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波德維爾的學術成就
波德維爾最初受到安德魯·薩裏斯及羅賓·伍德鼓吹的作者論影響,但70年代初,正值符號學(Semiotic)等研究方法的介入使學術界對於電影評論和電影藝術在學院中的地位進行了深入持久地思索,波德維爾開始接受結構主義和蘇聯新形式主義。在校期間,波德維爾就大量參與學校學報的電影評論寫作(最早見諸報端的具有影響力的是他對於希區柯克影片《美人計》(Notorious)的分析)。1973年,他出版了第壹本專著Filmguideto"LaPassiondeJeanned'Arc",同年進入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工作直至退休。稍後他與同為新形式主義學說擁躉的克莉絲汀·湯普森結婚,兩人合作出版了若幹學術書籍,包括《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這部經久不衰的教科書,據出版商透露,此書的各個版本累計發行數十萬本,是美國最暢銷的電影研究專業書籍。
從70年代中期開始,波德維爾像其他作者論者壹樣,撰寫了許多導演研究的書籍、文章,但他的著眼點並非如安德魯·薩裏斯等人那樣僅僅分析導演的標誌性風格,或影片的內在含義,而將電影的風格特征置於更廣闊的背景下研究,“我開始意識到應該將主流電影當作壹個陳規的系統(systemofconvention)來研究”,波德維爾說。所以在1985年,他寫作了NarrationintheFictionFilm壹書。
1997年,他和NoëlCarroll合著了《後理論:重建電影研究》,在美國電影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他在書中批評7、80年代統治電影學術界的SLAB理論(即Saussureansemiotics、Lacanianpsychoanalysis、AlthusserianMarxism和Barthesiantextualtherory)應該退出歷史舞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