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蘭先生的作品有哪些?
主要作品:1923年夏,馮友蘭著作《人生理想之比較研究》(又名《天人損益論》)1924年又寫成《人生哲學》,作為高中教材之用,在這本書中,馮友蘭確立了其新實在主義的哲學信仰,並開始把新實在主義同程朱理學結合起來。在燕京大學任教期間,馮友蘭講授中國哲學史,分別於1931年、1934年完成《中國哲學史》上、下冊,後作為大學教材,為中國哲學史的學科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創立新理學思想體系 從1939年到1946年7年間馮友蘭連續出版了六本書,稱為“貞元之際所著書”:《新理學》(1937)、《新世訓》(1940)、《新事論》(1940)、《新原人》(1942)、《新原道》(1945)、《新知言》(1946)。通過“貞元六書”,馮友蘭創立了新理學思想體系,使他成為中國當時影響最大的哲學家。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是馮友蘭學術思想的轉型期。新中國成立後,馮友蘭放棄其新理學體系,接受馬克思主義,開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研究中國哲學史。著有《中國哲學史新編》第壹、二冊、《中國哲學史論文集》、《中國哲學史論文二集》、《中國哲學史史料學初稿》、《四十年的回顧》和七卷本的《中國哲學史新編》等書。
學術行年簡譜(1895年--1990年)
馮友蘭作品集(18張) 1895年12月4日(農歷乙未十月十六日)生於河南省唐河縣祁儀鎮。
1901年,始入家塾讀書。
1910年,考入唐河縣立高等小學預科。
1911 16歲 春,考入開封中州公學中學班。暑期,回唐河,與吳太夫人之侄女吳淑貞結婚。
1912 17歲 夏,轉入武昌中華學校。年底,考入上海中國公學預科。
1913 18歲 上半年,因喜好邏輯學而立誌學哲學。暑期,回唐河度假,方知吳夫人淑貞已病故。
1915 20歲 上半年與任載坤女士訂婚。(任載坤,字叔明,河南新蔡人,生於清光緒二十年二月廿二日(1894年3月28日),時年21 歲,正就讀於北京女子師範學校)。夏,由中國公學預科結業,考入北京大學法科。入學後轉入文科哲學門,學中國哲學。 1918 23歲 6月,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門。暑期在開封與任載坤結婚。秋,任河南第壹工業學校語文、修身教員。
1919 24歲 1月,與友人創辦《心聲》雜誌,並被推為編輯。約5月7日(農歷四月八日)長女鐘璉生。考取公費留學,12月抵美國紐約。
1920 25歲 1月,入哥倫畢業大學研究院。11月,在紐約訪問泰戈爾。
1923年,發表《評柏格森的<心力>》(《新潮》3卷2期)、《為什麽中國沒有科學---對中國哲學的歷史及其後果的壹種解釋》(《國際倫理學雜誌》32卷3號)、《論“比較中西”(為讀中西文化及民族論者進壹解)》(《學藝》3卷10期)、《梁漱溟的<東西文化及哲學>》(哥倫比亞大學《哲學雜誌》19期)等文章。
1924年,英文本《天人損益論》改名《人生理想之比較研究》由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出版。10月,《壹種人生觀》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人生理想之比較研究》與《壹種人生觀》合並為《人生哲學》壹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1927年,發表《名教的分析》、《中國之社會倫理》、《泛論中國哲學》、《孔子在中國歷史之地位》等文章。
1931年,《中國哲學史》上卷由上海神州國光社出版。
1933年10月,未去英國 1934年6月,《中國哲學史》上下卷由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出版。
1935年,發表《中國近代研究史學之新趨勢》、《秦漢歷史哲學》等二十余篇文章。
1937年,發表《哲學與邏輯》、《論民族哲學》等文章。
1939年,《新理學》由商務印書館在長沙出版。
1940年,《新事論》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新世訓》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
1942年,聘為部聘教授。發表《論人生的意義》、《論人生境界》等二十余篇文章。
1943年,《新原人》由商務印書館在重慶出版。
1945年,《新原道》由商務印書館在重慶出版。
1946年5月 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揭幕,撰寫紀念碑碑文。初夏,返北平。秋,赴美,《新知言》有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出版。
1948年3月,回國抵北平。12月,《南渡集》編成。英文《中國哲學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由美國麥克米倫公司出版。
1949年,解放軍接管清華,冬,參加北京郊區土改。
1950年8月,哲學系開始批判新理學。10月,馮友蘭開始自我批判。
1951年9月起,參加中國文化代表團訪問緬甸。
1955年6月,中國科學院成立,被聘為哲學和社會科學學部委員。11月,哲學所成立,受聘位兼職研究員、中國哲學史組組長。
1956年9月,赴日內瓦出席“國際會晤”第11次大會,以觀察員身份經威尼斯列席歐洲文化協會會員大會。
1957年,在《光明日報》發表《關於中國哲學遺產的繼承問題》。7月,出席國際哲學研究會所華沙會議。
1958年,《中國哲學史論文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9年,《四十年回顧》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1962年,《中國哲學史論文二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國哲學史史料學初稿》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國哲學史新編》第壹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964年,《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二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975年,《論孔丘》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2年7月,赴夏威夷參加國際朱熹學術會議。《中國哲學史新編》修訂本第壹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4年,《中國哲學史新編》修訂本第二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三松堂學術文集》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三松堂自序》由三聯出版社出版。
1985年,《中國哲學史簡史》(塗又光中譯)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國哲學史新編》修訂本第三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三松堂全集》第壹卷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6年,《三松堂全集》四、五卷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國哲學史新編》第四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8年,《三松堂全集》第二卷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五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馮友蘭學術精華錄》由北京師院出版社出版。 1989年,《中國哲學史新編》第六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三松堂全集》第三、六、七卷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0年,《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七冊交人民出版社(後由臺灣蘭燈出版公司出版),至此《新編》全書告成。11月26日與世長辭,享年9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