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歷史文化
益陽 建置沿革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區境即有人類繁衍生息。
出土文物證明,距今5000年左右,在今安化縣馬路口、江南,南縣北河口,赫山區鄧石橋和沅江市漉湖等地,就已形成村落。進入青銅器時代後,在今桃江縣馬跡塘、灰山港,沅江市蓮子塘以及赫山區赫山廟、龍光橋、筆架山壹帶,聚居村落已趨密集。
東周以前,區境屬《書·禹貢》所載九州中的荊州管轄。戰國時期為楚國黔中郡屬地。
秦屬長沙郡。西漢初年置益陽縣,以縣治位於益水(今資水)之陽而得名,是為區境置縣之初。
時益陽縣境轄今益陽市及邵陽和婁底兩市各壹部分。南朝梁時置藥山縣(今沅江市),宋置安化縣。
清末,設南洲直隸廳(今南縣)。其間2100多年,境內屬縣雖有增加,但未形成地區(府、州)級行政建置。
各縣沿革與隸屬關系,則隨朝代更換,頗多變化。民國29年(1940),湖南省府以原9個行政督察區轄境過廣和督察不便,將之調整為10個。
同年4月,劃益陽、安化、湘鄉、寧鄉、漢壽、沅江等6縣,組成第五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益陽縣城,是為區境地區壹級行政建置之始。南縣屬第四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常德)。
民國33年(1944),侵華日軍大舉進犯,湖南部分地域淪陷,各行政督察區的建置名存實亡。省 *** 遂設安化、沅陵、洪江3個行署,作為非常時期省 *** 臨時派出機關,分領各縣。
安化行署是年10月18日於安化縣梅城建立。原第五行政督察區所屬各縣均為安化縣行署領轄。
翌年7月31日,安化行署撤銷,恢復第五行政督察區。1949年湖南各地相繼解放, *** *** 在湖南的統治宣告結束,各行政督察區的建置隨之瓦解。
是年8月,成立新的湖南省臨時 *** (1950年4月正式成立省人民 *** )後,全省設1個省轄市、10個專區。專區設專員公署,為省 *** 派出機關。
益陽專區於1949年8月成立,專員公署駐益陽縣城關區,轄益陽、安化、湘鄉、寧鄉、沅江、漢壽6縣。1950年3月,益陽縣城關區改為益陽城關區,升為縣級;同年9月,建立益陽市,直屬益陽專署領導。
1951年4月,省 *** 執行 *** 中央關於“在100萬人口左右的大縣,領導困難,可以劃小”的指示,析湘鄉縣第九、十區,安化縣第三、四區和蘭田鎮,以及邵陽、新化縣部分地域,置蘭田縣;析湘鄉縣第三、六、七區,置永峰縣。同年七月,析益陽縣第六、七、八、九、十壹區,置桃江縣,均屬益陽專區管轄。
當時,全區***轄9縣、1市。南縣則屬常德專區。
1952年11月,益陽專區建置撤銷,原轄寧鄉縣劃屬湘潭專區,湘鄉、雙峰、漣源3縣劃歸邵陽專區,益陽、桃江、安化、漢壽、沅江5縣及益陽市劃歸常德專區,歷時10年。其間,益陽市於1953年4月改為省轄市,授權常德專署領導,1958年7月改為益陽縣領導,但1961年復改專區轄市,仍由常德專署領導。
1962年12月,恢復益陽專區建置,專員公署駐益陽市桃花侖,轄南縣、沅江、華容、益陽、寧鄉、桃江、安化7縣和益陽市。大通湖、千山紅、金盆、北洲子、茶盤洲、錢糧湖6個國營農場,同時劃歸益陽專區管轄。
1964年9月,華容縣及錢糧湖農場劃歸嶽陽專區。1968年,益陽專區改稱益陽地區。
1983年7月,寧鄉縣劃屬長沙市。至此,全區轄益陽、桃江、安化、沅江、南縣和益陽市,及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紅、茶盤洲5個國營農場和大通湖漁場。
1994年3月,國務院批準撤銷益陽地區,設立地級益陽市;5月,新的 *** 益陽市第壹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 益陽市第壹屆委員會和紀律檢查委員會;原益陽縣、益陽市分別以資水為界,以南改為赫山區,以北改為資陽區。7月1日,“益陽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益陽市人民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益陽市委員會”正式掛牌。
從此標誌著地級益陽市的成立。全市轄3縣(南縣、桃江、安化)、1市(沅江市)、2區(赫山、資陽)、5大國營農場(大通湖、北洲子、金盤、千山紅、茶盤洲)和大通湖漁場。
