這種“減負”的監管行為感到焦慮,甚至將矛頭指向私立教育。有家長曾經在網上發帖說孩子上學時間少,只能送到校外培訓。“既然是九年義務教育,為什麽要允許私立學校的存在?現在私立學校的入學考試堪比高考,我們的壹部分焦慮源於私立學校的趨勢。”
南京的這種“減負”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關註和爭議,但並不是個案。這種“減負”行為在全國其他城市也很普遍。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減負”工作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力度越來越大,但在社會上的爭議也越來越大,“減負就是制造學術敗類”的輿論壹度猖獗。當地教育部門在執行中也有壹些偏差。
南京這壹輪減負監管引起了如此大的社會反響。南京市教育局曾回應稱,監管工作中存在對監管工作認識不準確、法規執行簡單化等現象。
21世紀教育學院地方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曉鵬認為,“減負”爭議越來越大,最根本的原因是社會對“減負”的內涵沒有達成***識。“什麽是‘減負’,應該減的是‘負’。從立法到政策到執行,到我們社會和家長的認知水平,沒有統壹的認識,所以分歧越來越大。"
去年年底,經國務院批準,教育部等9個部門出臺了《中小學生減負辦法》,稱之為《減負30條》,從規範辦學、嚴格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家庭監督等方面作出了規定,但沒有對減負的定義或內涵作出具體規定。
根據“30個減負”,參與“減負”的具體內容包括:嚴禁以各種名義開設重點班、快慢班和實驗班,嚴格控制書面作業總量,作業難度不得超過課程標準要求。不要安排重復性、懲罰性的作業,嚴格控制考試次數。禁止公布學生成績排名;嚴禁過度培訓,培訓結果不與中小學招生掛鉤。《減負三十條》發表後,各地開始出臺《減負辦法》,開展校內外整頓檢查。
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藝鷺將中國目前的“減負”措施評價為“阻礙減負”。她認為,雖然“減負”的聲音很大,但在今天的中國,參與學術競爭的強烈意願卻被簡單地“屏蔽”了。
藝鷺曾寫道,目前的“減負”首先是禁止公***教育提供超出規定標準的教育,為過度的學習願望設置各種障礙,甚至阻止各種形式的學術競爭,降低學術標準,禁止提供更高層次的教育,禁止可以顯著區分學術差異的公平競爭,阻擋通過努力學習走向卓越的道路。
在王曉鵬看來,要解決有爭議的“減負”問題,目前首先明確的方向之壹是,“減負”並不意味著不努力、不盲目減負,學生“減負”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應該區別對待。“機械的,重復的刷訓練,當然要避免。同時,要運用適當的方法,為愛學習、愛探索、努力進步的孩子創造學習機制和環境,拓展他們在某些方面或某些方面的愛好和潛力。這就要求學校教學和研究的方法和內容。做出改變。”
藝鷺還說,壹個好的教育選拔制度將支持學生通過努力工作創造美好的未來,即使他們努力學習,他們也會積極健康。
事實上,在我國,設計符合現代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教研課程並不難。以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為例,該校被公認為南京最好的私立學校。在學校教育中,學生的作業和輔導在學校完成,然後從學校回家。整體課程設置中,音樂、美術、陶藝、STEM穿插基礎文化課,有100多門選修課供學生選擇。
像南外的仙林這樣的學校,都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私立學校或國際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學費比公立學校和壹般私立學校高得多,受經濟水平高的家庭歡迎。
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公立學校的家長來說,即使想減輕學生的負擔,也要因為高考的指揮棒而送孩子去各種培訓班。王曉鵬認為,在中國目前的高考制度下,在“只看學歷”的大環境下,“減負”對大多數家長來說是無力的。
此外,從招生自主權的角度來看,近年來,公立和私立學校在招生自主權上都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王曉鵬指出,結果,學生和家長更加依賴高考。
有壹種輿論認為,高考是目前中國最公平的人才選拔機制。但實際上,根據我國現行政策,用於維持義務教育階段學習教學活動正常運行的公***資金,並根據國家基本標準,確定了中央和地方財政負擔的比例。比如內蒙古、廣西、重慶、雲南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央財政負擔80%,北京、上海分擔50%。
除了保證國家基本標準,地方政府投資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由於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財政對教育的投資水平也不同。因此,王曉鵬指出,從教育財政投入、師資力量、教學科研等方面的比較來看,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兒童獲得的教育資源也有很大差異。“所以面對升學和高考的壓力,家長要理智,保持對教育的合理預期。”
至於減負,王曉鵬認為“減負”背後的教育價值取向不應該僅僅因為在技術和實施上還存在壹些問題而遭到反對。“兒童成長和學習的規律是我們必須尊重的。因此,如何使“減負”措施更加科學合理是我們當前面臨的問題。可能的路徑是尊重法律,認清現狀,解決問題,關註學校真正發生了什麽變化。”
河南某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負責人也告訴記者,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確實是社會現實,從社會上民辦機構辦班、民辦力量辦學的快速發展就可以看出這壹點。“當前,要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特別是在農村教育均衡發展的情況下,要推動開設全面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
藝鷺指出,以政府為主體的正規學校教育應該提供最好的教育,而不是最低標準的正規教育。公***教育應大大豐富可提供的課堂教育,開放和加強校內輔導,並承擔更長時間的學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