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濠湧博物館的建築布局
綠樹成蔭、花團錦簇、清水粼粼、瀑布飛濺……這壹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奇跡般地出現在廣州鬧市中的旺地東濠湧。
曾幾何時,就是這個東濠湧,發出的渾濁臭氣常常令沿湧壹帶南來北往的市民掩鼻而過,老街坊們更是把它稱為臭河湧。如今,經過壹年多艱苦的綜合治理,東濠湧已換上花枝招展的“新衣裳”,實現“華麗變身”,壹路的嶺南園景,顯現出自然生態的景觀,周邊居住環境大大改善。
依法依規 河湧整治拆遷沒有出現壹個“釘子戶” 東濠湧北起麓湖,南銜珠江,是廣州現存唯壹壹條貫穿市中心的河湧,全長4.51公裏,曾經擁有廣州古城“護城河”之美譽。明朝時,東濠湧曾是廣州城東的交通要道;因其水質良好,東濠湧又是當時廣州居民的主要供水渠之壹。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廣州人口急劇膨脹,東濠湧環境日益惡化,壹度陷入“厄運”——河湧淤積,汙染加劇,魚蝦絕跡,成了藏汙納垢的臭水溝。河湧兩岸居民苦不堪言,不少家庭常年都不敢打開窗戶。
據廣州市越秀區水務局水務科科長明玉良介紹,廣州市政府為還市民壹條生態自然、水清岸綠的河湧,去年下達了“死任務”——定要在今年6月前完成東濠湧1.89公裏明湧段的綜合整治。越秀區水務局接下任務後,克服種種困難,施展渾身解數,終於使得東濠湧“舊貌換新顏”。
整治東濠湧1.89公裏明湧的包幹費為10.38億元,拆遷費用占了大部分。拆遷問題極其復雜,涉及補償標準、安置點設置等諸多方面,牽涉面廣、協調單位多、工作量大,廣州市越秀區水務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依法依規執行拆遷工作,為讓沿湧居民獲得最大利益,出臺完善拆遷經濟補償獎勵辦法,耐心細致做好拆遷群眾思想工作,居民積極配合,沒有出現壹個“釘子戶”,使河湧整治如期順利完成。
綠色長廊串起四大親水休閑帶
如今,當記者踏上東濠湧越秀路段,映入眼簾的已經是壹幅新景象:新種植的樹木隨風搖曳,沿湧兩岸花團錦簇,小瀑布清水四濺,營造出壹方又壹方的親水平臺,過去的混凝土堤岸全部改成由綠色植物覆蓋的生態堤岸,猶如河邊小公園。 東濠湧圖片
在這生活了半個世紀的老街坊葉婆婆告訴記者,“以前東濠湧又臟又臭,沒人敢在這附近多呆壹分鐘。我們見證了這裏的變化,現在天天在這裏晨運、閑坐,把這裏當作公園了。” 在東濠湧的整治過程當中,建設材料以綠色或灰色透水磚及透水地坪為主,道路兩側結合沿岸綠化配置,在河湧兩岸建了景觀休閑帶工程,建設公***廣場公園,營造處處賞綠的景觀效果。如越秀橋、東華西、小東門、自然生態綜合廣場四大親水休閑帶、綠化廣場,沿線麓湖至沿江路配套建設壹條全長約4.51公裏的綠道, 市民可以從環市路、東風路壹直漫步到珠江邊“嘆”風景。東濠湧成為鬧市中難得的壹條親水“綠色走廊”。
調水補水 打造自然水清岸綠的生態河湧 為解決東濠湧少水發臭的情況,實現東濠湧整治全段“水更清”的目標,廣州市有關水務部門想出了調水補水的辦法,在珠江前航道江灣橋西側新建補水泵站,抽取珠江水對東濠湧進行補水,沿河底或岸邊埋管輸送至東風路越秀橋,在越秀橋附近地底3米處的凈水廠進行凈化處理後,再自流到下遊,使河湧充滿流動水。
目前,越秀橋附近的東濠湧水質凈化廠正在加緊建設,按計劃,將在8月底完工,屆時,東濠湧水質凈化廠每天6∶00~22∶00,將從珠江上調水補水10萬噸,流量為每秒1.5立方米。經過處理後的東濠湧水將是清澈、對人體皮膚無傷害的水,沿線的居民更可直接下到親水平臺親水、戲水。街坊梁姨表示,政府出錢出力整治河湧,沿湧居民最得實惠,大家要好好珍惜,***同維護河湧清潔。
為實現東濠湧全段“水清、親水”的目,越秀區將在2010年亞運會後,對東濠湧實施全段雨汙分流、中北段的汙水渠改管、凈水補水、拆遷和生態景觀建設工程,務求做到生態、自然、水清、岸綠,把東濠湧打造成“壹流生態河湧歷史長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