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武漢理工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陶崇園墜亡兩年後,其導師王攀獲公示“恢復碩士研究生招生資格”(以下簡稱:恢復招研資格),引起校內部分學生的不滿。要知道,具體的事由還要追溯到兩年前陶崇園的墜亡,按照“陶崇園姐姐”公開的聲討,陶崇園在研究生期間,“長期遭受導師壓迫,被迫叫導師爸爸、給導師買飯打掃衛生、被導師阻止深造”,而其中所指的導師就是王攀。
事實上,從“陶崇園墜亡善後完結”到“王攀獲公示恢復招研資格”僅才過去壹年半時間,因為就“陶崇園家屬”和王攀掰扯陶崇園的墜亡就用掉壹年多時間,只是人已經墜亡,留給家屬的也只是可量化的賠償和壹聲無關緊要的道歉。然而,王攀還是王攀,兩年後依然會被列在“恢復招研資格”的行列裏。
雖然,校方就王攀出現在公示名單中回應:流程還在進行中,不是最終名單。但是,對於“問題導師”再次出現在“恢復招研資格”的名單裏,總讓人覺得“陶崇園白死了”。雖然在壹定層面上,王攀此次復出,大概率會比較收斂,起碼不會再肆無忌憚的威逼自己的學生”叫爸爸“。
但這些也只是預設王攀有改正,而回到“問題導師”的層面,卻讓人覺得很不舒服。說到底,像王攀壹樣的“問題導師”應該還有不少,然而並不是所有被狩獵的學生都像陶崇園最終走向崩潰。這種情況下,如果不采取“零容忍”的態度和措施,很容易讓“問題導師”更加猖獗。
所以,對於“學生抵制王攀恢復招研資格”壹事,應該是不想讓陶崇園的悲劇重演。壹方面,確實是不希望王攀復出;另壹方面,通過對王攀的抵制,其實也是在給“問題導師們”提個醒:“狩獵遊戲不僅可以玩死學生,也可以玩死自己”。
當然,類似“陶崇園的悲劇”,近乎每隔壹段時間就會冒出壹件來。很多時候,作為局外人在圍觀的時候,妳會發現有些導師真是不配為師。雖然有句話叫“壹日為師,終身為父”,但逼學生“叫爸爸”這種事情總還是不合適的。畢竟也是導師壹枚,怎能不講最基本的“師德”?
坦白講,導師狩獵學生,其實早已不是什麽新鮮事兒,但狩獵歸狩獵總要有個度,買個飯打掃個衛生,這些還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最怕的就是借師生互動的幌子,搞無底線的人性狩獵。事實上,王攀導師真的缺兒子嗎?當然不是,而是想借這種互動,樹立自己的威風。
很多時候,在人性狩獵的邏輯裏,很可能沒什麽“有利可圖”,但對於狩獵者而言,可能就是為好玩兒。所以,不用“有利可圖”的邏輯去定性“王攀們”的出發點,因為“壹認真妳就輸了”。畢竟對於人性狩獵來講,要的就是無限的掌控以及最大的臣服。
記得在陶崇園墜亡事發之初,很多人質疑陶崇園心理脆弱,認為可能是內心抑郁放大了王攀的“狩獵行為”。可事實上,隨著“陶崇園家屬”披露的細節,貌似“脆弱論”開始銷聲匿跡。因為,當壹個研究生被導師阻止深造時,意味著什麽,應該不用多說。
與此同時,“學生抵制王攀恢復招研資格”,並不是只考慮他直接恢復資格的問題,而對於學校公示的態度,就有些不滿。說到底,像王攀這種“問題導師”,就應該“壹棍子打死”,起碼不應該出現在恢復招研的序列當中。當然,隨著輿論的跟進,相信校方所說的“不是最終名單”會成真,也就是王攀應該大概率不會被恢復招研資格。
在壹定程度上,公示的意義就在於想“探壹探”,“聽壹聽”周遭的聲音,起碼對於王攀恢復招研資格來講是這樣的。只是這壹探,不僅觸怒校內的學生,也連帶引發輿論的深度質疑。說實話,就王攀來講,既然已經在導師的路上,因人性狩獵導致過“學生墜亡”,那麽最好還是別在讓他當導師為好,畢竟人命關天,他並不冤。
說到底,人們也並不是要把王攀置於絕境,只是希望他不再出現在導師的序列裏。也就是王攀只要不當導師,幹其它的工作應該沒有人會在意。因為,人們真正在意的還是“陶崇園悲劇”之外的現實意義。畢竟,陶崇園的悲劇,不能就這樣過去。
而陶崇園的悲劇,為何不能就這樣過去?除卻是抵制活動發起者們所關心的問題,也是輿論中較為深遠的回聲。我們老說“教育出現問題”,問題出現在哪裏,往往好像顯得很籠統。可是當王攀這類“問題導師”能再次被“帶病復職”時,總讓人覺得有些人是在糊弄問題。
說實話,沒有王攀帶學生,武漢理工大學的天塌不下來。反而會顯得更加湛藍。反倒是王攀的卷土重來,會讓武漢理工大學的天頓時失色。只可惜,這場保衛武漢理工大學清譽的人,盡然是壹群最沒有底氣的學生,還好輿論沒有落後,壹切還是有希望的。
此時此刻,不知道陶崇園的家屬怎麽想,或許他(她)們在得到王攀的道歉和賠償之後,永遠不想再見到王攀;又或許,他(她)們仍然耿耿於懷,無法釋懷。總之,只希望未來的教育中,王攀們少壹些,陶崇園的悲劇少壹些。至於想要“清零”,真的是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