2000年12月18日, *** 大通湖區委員會、大通湖區管委會成立。5大國營農場撤銷。
場部所在地改設建置鎮。大通湖區由大通湖、北洲子、金盤、千山紅4大國營農場合並而成;茶盤洲農場改茶盤洲鎮劃歸沅江市管轄。
市轄境包括3縣、1市、3區(赫山、資陽、大通湖)。
2.益陽的文化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壹,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
位於益陽市赫山區的兔子山遺址,文物部門經過2013年的考古發掘,發現各類遺跡近百處,出土了戰國晚期至三國孫吳時期的簡牘1.3萬余枚,其內容被證實是益陽縣衙文書檔案。至2013年底,遺址***發掘面積約1000平方米,弄清了城址的性質和基本範圍,城址平面呈長方形,東西寬約200米、南北長約300米。***清理古井16口,灰坑56個,灰溝7條,房屋建築遺存9處。專家表示,此次發現的簡牘數量之大、時代延續之長,在全國都極其罕見,“尤其是秦二世的昭告文書及‘張楚之歲’觚,更是驚世之發現”。
3.益陽的文化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壹,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
位於益陽市赫山區的兔子山遺址,文物部門經過2013年的考古發掘,發現各類遺跡近百處,出土了戰國晚期至三國孫吳時期的簡牘1.3萬余枚,其內容被證實是益陽縣衙文書檔案。至2013年底,遺址***發掘面積約1000平方米,弄清了城址的性質和基本範圍,城址平面呈長方形,東西寬約200米、南北長約300米。***清理古井16口,灰坑56個,灰溝7條,房屋建築遺存9處。專家表示,此次發現的簡牘數量之大、時代延續之長,在全國都極其罕見,“尤其是秦二世的昭告文書及‘張楚之歲’觚,更是驚世之發現”。
4.湖南益陽的風俗習慣團年飯:每逢除夕晚上,全家要團聚壹起***進晚餐,俗稱“團年飯”。
飯菜非常豐盛,有大魚大肉做成各種美食菜肴,壹家人相互敬酒,婦女和小孩也要喝壹點酒,表示全家歡樂。米飯大多用木甑蒸制,寓意口糧豐足,酒和飯菜都要有余有剩,表示來年吉利,豐衣足食。
薺菜蛋:農歷每年三月初三日,民間大都用地菜子煮雞蛋,加放紅糖,每人吃壹個或三個(成單)雞蛋,即是賞青,又可滋補身體。地菜子是薺菜的俗稱,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索以及蛋白質、鈣、磷、鐵多種元素,性涼。
立夏蛋:民間每逢立夏,各戶有吃煮雞蛋和米它子的習俗,米它子俗稱“幹它子”,用米漿煮幹炒熟,捏成球形它子,形若湯圓,用豬油或臘肉炸油放湯,將幹它子再煮開,每人吃壹至兩碗。相傳立夏吃了團雞蛋和幹它子能強身健骨,行動有勁。
俗有“立夏吃蛋,石頭都踩爛;立夏吃它,石頭都踩破”之說。中元節:即農歷七月十五日,俗稱“燒包節”或“鬼節”。
舊俗自農歷七月初壹起,即有人陸續鳴炮燃燭,迎接先祖亡靈歸來,十三日至十四日晚,則封紙錢焚包。在某些山鄉,還有人捐資於寺觀舉行“孟蘭會”,以3至5日,進行蒙山、放焰、放河燈等活動,為孤魂野鬼超度。
重陽節 :指農歷九月初九。又稱老人節。
民間有遊山登高之習。境內以會龍山、碧雲峰及浮邱山等處遊人最多。
此節令前後,多有大風,因此農村向有“年年九月九,無事莫到江邊走”之說。 擴展資料 益陽,別名“銀城”、“麗都”,“羽毛球之鄉”,為湖南省地級市,位於長江中下遊平原的洞庭湖南岸,地處湖南省北部,居雪峰山的東端及其余脈帶,是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圈核心城市之壹,也是長株潭3+5城市群之壹,先後獲得省級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湖南省歷史文化名城等稱號,自古是江南富饒的“魚米之鄉”。
益陽地理坐標為北緯27°58ˊ38″至29°31ˊ42″、東經110°43ˊ02″至112°55`48″,東西最長距離217公裏,南北最寬距離173公裏, 從地圖上看,像壹頭翹首東望、伏地待躍的雄獅,威踞於湖南省中北部。它北近長江,同湖北省石首縣抵界,西和西南與本省常德市、懷化市接壤,南與婁底市毗鄰,東和東南緊靠嶽陽市和省會長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