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當網絡暴力進入現實世界,原來這麽不堪入目。

當網絡暴力進入現實世界,原來這麽不堪入目。

01

前些天看了壹個視頻,讓我再次註意到了“網絡暴力”這個詞,有趣的是,這個詞的熱度壹直沒有減退,時不時爆發出壹則勁爆的新聞,讓我們不得不將視線挪在上面。

事實上,名人們承受的網絡暴力堪稱最多,因為他們是公眾人物,壹舉壹動都會密切被人們關註到,所以出門在外都格外小心,時時刻刻要註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只要哪方面做的不夠好,沒有順應看客的心,便會造來無盡的謾罵。

有些人可能會講,我不就是說妳兩句嗎?還說不得了,妳還玻璃心了,至於嗎?這話聽著像不像爸媽小時候訓斥妳的話?

“怎麽?現在說都說不得啦?”

所有經歷過童年的人都知道,父母的語言暴力有時候比行為暴力更傷人,長時間在語言暴力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長大後是極容易產生自卑心態的。

對於家喻戶曉的名人們來說,被網絡暴力傷害,就好像壹個小孩被千千萬萬個家長橫加指責,更殘忍。而因為網絡暴力發生的悲劇也不止壹件兩件了。

2016年9月16日,歌手喬任梁因為網絡暴力導致抑郁癥,不堪重負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2015年4月21日,模特楊又穎曾經受外界無端指控和言語壓迫,指正她酗酒又出賣身體,對此她曾發帖澄清,可沒有人相信,最終她為自己年輕的生命做出最後的吶喊。

歌手鄧紫棋接受采訪時也坦言因為不堪網絡霸淩曾不止壹次想過自殺。

這樣的案例,實在是太多了。而深受網絡暴力侵害的,不止這些名人們,就連壹個普通人壹時行為失當,被曝光之後也毫無疑問的遭到了謾罵。

壹個女人因為在紀念碑前發了壹張動作不太文雅自拍照,引發了人們無比的憤怒,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人們太容易因為壹張照片、壹個動作、壹句話就給別人下定義,用主觀的粗線條的認知去批判別人的過錯。

02

前些天看到壹則視頻,是《中國夢想秀》裏面壹位追夢者在臺上表演兩分鐘之內開幾十把鎖,把關在密室裏的女主持救出來的挑戰,密室裏有壹個不斷變大的氣球,如果沒有再限定的時間內打開,氣球就會爆炸。

看完視頻我習慣性的點開評論看了壹下,發現評論裏面幾乎沒有人說挑戰者的開鎖技術多麽快,而是清壹色在斥責女主持。只因為在開鎖時,她因為害怕壹直在密室裏喊 “妳快壹點,氣球要爆了。”

在壹邊看評論的時候我就在想,有可能這位女主持是真的害怕氣球爆炸,也許她的童年的什麽經歷導致她對氣球爆炸產生陰影;也有可能是導演要求她在挑戰者開鎖時為了增強節目效果,表現出壹些緊迫感。大多數人用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隨便評價了壹句,可能就對當事人造成了不可比喻的傷害。

看到這裏妳可能會說“我又不是鍵盤俠,我說話才沒有那麽難聽呢“、”這些人只是少數,不是所有人都會這麽罵啊。“

很難保證當所有人的矛頭都在指向這個人的時候,妳很容易就跟著壹起罵起來了,在輿論面前,太多人容易喪失自己的判斷力,人雲亦雲,自己的判斷隨時會被某些風向帶偏。而且妳也不會冒這個險,站在所有人的對立面來反駁,於是許多人就玩笑似的說上那麽壹句:

覺得自己還挺“順應民心”,也有那麽壹絲竊喜的心態。但抱歉,雖然妳不是施暴者,卻也成了幫兇。

許多因為網絡暴力導致的悲劇,不是因為壹句兩句難聽的話落到那步田地,而是因為所有人都這麽說,所有人都不願意相信我,都站在實施暴力的哪壹方,這讓我很絕望,很無助,沒有人願意站在我這邊理解我。不是幾個人罵自己,而是壹群人都這麽說,這才是悲劇產生的真正原因。

可能妳在評價的時候只是隨手打了幾個字覺得無傷大雅,但妳做的,是助長了施暴者的氣焰,並且讓更多的人加入施暴的行列。

03

曾有壹個自媒體視頻節目做了壹個實驗,模擬當這些網絡暴力走向現實世界,找壹對演員在公***場合出演網絡上常見的謾罵,是壹種怎樣的體驗。

壹個穿著熱褲的女孩坐在商場的休息區,壹名男子走過來。

“美女約嗎?”

“妳誰啊”

“別裝了,妳穿這麽性感不就是出來約的嗎?有什麽不好意思的”

壹個穿著COS服裝的女孩搭著地鐵,壹名中年婦女指著她的鼻子就罵

“妳說妳們有學不上,天天打扮的不三不四的,我們家的孩子就是被妳們這些人給帶壞的,真是賤,穿成這樣還出來丟人現眼。”

壹對男生情侶坐在咖啡廳互相依偎著有說有笑,來了壹名男子,上來就怒吼

“妳們這種人怎麽還好意思活在世上啊,出來惡心人,怎麽不去死啊。”

這些在網上隨處可見的話,搬到現實生活當中說出來,格外刺耳,整個畫面也滿滿都是違和感,這種事情,這種話,人是不會在現實生活當中輕易說出來的。妳看,說出來的這個人,顯得多麽刻薄、多麽反派啊。

戲劇化的是,在現實生活當中發生了這些場景,大部分人都會站出來維護受害者,替他們講話,並且強烈譴責施暴壹方的行為不妥當。

“人家愛穿什麽是人家的自由,關妳什麽事?”

“連COS都不知道,太落伍了吧妳!”

“看不慣妳就給我滾,輪得到妳說三道四嗎?”

壹股溫暖湧上心頭,現實生活當中,我們在人前往往是善良的、文明的、禮貌的,這些都是基本素養,沒有人會質疑壹個人不該這樣。當網絡中常見的語言暴力發生在現實生活環境當中,畫風明顯就變得不正常,常人壹聽就知道這是反派角色才會做的事情,他是錯的,他不該如此刻薄和無禮。

(視頻已貼在閱讀原文處)

在現實生活當中聽到這樣的話,我們會非常不舒服,自己也根本不會說出這種話,可為什麽在網絡上就可以輕易的說出那些中傷的言語呢?

沒錯,在網絡中可以隱藏身份,因為互相都不認識,讓我們的言辭變得尖酸刻薄,也因為網絡的泛娛樂化,讓我們認為自己這些尖酸刻薄的話並沒什麽大不了的。可現實壹次又壹次地告訴我們,網絡世界裏言語的威力,壹點也不必現實世界弱。不要把網絡當做是我們使用暴力的屏障,也不要讓自己成為網絡暴力的幫兇。

而如今網絡已經越來越貼近我們的現實,已然成為現實生活當中的壹部分,網絡已經逐漸變成現實世界之外的壹個井然有序的“社會”,那麽作為這個社會當中的壹員,是不是也應該要有“社會秩序”和“社會公德”來約束人們的行為呢?